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 實習單位: 香港《文匯報》實習時間:2005.7~2005.8
香港暑期實習報告
踏上香港之前,自己一直想知道自己能走多遠,離開香港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成功的定義并不是你能走多遠,而是你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題記
準備篇:了解香港傳媒
申請這個實習機會時,心里一直希望的是可以去到香港的電視臺增長見識。當得知學院安排我是去《文匯報》實習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很大的壓力。由于自己在校期間比較注重的是電視媒體方面的學習和實踐,平面媒體方面并不是自己的強項,擔心自己不能勝任。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是實習,就應該在不同的媒體中多積累經驗,新聞的本質在不同媒體中總是一樣的。于是我著手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香港的平面媒體。一開始我在7-11便利店買5元一份的《文匯報》,后來覺得有些貴,就去圖書館看報,大陸的圖書館一般可以看見香港的《文匯報》,《大公報》,《商報》等,這樣既可以省錢,又可以將幾份報紙做比較。
香港平面媒體有兩個基本的特色,一是商業競爭激烈,二是多元化。
香港歷來被認為是傳媒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雖然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普及電視,電臺,但繁忙的香港人總是無暇看電視,一般是通過上班下班時在地鐵或巴士上看報紙了解新聞,所以報章雜志始終是香港人獲取咨詢的主要來源。大陸通常是一城一報,發達的城市最多也是兩三種,對于香港這么一個67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維持近二十中報紙無意意味著極其激烈的競爭。現在香港報章日銷量最高的三份報紙分別是《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占領了超過八成的報業市場。其中95年創辦的《蘋果日報》以其迎合市民的感官趣味,資訊娛樂化,大標題大圖片的煽情效應,文字不追求深度和“狗仔隊”手法,成為香港競爭力急劇上升的報紙,其他報紙也紛紛效仿,至今“蘋果風”越刮越盛。
而多元化則既是香港社會的特色也是香港報紙的特色。報紙通常被分成左中右三大派,三派的代表分別是《大公報》,《明報》,《蘋果日報》。不同派別的報紙對同一新聞事件有著不同的反應,這于大陸幾乎所有媒體都統一口徑的做法相差甚遠。香港新聞自由也由此得到極大的體現。
實戰篇:你就是記者
1.《文匯報》簡介
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會以精英為讀者定位的綜合報紙,平均每日出版60版左右。除了在香港地區發行以外,還在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銷售。創刊五十七年的《文匯報》以愛港愛國為辦報宗旨,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以對中國內地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而稱譽香港社會,成為密切內地與香港交流的重要橋梁。
我和立堅被安排在了港聞部。《文匯報》的港聞部并不是很大,編輯加上記者一共不超過60人。港聞部主要負責的是一些香港本地的新聞。港聞部里也分了許多不同的版塊,包括時政,民生,教育,醫療等等。而按新聞的種類來分,分為靜態新聞突發新聞。做靜態新聞的記者一般會在前一天晚上12點左右接到報社的電話安排采訪任務,記者第二天到場采訪后,就會立刻打電話報料給報社,回到報社后與編輯商量一些新聞點后就開始寫稿,晚上11點前截稿。而做突發新聞的記者則是每天10點從報社開車出發,根據電臺廣播,警察內部的電臺以及一些同行的消息前往事發地點采訪,拍照。也就是做突發新聞的記者是集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司機三個職能為一體的記者!段膮R報》突發組的記者分兩組,一組是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一組是下午4點到深夜12點!段膮R報》港聞部內有10多人是專門負責突發新聞的,而《東方日報》和《蘋果日報》僅做突發新聞的記者就超過了100人。
報社里白天一般安靜,因為大部分記者都出去采訪了,一到傍晚,整個辦公室就開始沸騰起來,記者忙著查閱資料,趕稿,攝影記者忙著弄照片,編輯忙著與記者溝通和催稿,每個人都是半跑著在辦公室里出入,說話的速度也是平時語速的2倍快。這樣的狀態會一直維持到晚上11點前,也就是DEADLINE。11點后就是編輯修改,排版,一般凌晨2點開始印報紙。凌晨4點就可以運往各個銷售點準備發售了。
我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做關于民生的靜態新聞,也有幸在實習的最后兩天跟著做突發新聞,感受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新聞的方式。
2.采訪:
抓住新聞點
來到《文匯報》的前一兩天,報社安排了記者帶我出去采訪。來到采訪現場,就切身的感覺到香港的媒體真的非常之多,即使一個小小的記者會也有十多間媒體參加。我原以為記者之間一定競爭激烈,但發現每個在場的記者都相互很熟稔,他們會互相對稿,互相討論,一起吃飯,關系非常友好。同行的記者告訴我,香港媒體間的競爭確實很激烈,但是記者之間卻很友好,他們一般不會介意把得到的資料共享,這是生存潛規則,互利互益;但是如何把得到的相同資料做出不同的新聞,才是較量之處。我意識到抓住新聞點就是他們所說的“point”是非常重要的。之后我每天閱讀了大量不同的報紙,發現同樣的事件不同報紙報道出來果然角度都不相同。不同的報社有不同的讀者群,我們不能斷然認定哪一個更優,但重要的是這讓我看見了香港這個包容開放的社會如何提供多角度的視角讓人看待事物,同時提高我辨證思維的能力。
到報社的第三天我就正式開始獨力采訪了,總編沒有把我當一個學生看,可是一個真是的員工,這讓我又興奮又有壓力。通常做采訪前要了解背景資料,但是由于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已經是深夜,然后才接到采訪通知,沒有電腦也無法查閱相關資料。于是我通常會在第二天早上吃早餐和坐公車的時候聽電臺,了解今天的新聞,然后提前一個小時到達采訪地點,一方面是由于不熟悉香港,怕找不到地方,另一方面我認為提前到了可以先熟悉環境或者和其他人先交流一下,近一步了解情況。經過3個星期的訓練,原本連地圖都看不懂可以稱做“路癡”的我已經成了“路路通”,只要地圖在手,沒有不懂去的地方。采訪的時候,我一邊記筆記,一邊留意記者的提問。一開始兩天自己的速記能力真的很差,什么都記,或者記得東西自己都看不懂,這可能是由于在學校時依賴了錄音筆的后果,提問時也由于擔心自己不熟悉這里的情況不敢問。幾天下來之后,總結出一些經驗,記錄時抓住重點,得心應手了很多,也敢大膽的提問了。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一開始報社只是讓我去參加一些記者會,這個比較簡單,主要是記錄和提問。等我熟悉之后,總編開始布置不同的任務給我,例如采訪一些大型活動,印象最深的是采訪香港電腦節開幕和會考放榜,這些都是香港一年一度的大盛事,對與我來說就更有現場感和挑戰性。
當我來到香港會展中心電腦節開幕現場,面對人山人海的場面,我一個人站在人流中,手中拿著厚厚一疊主辦單位的新聞稿和資料突然之間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偩幉贾萌蝿盏臅r候只是對我說幾點去哪里,可是去到那里要采訪什么是沒有交代的,也就是說完全要靠自己。不過幸好之前有記者曾經帶我采訪過香港的漫畫節,借鑒上一次的經驗。于是我先主動與其他報社的行家聯系,互相溝通,了解更多的資訊,然后找到主辦方的公關了解情況,包括活動目的,參展商的概況,活動特色,預計銷售,入場人次等等,然后根據新聞稿和資料的介紹找到一些特別的活動或者最新的產品,通過公關聯系采訪,最后對一些入場的市民進行街訪,看看市民的反應意見等等。按照這樣一套步驟,采訪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大型活動中抓住有特色的小點進行采訪,“以小見大”在課本中學習過太多次,但是真正用上的時候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了。
香港人對會考放榜的重視程度比大陸對高考的關注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到8月的放榜日,所有媒體,社會機構,政府,家庭,學校等等都會非常關注會考的結果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況。報社在采訪的前一天給我們所有做這次會考專題的記者開了一個短會,主要是分配記者去到不同的院校等待考試結果的公布以及交代采訪要點。因為沒有人能在正式公布結果之前知道狀元分布在哪個學校,而香港有300多所中學,所以報社只能根據往年的經驗派記者去到有可能產生狀元的學校等候結果。記者除了立即把結果報告給報社的總指揮之外,還得隨時候命奔赴香港任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 何一間中學采訪。8月10日一早8點,我來到香港的一著名中學皇仁書院等待會考放榜結果。8點45分,學校開始派發考試成績單,校方有消息傳來本校今年出了四個10A狀元,我立即把消息報告給報社總指揮,總指揮交代我務必要照到相和拿到考生的基本資料。發成績的過程中,校方暫時無暇安排我們采訪狀元,我們一群記者就自己紛紛到處在學生中穿行,聽其言,觀其色,確保盡快找到那四個狀元,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有同學已經拿著成績單離開校園,如果我們再找不到那四個狀元他們就有可能失去這條新聞。突然我抬頭看見幾個電視臺的記者和攝影師匆匆從后門離開大禮堂,我連忙叫上旁邊的行家快速奔跑過去,后來在禮堂外一間小的接待室里發現了四個學生和幾個記者,原來他們已經暗中安排了狀元在此采訪,幸好我們趕到的時候他們才剛開始采訪第一個狀元,沒有錯過重要的內容,而等我們采訪到第三個狀元時,一些后來的記者才紛紛趕到。在我就快采訪完第四個狀元的時候,接到報社的電話要我馬上去到另一間中學有新的采訪任務,幸好之前有把握好時間完成了四個狀元的采訪,否則此時就無法去完成新的任務。做記者真的需要眼,耳,口,手,腦一刻都不能松懈,稍不留神,就會錯過良機,失去新聞。
做記者,你什么都要懂
在《文匯報》實習的一個月中,我接觸到香港社會方方面面,包括簽名游行,就業調查,粵劇發展,美體修身,抗日紀念,郵票發行,按摩大賽,月餅展銷,環保論壇,醫療設備,中藥保健,會考放榜,地鐵調查,香港迪士尼等等,這些不同采訪事件所需要的不同的背景知識都是記者需要了解的。記得有一次我完成了采訪任務之后,報社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今日突增一條關于全港中藥材可能含農藥超標的重要新聞,讓我去了藥店了解關于人參當歸田七等藥材的一些資料,并需要拍照。我走到一些大藥店想做采訪,但所有的大藥店都表明沒有經過上級批準不接受任何采訪。而我是連田七當歸長得什么樣子都不知道,想偷拍也不行。后來幾經周折,終于在一間較小的藥店與老板溝通成功,他同意讓我在那里拍照并給我講解了一些關于藥材的知識,最后順利完成采訪任務。這讓我越發感覺到記者應該是通才,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時留心身邊事物,積累不同的知識。
突發新聞:等待8小時為了8秒
在報社的最后兩天里,我跟隨突發新聞組做突發新聞,包括去慈云山派米現場,火災現場,樹木倒塌現場采訪和拍照,不過時間做得最長的就是在醫院門口等新聞。香港8月其中一個比較大的新聞就是“七歲男童賢仔被斬案”,引起香港社會的極大關注,而我的任務之一就是在被斬傷男童醫院病房的門口等新聞。在狹窄的病房走廊里,你可以看見約二三十個記者,有的攝影記者抱著相機蹲在門口,有的電視記者穿者西裝革履手拿話筒靠在墻邊休息,有的一手捧著飯盒,另一手還忙著打電話報料,還有的干脆坐在地上,把攝象機放在身邊。身邊的記者告訴我,他們已經在這里等了整整三天了。由于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被斬傷的男童的健康狀況和案件進展,所以記者們每天都必須守在醫院和現場隨時報道最新情況。我于是也和其他記者一同在病房門口等待。幾個小時過去了,病房沒有一點動靜,我開始有點待不住了,旁邊的記者看出來了,笑著說:“悶不悶啊,有時做記者就是這樣的。上次我們等了一天什么新的進展也沒有,突然歌手陳慧琳探訪賢仔,我們啪啪連忙照了幾秒鐘相,于是成為頭條,有時候新聞是等回來的,等了八小時只是為了八秒鐘!痹瓉沓藫屝侣劊刃侣勔彩怯浾邞邆涞哪芰。
3.寫稿
實習的一個月中,我平均每日完成1-2篇稿件,一共發表了30多篇稿件和10多張照片。稿件一般不會要求很長,大概600-700字左右?此乒ぷ髁坎皇呛艽螅灰獣r間允許,我會花很多時間去構思和修改的。大部分稿件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改動第二天就上了報。但是也有編輯退回稿件讓我自己修改的時候,通常都是因為導語。
溝通
采訪過后要及時和編輯溝通。當我把收集到的料報給編輯聽后,他們一開始會告訴我,一篇稿應該怎么寫,捉住什么point。幾次之后,他們會問我你覺得這篇稿應該怎么寫,要寫哪個piont。當聽到編輯說,對,我也覺得應該這樣寫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高興,當有時編輯會指導我說其實另一個點會更好一些,我也會虛心聽取編輯的意見,想想為什么別人想到的我沒有想到。
導語
我導語寫的不好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過于冗長,沒有突出新聞點,二是找錯了新聞點。經過幾次編輯的指導,自己才慢慢有了進步。寫導語時一定要想著讀者最想知道什么,讀者覺得什么對于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讀者是否看完導語即使不看全文是否可以了解新聞內容。香港報紙的導語在排版上是一般是和下文區別開的,用較為醒目的字體顯示,除了讀者有興趣的新聞,其他新聞讀者通常就只看導語,所以導語非常重要。
準確性
在報社刊登文章不同于你在學校交功課,學;蛟S可以蒙混過關,但你真正成為記者的時候,你就應該承擔記者的責任,有一次的教訓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晚上凌晨時我突然收到編輯的電話,問我文章中一個數字是否確切,我心里一害怕支支吾吾打不上來,說應該沒錯的。編輯立刻說我們報紙的是要對讀者負責的,如果出了錯,會被人告的。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查閱的自己的筆記后,給了編輯一個明確的回答。第二天報紙出版后證明我確實沒有出錯。雖然如此,但是這個經驗也給了我一個教訓,就是新聞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半點含糊。
感受篇:酸甜苦辣
香港熱情友善,也是讓我非常感動和印象深刻。在路上問路,人們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你,甚至帶你去到目的地。這和人們認為香港人勢利自私截然相反。在公共場合,大家一般總是相互禮讓,人很多的地方也井然有序。
香港社會的自由是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自由意味著更多的包容和選擇。特別是電臺的一些節目,有來香港可以帶上一個小收音機,你會聽見真正言論自由的聲音。說到選擇多,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到香港想買一張電話卡,發現有很多的電訊公司,很多種的服務,我這些在大陸一貫只是知道“移動”和“聯通”的人竟然一時間不知怎么挑選哪個最適合自己,突然發現沒有選擇的我們早已喪失了選擇的能力。
香港節奏快,雖然平時在一些香港的電視劇看到過,但當你真正處在站在錯綜復雜的街頭,看見身邊行色匆匆的人擦身而過,在電梯上快跑,在地鐵里狂奔,你才會真正感嘆這個走在時鐘上的城市。在香港的一個月,是我非常辛苦的一個月,一個月只有6天休息,每天工作時間一般在10個小時左右,也曾試過一天工作15個小時上,同事經常也是廢寢忘食的趕稿,晚飯常常是11點后才吃,一開始我會對此感到驚訝和不解,但當他們和我談論起這些的時候,流露出來的自豪神情讓我感受到到這也就是香港人獨有的拼搏精神。但對此我持有懷疑態度,如果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真的值得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好的才是應該追求的,否則這種“搏”也會變成一種盲目。
香港東西貴也是眾所周知的。出門在外實習要學會照顧自己。為了省錢,我們常常是一天一頓面包,一頓飯,一頓泡面。由于平時吃蔬菜非常貴,我們就周末有時間的話就去市場買點青菜用水燙熟蘸醬油吃。
這么樣一個月也過來了。一個月前我帶者從大陸買的《文匯報》懷著興奮踏上香港,一個月后,當我捧著最后一份有著我的名字的《文匯報》走出報社大門時,不知不覺間,淚留滿面。慶幸自己,再苦的再累的我也堅持下來了。一個月的實習,一個月的成長,一個月的艱辛,一個月的收獲,這一切都成為了我大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個暑假。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相關文章: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港聞部04-03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01-27
新聞實習報告09-15
新聞實習報告03-21
新聞實習報告范文06-05
新聞專業實習報告12-01
新聞編輯實習報告12-12
新聞實習報告模板10-14
關于新聞實習報告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