微波遙感實習心得
實習,是一種期待,是對自己成長的期待,是對自己角色開始轉換的期待,更是對自己夢想的期待。以下是實習報告網整理的微波遙感實習心得歡迎閱讀!
微波遙感實習心得【1】
一、數據類型的認識與顯示
1 所給數據里含有slc文件夾,此文件夾內包含的是SAR單視復數據,數據以二進制形式存儲,數據類型為int型,大小為2000*2000,即2000*1000個虛部,2000*1000個實部.
數據組織形式為:實部虛部實部虛部……。
2 raw格式文件6個:ACVVD,AXVVD,BHHD,BHVD,BVHD,BVVD,分別為C波段VV極化數據,X波段VV極化數據,HH極化數據,HV極化數據,VH極化數據,VV極化數據。都是地據顯示,分辨率較高。
雷達影像灰度與回波強度對應,故原始數據為灰度數據,陰影,亮斑都很明顯。四種極化數據直接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3 dg_sar05_01.tif為東莞地區雷達數據,dg_spot04_01.tif為東莞地區spot衛星數據。雷達數據如果直接用Photoshop打開,是一片黑色的,必修將其進行拉伸之后才能正確顯示出來。將雷達影像與光學影像進行比較,光學影像細節信息要豐富很多,而且光學影像上很多地物在雷達影像上已經完全沒有體現,水在雷達影像上完全是黑色調,而城區則凸現白色。地距顯示,分辨率較低。
4 ERS1W.raw為ERS衛星數據。JERS1W.raw為JERS衛星數據。這兩幅都是星載影像,分辨率較低,沒有明顯的大塊陰影,也沒有凸出的亮斑,但是有紋理信息。
5 shangdong.tif為斜距顯示影像,左邊為雷達死角成像,一片黑色。
二、SAR圖像輻射特點
1 斑點噪聲:斑點噪聲的生成,通常是因為相鄰地物信息干涉造成。
在影像中一般體現為面目標中,明亮相間的點,下圖所示尤為明顯:
2 灰度值:雷達影像的灰度值是與微波回波強度相對應的,與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可見光的反應有區別,因此在色彩的感覺上有差別。而且因為陰影或者表面光滑的原因,往往出現很多大塊黑色地區,又因為角反射器效應等原因,有的地方會特別亮。
三、SAR影像幾何特點
1.斜距顯示的近距離壓縮
下圖即為斜距顯示影像:
(1)從兩個圈中可以明顯看出,左邊的比例尺要小一些。
(2)左邊有一段區域為黑色,應該是側視雷達照射帶外,為雷達成像死區,無回波。由此也可以判斷雷達應該是從左邊照射。
(3)根據雷達成像幾何變形特點,雷達成像與等效中心投影相比,變形為dy = y p - y p' = f ( 1/ cosθ- tgθ) 。由此可知θ越大,變形越大。所以近距離變形大,遠距離變形小。從圖上也可以看出,右邊地物壓縮的感覺要小一些,一些長方形的地物更真實地體現出來。
(4)由于方位向分辨率跟距離向分辨率不一致,往往方位向分辨率會大一些,所以圖像整個感覺就像被拉伸了一樣,而且由于距離向分辨率是跟俯角有關的,俯角越小,距離向分辨率越大,與方位向分辨率差值越小,被拉伸的感覺越不強烈。
2.側視雷達圖像的透視收縮和疊掩:
在側視雷達圖像上所量得到的山坡長度按比例尺事總比實際長度要短,雷達波束先到達坡底,最后才到達坡頂,于是坡底先成像坡頂后成像,很明顯山坡在斜距顯示的圖像上的長度比實際要短,這種形變稱為透視收縮;當坡度大時,雷達波束先到坡頂,再到山腰,最后到坡底,這時圖像所顯示的坡長同樣變短,這種形變稱為疊掩。
由于透視收縮與疊掩是由于雷達本身成像方式引起的,斜距投影依賴于同一掃描線各地物與雷達斜距不一樣,從而造成成像時間的差異,但是高于地表的地物打破了這一規律,從而造成透視收縮和疊掩現象,這種變形,無論是斜距顯示還是地距顯示都無法改變。
如圖:
前坡在雷達影像上變得又亮又短,比光學影像上要短很多。
在這幅影像上,圖上用黃色標注疊掩的區域,由于山的前坡與地物回波信號發生疊掩,導致山體往前平鋪在影像上,實際上山的位置要在后面最亮的那條線上。
3.雷達陰影:
雷達波束在山區除了會造成透視收縮和疊掩外,還會對后坡形成陰影。當背坡的坡度比較大時,則必然會出現陰影。雷達陰影的大小與俯角有關,在背坡坡度一定的情況下,俯角越小,陰影區越大,這也表明了一個趨勢,即遠距離地物產生陰影的可能性大,與產生疊掩的情況正好相反。
如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到,有大塊的黑色區域,這些區域都是由于雷達波束無法到達而沒有回波造成的,反應在影像上是一片黑色。
四、航空與航天影像比較
1.機載與星載平臺比較:
(1) 高度不同:星載雷達比機載雷達運行平臺要高很多,雖然高度不會影響分辨率,但是會影響掃描范圍。體現在影像上,可能整個圖幅的大小,范圍等都會受到影響。
(2)機載雷達入射角往往比星載入射角寬,而星載雷達入射角范圍窄,照射帶內照明度更統一,掃描帶間圖像變化更小。因此星載雷達影像的色調往往必機載雷達影像一致一些。
(3)星載雷達平臺往往更平穩一些,而機載雷達由于搭建在飛機上,往往受各種因素影響,不太穩定。所以由6個外方位元素造成的幾何變形,星載雷達應該會少一些,但是由于星載雷達影像有的是掃描成像,地球自轉等影響相對速度的因子會影像其幾何變形。
(4) 星載雷達所生成的影像往往幾何問題少一些。在星載雷達影像上,一些幾何特征也沒有那么明顯。
2. 機載雷達影像與星載雷達影像比較:
機載影像:
星載影像:
(1)幾何特征: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有關雷達影像的一些幾何特征,透視收縮,陰影,等,在機載雷達影像上比較明顯,而在星載雷達影像上這些幾何特征卻并沒有如此明顯。
(2)輻射特征:機載雷達影像往往分辨率比較高,角反射器效應構成的亮點和陰影造成的暗色調都比較明顯,而星載影像上色調往往比較一致,突變的地方比較少,且紋理信息往往比較均勻。
微波遙感實習心得【2】
一、 野外實習路線
此次實習我們從陜西省楊凌出發,歷時5天(2013年7月22日—2013年7月26日),途徑西安市、渭南市、華陰市、韓城市、延安市、銅川市等地最后返回楊凌。途中我們經過了關中平原、黃土高原等地形地貌區,老師在途中結合不同時段、不同波段組合的遙感影像為我們講解了陜西省的大致地質地貌特征和各地土地利用方式,并回顧了TM影像特征及不同地物的遙感解譯標志。
此次實習的路線:楊凌區——華陰市——合陽縣——合陽洽川——黃龍山——韓城市——壺口瀑布——安塞——延安——洛川——銅川市——楊凌區
陜西省自然地理環境簡介 陜西省境內氣候差異很大,由北向南漸次過度為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復雜多樣的氣候特點和地形地貌,孕育出萬千物種和世間珍奇,堪稱自然博物館,有“小中國之稱”。
陜西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陜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陜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陜北黃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約占全省總面積45%。其北部為風沙區,南部是丘陵溝壑區。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平均海拔520米。東西長360公里,面積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這里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經濟發達,糧油產量和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華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陜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嶺、巴山和漢江谷地,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秦嶺在省境內東西長400~5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區是林特產的寶庫,漢江谷地土質肥美,物產豐富。按照地貌類型劃分指標,將陜西省劃分為風沙過渡區、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嶺山地區、漢江盆地區和大巴山地區六個地貌類型區域。此次實習主要途徑關中平原和黃土高原區。
合陽縣
關中平原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稱關中平原(Guanzhong Plain),地處陜西省中部。西起寶雞大散關,東至渭南潼關,南接秦嶺,北到陜北黃土高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
銅川五市及楊凌區。東西長300 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斷層陷落區即地塹,后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而成。這里自古灌溉發達,盛產小麥、棉花等,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
關中盆地夾持于陜北高原與秦嶺山脈之間,為喜馬拉雅運動 富饒的渭河平原時期形成的巨型斷陷帶。盆地兩側均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線上有一連串泉水和溫泉出露。南北兩側山脈沿斷層線不斷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塹式構造平原。渭河平原形成后,不僅有黃土堆積其間,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兩側支流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淤積其中,第四紀松散沉積,最大厚度達7000余米。因地殼間歇性變動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階地。一二級階地組成關中平原的主體,當地稱“原”,自上而下如階梯狀的頭道原、二道原、三道原。三道原相當于二級階地。原面受渭河南北支流切割而破碎。渭河以北,從西向東有西平原、和尚原、周原、積石原、始平原、畢原、美原、許原等;渭河以南從西向東有五丈原、細柳原、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銅人原、陽郭原、孟原等。
關中斷陷盆地,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為一西狹東闊的新生代斷陷盆地,渭河橫貫其中。盆地兩側地形向渭河傾斜,由洪積傾斜平原、黃土臺塬、沖積平原組成,呈階梯狀地貌景觀。關中斷陷盆地基底構造復雜,具有南深北淺、東深西淺的特點。
(一)沖積平原:位于盆地中部,系渭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眉縣以西,渭河河谷狹窄,發育有四至五級階地。以東河谷變寬,發育有三級階地。漫灘及一、二級階地寬廣平坦,連續分布,三級以上階地多斷續分布。二級階地以上各級階地均為黃土覆蓋。渭河北岸,涇河以東的涇、石、洛沖洪積三角洲平原,寬達10—24km。渭洛兩河之間為在階地基礎上形成的沙丘地。
(二)黃土臺塬:可分為兩級黃土臺塬。一級黃土臺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礎上形成的,黃土厚100余米,塬面高程540—880m,高出沖積平原40—170m,分布于渭河北岸及西安、渭南、潼關等地。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沖溝發育。當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軟弱土(巖)出露時,斜坡穩定性差。二級黃土臺塬主要分布在寶雞、乾縣、藍田、白水、澄城等地,高600—1000m,高出一級黃土臺塬或高階地50—150m。二級黃土臺塬是在第三紀末準平原或山前洪積扇上形成的,黃土厚度一般小于100m,溝壑發育,地形破碎。如藍田橫嶺塬呈丘陵狀地貌形態,溝谷切深逾200m,大多切入第三紀地層,侵蝕強烈。
(三)洪積平原:分布于秦嶺和北山山前,由多期洪積扇組成。由于所處地質環境和物質來源不同,組成巖性亦異。秦嶺山前以粗粒為主,北山山前則以細粒物質為主,且多被黃土覆蓋。
合陽縣洽川鎮
合陽縣地質地貌和水系的解譯方法
合陽縣隸屬陜西省渭南市,地處陜西省關中地區東部,黃河中游西側,平均海拔為 721 米,年平均氣溫 11.5 ℃,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總人口45萬人(2008年)。全縣呈階梯地形,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升高,海拔在342-1543.2米之間,南北長41.8公里,東西寬35. 6公里,總面積13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3.2萬畝。地貌類型依次為河谷階地、黃土臺塬和低中山。在總面積中,塬面占65.6%,溝壑18.2%,素有"一山一灘川,二溝六分原"之稱。我們停留的洽川位于陜西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黃河二級臺地上,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10公里。東臨黃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水源充足,物產豐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稱。
在影像上區分水系,主要結合實際的考察,對于河流,呈條狀,并且表面比較光滑。不同的河段由于河流深度不同,在影像上的顏色也不同,并且河流的泥沙含量不同,影像特征不同。黃河是山西和陜西的分界線,在432波段組合上表現為深藍色,我們在影像上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河流較寬,有些地方河流較窄,我們所處的洽川黃河較窄,所以在這里建有橋,在影像上可以看到橋。如果河流水比較深,在影像上顏色就較深。如果河流內泥沙含量很大,那河流的光譜反射率接近于泥沙本身的反射率。在黃河旁邊,有些地物很規則,顯示為深藍色,一般為池塘。在洽川,很多池塘里種植有荷花,在夏天的影像上,波段組合為432,我們可以看到池塘里有紅色的部分,這時池塘的解譯就要考慮植被的因素。下圖顯示的是黃河及黃河周邊的池塘、耕地?梢郧逦目吹剑S河的河灘,隨著氣候和降雨的變化,黃河的寬度也在不斷變化,黃河邊的'耕地有時候也會被淹沒。
黃龍山
黃土高原和陜西的地質構造、地層
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在陜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石堡河上游。黃龍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位于陜西省中北部,延安市東南緣。西接洛川、南與白水、澄城、合陽毗鄰,東臨韓城、北靠宜川。平均海拔1100米,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602毫米。無霜期長達186天。境內群山綿亙,林木豐蘊,全縣森林面積150萬畝,載畜量可達206971個羊單位,林草覆蓋率高達75.4%。林特資源非常豐富,有喬木70余種,灌木60余種?h內擁有耕地38萬畝,尚有20余萬畝“四荒”地亟待開發,是蘋果、核桃、板栗、
花椒等多種經濟作物開發的理想之地。
黃龍縣境的地層為鄂爾多斯地臺,處陜北構造盆地的最南邊沿。褶皺、斷裂極不發育,為一向北傾斜、傾角1°—3°的平緩單斜。局部有較小的平緩褶皺,斷裂以斷距很小的正斷層為主,多集中在縣東南部。 地貌屬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貌類型,本縣屬這一類型的石質山地,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海拔在1500米左右,黃龍山主峰大嶺海拔1783米,形成鄂爾多斯地臺上的一個隆起,為黃河左岸支流與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嶺,是石堡川、居水、圪臺川等川的發源地。水系呈放射狀。以大嶺、關山、界頭梁、爛柯山為代表的11條大山梁,把全縣切割成7川5塬98條溝,山川相見,溝壑縱橫。地勢由主脊向東西兩側緩傾,大嶺至爛柯山為東西主脊,兩側向南北緩傾;佛爺嶺至界頭廟,亦為東西走向。整個地貌是一個塬、梁(嶺)、峁組成的溝間地和溝壑系統。溝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質中低山區、西南部黃土殘塬區和東南部石質中低山區。
陜北黃土高原是在第三紀末起伏和緩的準平原基礎上,歷經第四紀以來多次黃土堆積和侵蝕作用,使得地形破碎、溝壑發育。延安以北為黃土梁峁區,溝壑縱橫,地面非常破碎,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生態環境相當脆弱;延安以南的西、南緣分布有島狀基巖低中山。南部為中低山夾黃土塬,山區植被覆蓋率高,局部地方病流行,塬面平坦適宜農作物生長。根據形態特征可分為七種地貌類型。
沙蓋黃土梁:主要分布在橫山縣東部,榆林至神木間長城以南鄰近地區。它是被沙丘沙地半覆蓋的黃土梁地。梁地低緩,多東—西、西北—東南延伸,為古代河流、盆地、低地的分水梁地。由于風沙侵襲,流沙覆蓋,目前流水侵蝕已非常微弱。梁地大小不一,相對高度由幾米至四、五十米、寬幾十米至百米,長可達幾百米至幾公里。
黃土梁峁:主要分布在延安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梁峁頂面高程800—1800m,切割深度100—400m,主要河流有洛河、延河、無定河、清澗河、佳蘆河、禿尾河、窟野河、孤山川、皇甫川等。由古生界灰巖和煤系地層(僅出露在府谷一帶)、中生界砂巖和煤系地層、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統紅土及第四系黃土組成,黃土層一般厚50—70m,流水侵蝕、滑坡、崩塌發育,水土流失嚴重。
黃土殘塬:主要分布在定邊縣白于山西南及宜川—延長一帶。白于山西南塬梁面海拔1600—1700m,黃土層深厚,達100—200m以上,地面受流水切割,較破碎。溝壑發育,塬面較小,其中較大者有姬塬、劉峁塬、羅龐塬、楊塬等。長十幾公里,寬1—5km,塬梁面2—5°,邊緣8—15 °,溝谷深200—250m,多呈V形,溝谷坡25—75°,現代流水的溝谷侵蝕及邊坡重力侵蝕嚴重。在較大溝谷上游常有寬緩的墹地分布。宜川—延長一帶的塬面海
3.航片與雷達影像比較:
航片:用透視的方法和一種有助于研究地物及相互關系的影像關系,表示了地表形態和地物要素。影像直觀反映了物體的大小,形狀,色調,陰影,紋理等,像片永久記錄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物體的運動狀況,相互關系,顯示了地表某些肉眼無法辨認的地物特征。
SAR:采用側視方式發射電磁波,接收地物回波信號。成像與地物的某些特性有關,如入射角,地面粗糙度,地物介電特性等。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能力,穿透能力強,微波在物體內會產生體散射,因此能將地下的一些狀況反映出來。
比較:
(1) 水體:航片上一般呈黑色或灰色,在SAR影像上由于強烈的鏡面反射,色調極其暗。但是,金屬物等在航片上并沒有反應,在雷達影像上卻很明顯。
(2) 居民地:航片上,居民地可以清晰判讀出來,期間內部道路,建筑都能夠看清楚而機載影像上居民地成像質量不怎么好,整個居民區由于建筑物密集,總體后向散射強,在影像上顯得特別亮。一些細節信息被淹沒了。
(3) 道路:鐵路,高速公路,城市主要街道及城郊主要公路在兩類影像上,都顯得較為清楚。而城市中一般道路,在雷達影像上判讀卻有一定難度。主要是由于城區內高樓林立,道路多處于陰影中,加上反射沒有高層建筑物強,所以無法區分。
(4) 植被:在植被類型較少的城郊區域,由于成像激勵不同,農田在機載SAR影像上表現為灰度不太均勻的斑塊,在航片上則是相對較亮的齊整塊狀物。高大樹木上在SAR影像上,呈現非常強的反射特性,能夠形成區別于其他地物的團狀灰斑,這是航片不能反應的。
(5) 電力線:航片上電力線無法攝影成像,但是機載雷達影像卻能對電力線有較好的反應,能很直觀地確定電力線的分布狀況。
二、由原始波數據得到振幅相位影像
1.原理:
得到的原始數據按每個像素的實部虛部進行存儲,共2000*1000個像素的數據,將原始數據讀出來之后,根據復數運算公式計算每個像素的振幅相位,然后進行拉伸到位圖灰度顯示范圍,進行顯示。
2.結果:
振幅:
相位:
圖中可以看出,振幅圖像往往可以反映地物的一些特點,根據各個地物回波大小不同,體現在振幅上,又根據光譜曲線,可以得到地物的信息。而相位信息卻往往不能體現出地物信息,但是可以用來計算高程等信息。
【微波遙感實習心得】相關文章:
金工實習的實習心得11-23
金工實習鍛造實習心得11-18
客房實習心得12-25
cad 實習心得12-20
前端實習心得12-17
昆蟲實習心得12-14
linux實習心得12-13
施工實習心得12-13
促銷實習心得12-13
春運實習心得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