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5篇(精選)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質實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
這次地質認識實習讓我對地質學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在實地考察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體會到了地質工作的艱辛與樂趣。通過觀察和分析巖石、地層,我逐漸掌握了地質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這次實習不僅增強了我的實踐能力,還激發了我對地質學的濃厚興趣。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2
在實習進行的過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就是腦子里沒有像樣的知識網絡或者說是地質體系,由這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才是我處處碰壁的原因所在。在野外觀察,信息量繁重,干擾條件太多,自己沒有堅硬的理論來作為依托是根本不行的。雖然旁邊有老師的細心啟發和講解,可是在野外還不像在教室,書本就放在面前觸手可及的地方,隨時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識點,一旦知識點反映不過來,再加上野外實地中必須去掉相當大一部分無關的現象,才能中從挑選出有價值的信息。
對于我來講,沒有雄厚的'知識儲備做鋪墊,無怪乎會產生對老師的啟發詢問產生不知所措的感覺了。
在野外實地觀測,一個觀察點和下一個觀察點之間應該相隔很長的距離,更有甚者一天就只能觀察一個地點,而每一個點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構造,形態,以及以后將會產生的變化等等,所以對于每一個觀察點的記錄與測量都是相當重要的,這是為以后的進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結論都是至關重要。
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實習,野外行動,記錄,測量都沒有任何經驗,完全靠老師的講解才能記錄,對于有些測量還得在老師的幫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數據,這些都是缺少實習經驗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這次經驗之后,對于以后學習及野外實習便能有更好的指導。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3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ń髰{谷地區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資料顯示,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較非巖溶區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土層淺薄、易出現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業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農業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經常發生,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比泥沙環比山地石率環比西南巖溶山區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僅靠林業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國土、財政、農業、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多部門聯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地重點發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畜,增加了農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域的石漠化治理區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巖溶區群眾生產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4)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馬地質地貌的類型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游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 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花江大峽谷旅游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峽谷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自然保護區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洪水淹沒,形成一級半埋藏階地。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4
金秋十月,我們地理班開始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實習。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大家都十分興奮,。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很親近,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積極地去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依傍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林州地區內各種現象都很奇特,并且出露良好,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 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 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 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 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 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8. 交通狀況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9. 物產狀況
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
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新疆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
11. 旅游業發展情況
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
二、區域地層與巖性
林州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灰巖,在林州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
太古界
太古界片麻巖是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中最老的,并且發育較為完善。這類巖層多分布在林州盆地西側,呈狹長條帶狀,組成太行山的基部。
在八達村出露有一些角閃片巖,它是一種變晶等粒結構,屬于片狀構造,其上覆巖層為遠古界石英巖。這種巖石容易破碎風化,所以其上植被茂盛。其顏色呈暗綠色,主要礦物為斜長石、角閃石和石英。
在白楊凹出露有一些由石英、黑云母等物質組成的花崗片麻巖,顏色呈紅色,片麻狀構造顯著,其結構為等粒變晶結構,在高溫高壓下易風化,其中也含有長英巖脈,為林州太行中山的基底。在當地還出露有黑云母片巖,含有少量的石英且結晶程度較低
在黃華村西500米處出露有鉀長片麻巖,屬于片麻結構,期間含有石英巖脈,另外在其右側1000處也有花崗片麻巖出露。
任村出露了一些鉀長、花崗條帶狀混合片麻巖,其上覆地層是遠古界石英巖。在兩巖層間有一層砥礪巖。在太行山大峽谷隧道的的東口,在那些陡峭的石壁上,我們能看到其下部植被茂盛,是因為那是片麻巖易風化的巖性所決定的。
遠古界
遠古界巖層主要是一套覆蓋于太古界片麻巖之上的棕紅色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于下伏的片麻巖之間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巖的底部可見到砥礫巖。石英巖和石英砂巖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緣,厚約200米,構成太行山山體的懸崖陡壁。在石英巖及石英砂巖的層面上,可以見到波痕、干裂等層面構造,有些巖層有明顯的交錯層理。在石英巖層,節理構造發育,經侵蝕后常有崩離現象,造成石英巖峭壁。
在合澗與石板溝之間的柿子凹出露有石英巖,X型節理發育,顏色呈白色或紫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含有正長石和云母,石英集結程度好,成塊狀,另外在此處出現石英巖中含黑色線條的現象是早期海洋生物的遺體形成的有機質,巖石致密,經侵蝕后崩離形成了懸崖峭壁。
古生界
、.古生界寒武系底層為灰巖和頁巖,覆蓋在遠古界石英巖、石英砂巖或硅質灰巖之上,寒武系地層與遠古界地層呈假整合接觸關系。寒武系在本區可分為上、中、下三統。
下寒武系為紅色頁巖間以薄層灰巖,厚約百余米,性軟,易風化,在地貌上長構成緩坡。在茶飯莊—石板溝見出露有典型的頁巖,呈紅色、淺灰色,葉理構造,能找到三葉蟲化石,可推知其形成環境為淺;驗I海,比較平靜。此處的頁巖互成灰巖和泥灰巖。下伏地層為遠古界石英巖,上覆地層為中寒武系的鮞狀灰巖。
中寒武系為后層狀鮞狀灰巖,厚約300余米,質地比頁巖堅硬風化后構成高峻的絕壁,但絕壁的頂部渾圓,在三道河橋東800米處發現有鮞狀灰巖剖面,屬于張夏組鮞粒大小在1-2mm左右。這種灰巖的形成條件一般認為是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鈣呈過飽和狀態,沉積環境為潮汐和波浪作用的淺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沙等陸源碎屑、內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較混濁。如圖1所示
上寒武系為薄層灰巖間以竹葉狀灰巖,在本區出露不佳,厚度較薄。三道河橋東有出露,其形成過程大致為以前海洋環境惡化、動蕩,與原來的灰巖磨蝕形成竹葉狀,這種巖石也叫風暴巖。
、.奧陶系地層的主要巖石為石灰巖,覆蓋于寒武系之上,與上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觸關系。奧陶系下部為頁巖本區未見出露;上部為厚層狀深色石灰巖,厚達800余米,主要分布在盆地東、北、南丘陵區域。林州市區東部的蜜蜂山以及合澗西北小丘中的奧陶系灰巖中,發現有珠角石化石。盆地東側的奧陶系灰巖,常有閃長巖的侵入體穿插。侵入體周圍的灰巖,在侵入體熱力和化學流體的作用下,圍巖有明顯破碎現象,巖層紊亂。
、.二疊系地層覆蓋于奧陶系灰巖之上,并與奧陶系灰巖成假整合接觸。全系地層共厚300余米。下部為海成的石灰巖層建議陸相巖及煤層,上部全為陸相沉積。上覆地層為二疊系紅色砂巖、黃綠色頁巖。東冶水庫西北的磁鐵礦區有二疊系時期形成的砂巖,呈灰綠色,屬于他色,接觸變質結構。
新生界
Ⅰ.第三系主要為一套礫巖,其組成成分多為石英巖礫石,表面較為圓滑,顆粒大小不一。其膠結物質為紅色粘土及紅色砂質粘土,膠結疏松。因為紅色粘土易被沖刷,故常常在地表留下成堆的礫石,在山谷和河谷階地多有此種出露。
在合澗橋北有第三紀上新世礫巖出露,膠結良好,其中碎屑以灰巖為主。膠結物以鈣質為主。主要為碳酸鈣,磨圓度好,下伏地層為馬家溝灰巖,與之呈角度不整合。
在柿子凹,河流凹谷旁階地有礫巖出露,是第三紀沉積河漫灘,在第四紀以來被河流下切形成階地,礫巖開始出露,其碎屑大部分為石英巖,鈣質膠結物較多,礫石下粗上細,有些粒徑寬達9米,平均10—20厘米,分選性差,磨圓度不好。在桃園村也有礫石出露,碎屑物為石英巖、石灰巖及頁巖。屬于鈣質膠結,分選性差,磨圓度一般。
、.第四系在本區主要是 紅色土以及黃土。黃土中常見有渾圓狀礫石夾層,黃土呈柱狀節理發育,具有石灰性反應,屬地表徑流堆積而成。
在小寨村橋西出露有黃土剖面,顏色上淺下深,可以辨別出其上部為馬蘭黃土,下部為離石黃土。其中離石黃土無層理、節理發育,質密,若遇鹽酸會劇烈起泡。
實習感謝
為期5天的實習結束了,但它對我的影響卻深深烙在我們心中。這次實習讓我們見識了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更讓我們了解到自己懂的知識還很少,讓我們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學習中去。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5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深刻認識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體會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此次肇慶地質地貌實習,使我們更加詳細的了解地質地貌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特別是加深了對巖溶地貌的理解,將課堂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地質地貌實習,讓我們提前體驗了自己今后將要做的工作,特別是作為一名城市的規劃人員,對地質地貌的認識和判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素質,只有對某一區域的地形具有一定的觀察和洞悉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規劃。
2、實習地點:廣東省肇慶市七星巖地質公園
3、實習單位: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規劃專業
4、實習時間:20xx年9月7日——20xx年9月9日
5、指導老師:劉希林老師及三位博士生助教
6、實習簡介:
本次實習從9月7日下午開始,我們一行人從南校區出發,傍晚時分到達肇慶市,整頓休息一晚后,9月8日開始進入肇慶市七星巖公園進行考察,主要考察了巖溶地貌的表現,如峰群、孤峰、石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等地貌類型,爬上了天柱巖后,還看到了從南向北的沖積平原,同時還有其他地貌類型。9月9日早晨,吃完早飯返回中山大學南校區,結束了三天的地質地貌課程考察實習。
7、實習目的地簡介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xxxx。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二、肇慶七星巖公園主要地貌類型
1、實習路線
9月8日早晨,從入住賓館出來后,我們乘車經過星湖中心開辟的湖心路一路駛至七星巖公園西門,從西門出發,進入七星巖公園,首先到達的是雙源洞,其次是阿坡巖,然后沿湖線返回,攀爬天柱巖,最后在龍巖洞進行洞內參觀游覽。下面在(2)中按地貌類型具體敘述行程。
2、肇慶七星巖公園主要地貌類型
。1)喀斯特地貌
a、洞穴
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即溶洞,是地下水沿著可溶性巖石的層面、節理或斷層進行溶蝕和侵蝕而成的地下孔道。當地下水流沿著可溶性巖石的較小裂隙和孔道流動,其運動速度很慢,這是只能進行溶蝕作用,隨著裂隙的不斷擴大,地下水除繼續進行溶蝕作用外,還產生機械侵蝕作用,使孔道迅速擴大為洞穴。
七星巖公園中有許多因為溶蝕作用形成的溶洞,如雙源洞、龍巖洞等。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雙源洞,由于雙源洞地下水位過高,船只無法進入,因此沒能進入洞內觀察,只能在洞外觀測。雙源洞是一段喀斯特地下河,發育在阿坡巖中,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嶺山地,穿越阿坡巖流向星湖。雙源洞有兩個洞口,兩個洞口上方均刻有歷代名家在上留下的名跡。在由一個洞口前往另一個洞口的途中,還可以觀察到路邊石壁上懸掛著的殘留石鐘乳奇觀,通過鈣化作用,這些石鐘乳都是地下河流頂板坍塌后出露地表的。
詳細觀察的溶洞為龍巖洞,是七星巖諸洞中開辟最早的洞穴,景物最多。以水洞為主洞,洞內低于洞外,經過改造,洪水期再不淹洞,冬季保持水位。洞內有地下水面溶蝕和侵蝕形成的邊槽兩層,呈明顯的石床狀;洞頂有一條沿巖面裂縫溶蝕的凹坑,呈天溝狀。龍巖洞頂高達30多米,下為湖水,向東直通黑巖,東南緊連副黑巖,西北為斗光室,上石蹬為旋璣臺。旋璣臺為洞頂崩落的巨石。臺底高出洞底6~7米,平臺頂豁然開朗,坐落于洞北口,高寬開敞。龍巖洞上方有許多石鐘乳,構成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物品和人物,使人浮想聯翩。其中在洞的北邊,向上還可以通過落水洞看到天空。
b、地下河
雙源洞和龍巖洞內的水流均為地下河,地下河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沿裂隙溶蝕而成的地下水匯集和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巖層滲流或由地表河流經落水洞進入地下河,少數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遠源地下水補給。通過觀察可以明顯知道,雙源洞的地下河上游的地表河源于北嶺山地,穿越阿坡巖流向星湖,形成地下河。
c、落水洞
經過雙源洞繼續向前走,可以看到阿坡巖,登上阿坡巖前面的山坡,在山坡的一側樹叢的掩映下,可以隱約見到一個落水洞,落水洞是巖溶地區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由垂直方向流水對裂隙不斷進行溶蝕并伴隨塌陷而成。落水洞常分布在溶蝕洼地和巖溶溝谷內,也有在斜坡上。
d、漏斗
七星巖公園內的喀斯特漏斗位于阿坡巖不遠的馬欄崗上,漏斗是巖溶化地面上的一種口大底小的圓錐形洼地,平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數十米,深十幾米至數百米。
馬欄崗位于背斜的軸部,因巖層為抗侵蝕能力差的測水組砂頁巖,這里呈現“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景觀。
背斜軸部節理發育,再加上馬欄崗位于測水組砂頁巖與壺天群灰巖交界,是喀斯特水溶是作用特別旺盛的地方。因此,地表水匯集處形成一巨大的喀斯特漏斗,下面有暗流與西江相通,形成這里流水的一個出口。除了溶蝕、侵蝕作用外,主要還有重力作用。落水洞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裂隙狀的,一種是井狀的。在這里看到的是井狀的,其深度和寬度都比較大。
e、峰林、峰叢
七星巖就是喀斯特丘陵,原來的許多喀斯特峰林都被后來的流水沖積作用破壞了,現在僅僅殘余下七座石灰巖石峰。
這七座喀斯特石峰是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巖(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
我們考察經過的石峰有蟾蜍巖、阿坡巖和天柱巖。
峰林是高聳林立的石灰巖山峰,相對高度100m~200m,坡度較陡,分散或成群出現在平地上,形似樹林。山峰的表面發育石芽和溶溝,構成峰林平原。峰叢洼地是由連座的山峰和其間的洼地組成,山峰形似錐形,洼地的平面形狀為多邊形,山峰之間洼地有落水洞或溶洞,形成峰叢洼地。
峰林地貌的發育,通常用地貌循環理論來解釋,即峰叢是巖溶發育初期由巖溶水的垂直滲入溶蝕擴大而成,所以峰洼之間的相對高度較小,山峰下部尚有未溶蝕的基座相連。峰林是由峰叢進一步演化而成。當峰叢之間進一步溶蝕向深處發展,直到水平循環帶,這是地下河可能出露成地表河,使侵蝕作用加強,峰叢基座被切開,山峰相互分離成為峰林。
在七星巖公園內,既有處于壯年期的峰林,也有處于衰老期的孤峰。
f、溶蝕洼地
七星巖公園中還有很多由溶蝕洼地形成的湖泊。溶蝕洼地的形成是由多個溶斗逐漸擴大融合而成。因此,地殼相對穩定時期越長,溶蝕洼地面積越大。有時溶蝕洼地積水,可形成湖,稱巖溶湖。如七星巖公園內的星湖(包括波海湖、青蓮湖、中心湖、紅蓮湖、里湖),就是溶蝕洼地積水所成的巖溶湖。它們四周多被峰林圍繞,山水纏繞形成了秀麗迷人的風景。
(2)河流地貌:洪積扇
在攀爬到天柱巖的頂端后,可以明顯觀察到位于七星巖公園東部的北嶺,北嶺山前是典型的洪積扇。
山麓帶常處于構造下沉狀態,地形坡度急劇變緩,河流水流分散,流速減慢,一部分水滲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帶來的大量礫石和泥沙在山麓帶發生堆積,形成一個半錐形的堆積體,平面成扇形,成為洪積扇。
在七星巖公園北面
山地的麓部谷口發育著洪沖積階地和洪沖積扇,在地貌形態上看,從北到南是由北嶺侵蝕中山向洪積扇過度再向沖積平原過度,侵蝕風化剝蝕產物被山區溝谷攜帶至山麓地帶發生堆積,形成洪積扇。
三、七星巖與桂林山水
經過考察得知,肇慶七星巖內的主要地貌類型為喀斯特地貌,景區內的峰林叢立,星湖蕩漾,樹木環繞,景色優美。中國另外一處以喀斯特地貌作為景區的`地點就是桂林,所謂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以這么壯觀,就是因為桂林的喀斯特地貌處于壯年期,峰叢和峰林都發育的極為蓬勃。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對比七星巖與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1、發育時期
七星巖的峰叢峰林和溶洞大多數處于壯年期甚至幼年期,部分發育比較壯闊,而少數山峰還在發育中,溶蝕作用還沒有深入或者大規模進行,所以未顯得十分壯闊,少數孤峰已經步入老年期。
桂林山水的峰叢峰林和溶洞90%處于壯年期和老年期,有大規模的高高聳立的峰林峰叢,還有桀驁獨立的孤峰,與漓江結合在一起,平地拔起,千姿百態,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十分優美。
總體來說,兩個景區的峰叢峰林和溶洞大部分處于壯年期,因為七星巖范圍較小,所以沒有桂林山水表現的壯闊。
2、形成原因
七星巖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不管是峰林、峰叢還是地下溶洞,形成原因主要都是溶蝕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學作用過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過程(流水的侵蝕和沉積、重力崩塌和堆積),對可溶性巖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在七星巖和桂林地區,具備了溶蝕作用的因素,如氣候適宜,溫度較高,降水較多,氣壓較高,水的溶蝕性大,碳酸鈣溶解度大,同時兩地區又存在了大量的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等,因此溶蝕作用大規模發生,產生了一系列巖溶形態,形成七星巖和桂林山水。
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七星巖景區的形成大部分原因是溶蝕作用,而桂林山水除了溶蝕作用,還有崩塌作用,林石山地形是以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四坡壁立峭峻為特征。石山四周峭峻,是由于石灰巖體多被溶蝕而成向下透的通路。因此,石山坡面是以崩塌為主。一部分景區也是由于崩塌作用而形成的。
四、對喀斯特地貌發育的認識
通過以上實踐并結合課本知識,總結喀斯特地貌發育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1、巖石必須是可溶的,如石灰巖、白云質灰巖等。
2、巖石必須是透水的,巖石的透水性取決于巖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
3、水具有侵蝕性,CO?溶解在水里面,生成HCO3—離子,HCO3—離子可以溶解CaCO3,使CaCO3形成Ca(HCO3)2,Ca(HCO3)2溶解度大于CaCO3。
4、地下水必須是流動的,流動的水具有增加溶蝕力的作用。因為停滯的水,很快會使溶液達到飽和而失去溶蝕力。
五、結語
三天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們都期望著實習能夠再長一點,我們可以學到多一點的野外實習知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這次實習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而且也引到了我們對將來工作在地質地貌方面的認識作用,在城市規劃之前進行地質地貌的考察,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六、參考文獻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6
地質畫圖實習是地質學專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實地勘察和繪制地質剖面圖,使學生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的理解和掌握。在我進行地質畫圖實習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地質畫圖的重要性和難點,并從中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以下是我對這次實習的心得體會。
首先,地質畫圖實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地質畫圖的重要性。地質畫圖是地質勘探和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構造和演化過程,為地質資源的探索和開發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實習,我親身體驗到了地質畫圖對于地質地貌的描述和分析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準確、精細的地質畫圖,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地質構造的分布特點、斷層的產狀變化以及各種地層的關系等。因此,地質畫圖實習對于我們地質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實踐任務。
其次,在地質畫圖實習中,我感受到了地質畫圖的難點和技巧。地質畫圖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地質學基礎知識,還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首先,我們需要通過實地勘察,了解地質地貌的特點和形態,掌握各種地層的分布和變化規律。在繪制剖面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比例尺,準確測量地層的厚度和坡度,并將這些信息準確地呈現在紙上。此外,還需要學會使用地質繪圖工具和軟件,例如傾角羅盤、水平儀、CAD等。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和工具,對于提高地質畫圖的準確性和可讀性非常重要。
然后,在地質畫圖實習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首先,實習地點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選擇實習地點時,我們要考慮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是否能夠體現出地質學的重要內容。其次,實地勘察中,天氣條件、地形地貌的復雜化等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勘察和畫圖工作。例如,在遇到降雨天氣時,地表可能被泥漿覆蓋,妨礙我們對地層的測量和觀察。此外,有些地方地形陡峭,不易到達,需要我們克服困難,保持耐心和細致的工作態度。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科研實踐的困難,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實踐機會。
最后,通過這次地質畫圖實習,我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首先,地質畫圖需要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提前了解勘察地點的地質狀況、收集相關的地質勘探數據等。其次,在勘察和畫圖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耐心和細致的態度,保證勘察的準確性和畫圖的精細度。此外,與組員之間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相互幫助和交流經驗,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和研究地質學的知識,掌握地質畫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地質畫圖實習是地質學專業中一項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實習,我深刻認識到了地質畫圖的重要性和難點,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地質畫圖能力,為地質學的發展和地球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7
1、實習概況:
20___年6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鹕娇诔蕡A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于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鞘澜缟衔ㄒ坏,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8
在前往飛鷹古道的狹窄道路上,梁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巖石的性質和組成。其中一些巖石是具有礫狀結構的礫巖。其成分相對復雜,常由多種巖石的碎屑和礦物顆粒組成。其膠結物有硅質、泥質、鈣質及鐵質等。硅質礫巖抗壓強度高,泥質礫巖膠結不牢固,而鐵質礫巖易風化。在這條道路上,一些巖體產生了節理裂隙,巖質變坡的失穩和隧道洞頂的坍塌往往與節理有關;還有一些巖體沿破裂面兩側發生了明顯的位移,形成了斷層。此斷裂構造對巖體的穩定和滲漏影響很大,也常對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質評價和規劃選址、設計施工方案的選擇起控制作用。
在飛鷹古道里,巖層是由紅色砂巖組成的,是典型的沉積巖,它形成于白堊紀上統時代。這些紅砂巖為砂質結構,層狀構造,層理明顯。砂巖易于加工開采,多數強度較高,耐風化,是工程上廣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參觀完飛鷹古道后,我們來到了觀音巖。此觀音巖為人工開鑿出來的巖洞,呈水平層理。觀音巖的巖性為沉積巖中的粉砂巖,其層理構造明顯。
接下來我們跟著老師來到了八仙巖。八仙巖為一巖石群,板狀形態不一,但錯落有致,層理構造明顯,巖性為沉積巖中的粉砂巖。我們可以看到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穿過了蓮池,我們就來到燕子巖了。燕子巖是古采石場的精華所在,它由兩片高高的巖石組成,兩片巖石本為一體,經古人采石將下部鑿開,形成了兩片巖石高聳在湖面上壯觀景色。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采石場了,這個采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采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古采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理尤為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采石場底下由于地勢低而形成洼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進過老師幾小時的介紹和講解,讓我們對蓮花山的地質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飯過后,我們開始了自由活動。蓮花塔、蓮花城等我們都一一游玩了個遍,欣賞到了蓮花山的風景名勝,一睹了蓮花山的風采。
下午兩點,我們結束蓮花山的地質實習任務還回學校。
通過今天對蓮花山的野外地質實習,我深刻的了解了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石和土的工程性質,認識了巖石的類型、結構和構造。同時,也使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周的工程地質學實習,讓我們將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進一步理解和鞏固了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訓練,提高了我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次實習使我掌握了對巖石類型、結構和構造的判別,還有對巖石巖性、層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能夠分析一些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的地質問題。
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對一些地形圖、地質圖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種地質作用在地質圖上的特征,也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對其進行簡單的閱讀和分析。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9
一、實習目的:
觀察井長組成與鉆進過程。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學校附近06461井。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
一天。
四、簡介:
06461井,滾動開發,井深2800m,水平位移1300m,傾斜角45度,屬江陵區塊,把靈山油田斷背斜。
五、教學內容:
。ㄒ唬┚畧龅慕M成及鉆井過程概況
1、井場概況
井場是在陸地上打井時為便于鉆井施工,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來的一片平地,面積根據鉆機鉆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鉆6km深井的'鉆機約需120×90㎡,鉆3km井深的鉆機約需100×60㎡,再小于此的鉆機,井場可小到60×80㎡。井場用于放置鉆井設備如井架、動力機、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以及存放鉆桿、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種配件等。并設有值班房、發電房、庫房等臨時建筑。
井場的空場大小應能滿足搬家、安裝、固井及處理事故等作業時大批車輛進出、擺放的需要。
井場的形狀大體上為長方形,可因地制宜以減少土方量。但公路應從井架大門前方通入井場,不應從鉆井設備后部通入(即所謂倒井場),油罐等也不應放于井場入口附近,以免井場上出現井噴、失火等險情時搶險車輛無法進入井場。
對離礦區較遠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設施如宿舍、廚房、飯廳等。
圖18 鉆井井場及設備示意圖
1.天車備
2.井架
3.二層臺
4.游動滑車
5.大鉤
6.水龍頭
7.吊卡
8.方鉆桿
9.方鉆桿補心
10.方補心
11.鼠洞(接單根用)
12.鼠洞(放方鉆桿用)
13.固定大鉗
14.接管用大鉗
15.絞車
16.指重表
17.司鉆控制臺
18.井場值班室
19.水龍帶
20.蓄能裝置
21.管子坡道
22.管架
23.井架底座
24.泥漿返回管線
25.泥漿振動篩
26.節流管匯
27.泥漿-天然氣分離器
28.脫氣裝置
29.泥漿儲備池
30.泥漿池
31.(脫泥機)泥漿過濾設
32.脫砂機
33.離心機
34.泥漿泵
35.干水泥儲備罐
36.儲水罐
37.發電機
38.防噴器組
2、接單根在鉆進過程中,由于井在不斷加深,鉆柱也要及時接長,每次接入一根鉆桿叫做接單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單根。每兩小時換鉆桿。
3、事故處理如物件落入井內,需進行打撈,鉆桿斷在井內也要打撈;鉆柱被卡在井內時則要設法解除卡鉆。除落物外,引起井內復雜情況而需要處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業在鉆井過程中要進行鉆屑錄井、氣測井、電法測井以及地層測試;交井以后還可能有射孔、替噴、試油、酸化壓裂等項作業。了解的知識:
。1) 鉆井的參數:鉆時、井深、轉盤轉速、鉆壓、立管壓力、大鉤負荷
。2)泥漿參數:泥漿比重、泥漿電導率、體積、溫度流量
(3) 導大繩:起鉆、下鉆、鉆進
。4) 一根鉆桿叫單根,三根鉆桿叫立柱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0
為了讓我們下學期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在小學期學院組織我專業的學生進行了五天的土木專業認識實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親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門大學問,有很多很多的知識。我還是個連土木工程門都沒進的無知學生,要學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時光應該是自己發奮讀書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從理論到實踐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們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橋的.施工現場,謝老師問:“這座橋的拱是雙曲線,還是拋物線!庇浀卯敃r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沒有馬上反應過來,為什么呢?沒有意識,沒有將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意識。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學不是高中,要學真本事,能把課本上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去,并有所創新,才能算是真正學會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要想學好,先要“三勤”。
在許多工地,特別是橋東開發區房建工地,工地技術人員等給我們最多、最寶貴經驗就是“三勤”,勤看、勤問、勤思。對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術、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對于專業書籍等要多看;對發現的問題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問,問技術人員,問工人師傅,總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問題解決好,搞清楚;對于任何問題、任何方法等,都要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不要把問題留給別人去解決,不要簡單的照搬別人的方法,思考是進步的捷徑。
學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這次老師和工地技術人員,讓我記憶最深的話就是“學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要死鉆課本,但也不要脫離課本,聯系實際,要把本事真正學到手,學過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將來的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領。要有自己的特長,用工人師傅的一句話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奪人之處,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個連陽光都見不得的人,會有什么作為呢?一個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更不會有什么作為.這次實習我的又一收獲,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為將來更好的走上工作崗位,準備了一份適應力.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1
第一章 緒言
一、實習地的地理狀況、行政區域和面積、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以及實習地的地理狀況。
二、本次實習介紹
1、實習目的此次工程地質實習區主要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內, 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 地質分界線上。 其地質特征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源豐富,更有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之—“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較高關注,資料也很豐富,為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實習區地處北緯 32゜40′,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6℃,年平均降雨量為 969 毫米,屬大陸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這里農業南北特色兼有,南稻北麥,東果西蔬,種類繁多,更有“八公山豆腐”為一絕,人稱“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工業以煤炭開采、電力、化 工為主,是聞名中外的能源城市。區內淮南鐵路橫貫市內,東接津浦,西連京廣,北上京九,南下皖贛。水路、公路交通 也很便利。 淮南市內總面積 2121 平方公里,人口 180 萬。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市內;春右阅蠟榍 陵山區,八公、舜耕、上窯“三山鼎立”,海拔多在 200 米 ,最高峰為八公山的白鶚山, 海拔 242 米;春右员睘辄S淮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 20—40 米。
a.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系現場實際,再回
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b.了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 c.了解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2.實習的任務
a巖石的肉眼鑒定;
b地層剖面觀察;
c構造的基本判識;
d 認識各種內、外動力地質現象;
e邊坡穩定性等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3實習日程安排
。1)、20xx.06.25 星期一上午,晴
在北校區2301 教室舉行地質實習動員大會,領取地質實習工具。
。2)、20xx.06.26 星期二上午,陰
前往舜耕山,觀察舜耕山地區的巖石、地層和古生物、了解其沉積環境練習羅盤的使用, 測量巖層的產狀;了解舜耕山的構造特征。
。3)、20xx.06.28 星期四上午,陰
前往茅仙洞,實地觀察河流地質作用以及邊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4)、20xx.06.28 星期四下午,陰
前往羅山地區,實地學習認識,觀察舜耕山斷層;了解組成羅山山體的巖石和地層;觀察太古界和上元古界之間的不整合;認識巖石風化剖面,了解土壤的形成。
。5)、20xx2.06.29 星期五,撰寫實習報告。
4、小組情況
指導老師:
組長:
組員:
第二章 地層及巖石
1、地層及古生物
淮南地區煤系地層隱伏于新生代松散層下,而淮南煤田卻是從地面炭系含筳地層的研究而發現的。淮南地層與華北地區類似, 但又有其特殊性,如猴家山組、 鳳臺組、四頂山組、壽縣組等都是淮南地區特有的。更因九里橋組中發現世界最早的后生動 世界最早的后生動 物化石而聞名于世。
我們在舜耕山的山間風口處發現了波痕,一方面波痕具有示頂作用,可判定舜耕山的巖層倒轉,另一方面由波痕的形成環境和海綠石的存在可判定舜耕山沉積巖的沉寂環境為海洋系條件下靜水環境下的'海成巖石。
我們在羅山山頂的一個廢棄采石場處就發現了疊層石 元古宙是真核生物的發展時期, 主要是微觀或宏觀的低等藻類,較難化石,故很少能見到它們。疊層石是主要能直接觀察它們的標志.,它們是某些藻類
活動的遺跡,劉老碑組、九里橋組、四頂山組均可見到。
眾所周知淮南市煤礦資源豐富。 原因是晚古生代是陸生生物大發展的時期。 淮南地區當時濱海陸地環境、氣候適宜,剛剛登陸不久的植物長成了茂密的森林,為石炭二疊紀煤的形成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在煤系地層中,陸生植物化石非常豐富。
2、巖層產狀的測量
巖層產狀的測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表述巖層空間展布狀態,分析巖層形變和研究構造的重要數據。
首先選定一個較平整的巖層面,注意選定時一定要前后左右觀察一下巖層的位置,不要將節理面或風化面當成層面。
將羅盤折起,短邊緊貼巖層面并保持水平,北針所指數據就是巖層傾向。
將羅盤打開成平面狀,將長邊緊貼巖層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個水平面,讀出北針所指數據,即為巖層走向。
將羅盤長邊沿垂直走向方向緊貼巖層,旋轉羅盤底部手柄,讓垂直水準器氣泡居中,讀出白色短線標志所指數據即為巖層傾角。(見圖)
3、實習區域的巖石及其特點
在地質實習前,我們應該初步知道:了解地球的物質組成,是從認識礦物巖石開始的, 而礦物巖石的野外識別能力, 是地質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功。 運用學過的礦物巖石的知識和方法,在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就會認識越來越多的礦物和巖石,識別能力會愈來愈強;茨系貐^太古界為變質巖,從上元古界起主要為沉積巖。此次在野外實習,我們
除了掌握巖石的基本知識和識別方法外,還需要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如地質錘、5%的稀鹽酸、地質包等。在觀察時,注意要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新鮮面再對其它工作,否則其風化表面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
在學校里, 我們能夠觀察認識到的建筑石材有: 泥灰巖、 花崗巖 (有白崗巖) 大理巖、輝石、灰巖、白云巖等。在學校外面。我們主要觀察到了沉積巖和變質巖中的灰巖、泥巖、頁巖、泥頁巖、白云巖、砂巖(石英砂巖、紫紅色砂巖)、疊層巖、土壤等。
實地觀察時,我們第一眼看見的是巖石的顏色。因此對巖石顏色的描述比較重要。通常說來,巖漿巖和變質巖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它 們 含有 Fe2+的硅酸鹽礦物)含量 。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巖漿巖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顏色逐漸變淺,是因為暗色礦物含量漸少,而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含量漸高的緣故。在觀察巖漿巖、變質巖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述有助于巖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巖中,深色巖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巖層多為灰、深灰色。 它們往往代表還原、濕潤條件下的產物。而常見于巖漿巖、變質巖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在沉積巖中。紅色沉積巖層多含有 Fe3+,是氧化、干燥條件下的產物,如淮南羅山地區上二疊統石千峯組的紅色砂巖(如圖),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晚二疊世后淮南地區再也沒有煤的形成。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2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3
1.實習目的復習和鞏固課堂上學習過的有關工程地質的理論知識,提高對斷層、滑坡、裂隙、節理等地質現象的認識識別能力,并在老師指導下學會鑒別頁巖、大理石、方解石等礦石和洪積物、坡積物、崩積物等巖層。初步了解水里水電工程勘測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通過現場對各種地質現象的了解和認識,合理的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地的觀察加深對課本上知識的理解。
2.實習任務在王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對龍門山脈紫平鋪水庫附近的比較直觀的、典型的地質現象進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斷層、裂隙等并相互討論詢問得出較為完備妥當的處理措施。
3.實習地點和過程本次實習為期兩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兩天。其中,28日主要學習地質現象,29日主要到水庫壩區近距離觀察學習,掌握水利工程勘測和地質現象處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實習內容時間:20xx年12月28日 天氣:晴 溫度:1~110C 第一天的預定路線為:學校虹口山門(虹口)關鳳溝白沙河口二王廟后門學校后因關鳳溝山體滑坡,正在進行施工,不便進行教學,故改為深溪溝,調整后的觀測點順序依次為:虹口山門深溪溝深溪構大橋沙灣白沙河口拱橋處二王廟后山
3.1.1虹口山門
。1)水電站附近的地質條件入眼可見,閘門及其他導水擋水建筑構筑而成的飲水式水電站:其水源來自穿流而過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級支流),其右壩肩下還有不可見隧洞用作泄洪沖沙等用途。右側還布置有兩條傳送帶,是將生產水泥的原料自動傳送至拉法基水泥廠廠區通過高溫煅燒來生產水泥。水電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峽谷。通過觀察少許裸露在外的巖石并結合汪老師講解,可以知道它們形成于泥盆紀和石炭紀,主要由灰巖、石灰巖和白云巖構成。而水庫地基是三疊系的含煤地層、礫巖和頁巖,庫區地形開闊,且兩岸山體不對稱。庫區的基巖上覆蓋著松散的坡積物,而河床上則覆蓋著水流沖擊而成的沖擊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選問題
a: 若建在上游峽谷處,則建筑物的體積變小,變矮,因而工程用于閘門的投資會減。
但由于引水線路置于松散的坡積物上,會導致引水線路的投資增加。
b:若建在峽谷盡頭,則會導致同樣水頭下的庫容減小,閘門變高相應的投資也會增加。綜合考慮投資,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壩址。
(3)建壩的工程地質問題及處理措施地質現狀:庫區靠近壩址位置為含煤地層,由水流沖擊形成的松散層不厚,且主要由顆粒不大的礫巖和頁巖構成,另壩肩和壩基下地基有節理存在 導致問題:
Ⅰ.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處理措施清理松散層,做一個整體底板,擴散基底壓力,防止不均勻沉降。
Ⅱ.壩肩和壩基的滲漏處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經壓實等處理后做隔水層;豎直方向可向下打鉆機,再向鉆孔內灌漿來堵洞,以防止滲漏。
Ⅲ.引水隧洞舊址處的含煤層瓦斯爆炸處理措施修建通風建筑,內設抽風機等,且嚴禁煙火(瓦斯濃度達8%遇明火可發生爆炸,而達40%~50%時將引起窒息)另,在運行發電過程中,發現右壩肩的松散體下游存在滲漏現象,且有加大趨勢,相關人員立即采取了灌漿堵洞的防滲措施,后發現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礎上加大投入,進行了二次防滲處理。
3.1.2深溪溝(峽谷虹口漂流段)
(1)巖層產狀:入眼可見,河水水位較低,可見底,七、八月份的水位會比現今高兩米左右。據王老師介紹,此處巖層形成于泥盆紀、石炭紀或三疊紀。觀察裸露在外的河漫灘,可以發現主要由CaCO3構成的灰巖。新鮮的灰巖致密而堅硬,加鹽酸會起氣泡,在地層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峽谷,這也是深溪溝峽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觀察可發現巖層的層面走向與河流走向角度較大,幾乎垂直,因此深溪溝峽谷是橫谷。再觀察可發現層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巖層,又可確定巖層存在泥裂現象。仔細觀察,會發現巖石有淺灰、深灰。灰白三色,這都是灰頁巖。灰頁巖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鮮的'灰頁巖質地堅硬,用榔頭劃動會起白痕,敲擊其邊角濺起碎星、脆性大。砂巖、泥巖和頁巖發生強烈錯動,形成方解石脈;泥巖全風化形成軟弱夾層;CaCO3的頁巖、灰巖形成夾砂巖,這樣的巖層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鋪水庫,一路觀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發現較大溶洞。且巖層的延續性不是特別好。根據巖溶形成的條件:
a、可溶性巖石;
b、巖石的裂隙性要足夠高;
c、水的溶蝕能力要足夠大;
d、巖溶水的運動與循環需滿足要求。這里的前三個要求都以滿足,但因為是靜水,所以不滿足第四個要求,因此不會滲漏。龍門山的飛來峰構造:上層是灰巖,下層是含煤地層,都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剝蝕。
3.1.3深溪溝大橋巖層產狀:橫谷:延伸方向和層面方向夾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適于修壩修橋。傾角小于300時,壩基和壩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產生滑移,穩定性不夠。而深溪溝大橋附近的裸露基巖是中到薄層狀的灰巖,且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灣此處主要是認識滑坡現象,我們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進行觀測。右側的弧形小山體,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4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七天的野外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畫地層素描圖,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七天里,我學會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
可以說,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人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者。山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實習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們之間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處。老師們也能更加隨意地言傳身教,寓教于樂。尤其是張威老師,一直帶領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工作時一絲不茍,休息時還給我們唱歌舒緩心情,讓我們感受地質考察工作的樂趣。從這次實習中我們不僅體驗到了野外實習的艱辛與樂趣,也從新認識了自己,增強了信心,對今后各方面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幫助。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5
。ㄒ唬┚畧龅慕M成及鉆井過程概況 1、井場概況
井場是在陸地上打井時為便于鉆井施工,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來的一片平地,面積根據鉆機鉆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鉆6km深井的鉆機約需120×90m2,鉆3km井深的鉆機約需100×60m2,再小于此的鉆機,井場可小到60×80m2。井場用于放置鉆井設備如井架、動力機、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以及存放鉆桿、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種配件等。并設有值班房、發電房、庫房等臨時建筑。
井場的空場大小應能滿足搬家、安裝、固井及處理事故等作業時大批車輛進出、擺放的需要。
井場的形狀大體上為長方形,可因地制宜以減少土方量。但公路應從井架大門前方通入井場,不應從鉆井設備后部通入(即所謂倒井場),油罐等也不應放于井場入口附近,以免井場上出現井噴、失火等險情時搶險車輛無法進入井場。
1、對離礦區較遠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設施如宿舍、廚房、飯廳等。
2、接單根在鉆進過程中,由于井在不斷加深,鉆柱也要及時接長,每次接入一根鉆桿叫做接單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單根。每兩小時換鉆桿。
3、事故處理如物件落入井內,需進行打撈,鉆桿斷在井內也要打撈;鉆柱被卡在井內時則要設法解除卡鉆。除落物外,引起井內復雜情況而需要處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業在鉆井過程中要進行鉆屑錄井、氣測井、電法測井以及地層測試;
交井以后還可能有射孔、替噴、試油、酸化壓裂等項作業。
了解的知識:
(1) 鉆井的參數:鉆時、井深、轉盤轉速、鉆壓、立管壓力、大鉤負荷
。2)
泥漿參數:泥漿比重、泥漿電導率、體積、溫度流量
。3) 導大繩:起鉆、下鉆、鉆進 (4) 一根鉆桿叫單根,三根鉆桿叫立柱
一、實習目的':通過模型來認識鉆井儀器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學校圖書館一樓、地科實驗室。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半天。 四、簡介
在這里有各種巖石以及鉆井過程中所用到的機械,還有一些化學試劑。 五、教學內容
1、井架
2、鉆頭
3、懸升式抽油機
4、凝點實驗器
測溫度防石油凝固
5、熒光燈
顯示油氣
6、綜合錄井儀
評價地層,檢測含油氣的性質,鉆井的時候控制。
一、實習目的:認識石油鉆采裝備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地點:四機廠。 方式:參觀。
三、時間安排:半天。 四、簡介
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四機廠)地處湖北省荊州市,是一家石油鉆采裝備研制企業。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固井壓裂設備、鉆機、修井機、海洋石油設備和高壓管匯元件五大類16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在快移快裝鉆機、低溫石油裝備、自動混漿水泥車、大功率壓裂機組研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廠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
四、教學內容
1、海洋石油鉆采設備
第四石油機械廠生產的海洋鉆采設備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機(鉆修兩用成套設施)、海洋橇裝循環設備、海洋壓裂防砂設備、海洋橇裝固井設備及海洋高壓組合管匯等產品。通過專業的設計和嚴格的生產制造工藝,可為海洋用戶作業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設備解決方案,產品設計規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規范及相關國家標準、海洋專用法律及規范。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05-30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11-21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08-12
地質實習的心得體會03-30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范本03-29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范文04-01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集合】07-13
關于地質實習心得體會03-14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范文03-29
地質實習心得體會大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