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時間:2023-01-27 21:56:36 實習報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實習單位: 香港《盛世》雜志 
        實習時間:2005.8.1~2005.9.1
          
        香港實習側記 
        作為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有幸能來到香港實習,確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難忘的一筆。幸而在整個實習過程當中得到了老師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里學到了很多“實地作戰”的經驗。 
        關于《盛世》 
        《盛世》雜志創刊于2004年12月,是一本香港較年輕的月刊雜志,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投資創辦。雜志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高檔次受眾為主要讀者群,發行方式以贈送和定購為主,少量在報攤出售。
        雜志固定欄目有封面專題、企業專題、盛世人物、神州專題盛世脈搏等。發行至今,已成功撰寫香港潮商會、免費報紙時代、迪斯尼創千五億商計等封面專題,在香港上層商業人士里面引起了一定影響。 
        目前《盛世》共有采編部、銷售部、市場部、財務部四個部門。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采編部現行人手也較為緊缺。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改進,近期新調任一新行政總監對公司運作進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體企業文化較為溫馨。最開始創辦《盛世》雜志的人同時也是香港壹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創辦《盛世》之初就把壹傳媒的管理理念帶到了這里。除了編采人員可以采用彈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時間,所有工作安排、任務完全網絡平臺化,在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微波爐、電冰箱這些常用的家電,時刻為員工供應飲料、零食和方便面,員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還會有專人為大家送上新鮮面包當下午茶。對于這種“家”的理念,員工們都表示非常滿意和享受。據說,這種公司文化是從外國引進的,通常在外資或合資企業才會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中并不多件,像星島、文匯這些老報來說是并不存在的。 
        實習感言 
        1、學會“偷聽”   整個實習,自己接觸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記招”了。過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認為這樣的活動太沒有挑戰性,只是坐在位子上聽演講者們預先準備好的“通告”,哪不知原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記招”也有很大的學問。 
        每次當記招開始前后,香港同行的記者都喜歡圍成一堆,互相“對稿”,確保大家聽的信息準確無誤。如果你因為晚到而錯過了“記招”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行家們”打聽回來。 
        在香港,記者們相互之間共享信息來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各個報刊雜志都在為了爭奪讀者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私下記者同行們卻是好朋友,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對稿”行動并不會使他們喪失某些爭取獨家的機會,相反讓大家掌握的資料都準確無誤,顯然這一點跟大陸的記者反差極大。 
        老道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時候身為“新兵”的我們最好也上去“湊一湊熱鬧”,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于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關注的信息。當看到“行家”們圍著演講者進行小范圍的“私訪”,也最好學會“偷聽”,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得到一些“記招”以外的新訊息,比通稿上的內容更有意義。 
        2、建立人脈關系  來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為我們制作了300張名片,與其它實習單位的同學比起來,讓我們覺得無比自豪。同事說,名片對于記者來說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記招”非常沉悶,沒有拿到什么訊息,留下名片也對自己建立人脈關系有很大好處。特別因為我們本身雜志特色的原因,出席各類型的“記招”很多時候并不像其它報紙同行那樣,需要分分秒秒地“搶”新聞,而更多是通過這樣的場合,來擴大我們的人脈關系,為我們的人物專訪等實質性工作打下鋪墊。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嘗到了留名片的“甜頭”。因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請公關公司替自己處理公關業務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公關們交換名片以后,很可能意味著她以后接手的公關業務都會把自己列入被邀請的角色里面。我自己其實也記記不清是在哪一場“記招”上留下了名片,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此以后我的郵箱便經常出現了某家公關公司給我發出的“傳媒邀請”,主動地給我提供了很多新聞來源。 
        當然,跟公關公司們打好關系還有助于我們得到一些獨一無二的訊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大陸招商團來港招商的晚宴,出席當晚的記者只拿到了公關公司提供的通稿資料,對于具體的招商企業名稱、數額等重要訊息全無涉及,卻唯獨《東方日報》的記者手里拿到了這樣一個版本。在跟其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個記者跟負責本次活動公關工作的公關小姐事前是認識的,在她的幫忙下,記者也就得到了這份“特殊”的資料。身邊的同事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關公司都會主動向一些熟悉的報社提供新聞訊息,甚至提前向他們透露相關的內容,借此在其報紙上做提前的宣傳。 
        不過,當你發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別忘了,香港的記者們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他們會非常樂意地把手中的資料給你參考,這個時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機把它拍下來,就一樣可以掌握這份“珍貴”的資料了。 
        3、早點到,晚點走  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學新聞采寫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教過了,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實實在在地明白了這句話的“真髓”。 
        實習的第二周,我們很幸運地安排到珍寶海鮮舫參加“浙港澳廚藝文化交流”活動,原本海鮮舫給我們各位記者安排了試吃活動,但因為部分參加活動的記者是報紙記者,需要回去趕稿的緣故,最后參加試吃的只剩下我們和另外一家報社。人丁單薄地坐在餐桌前,剛開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當同桌的另外一家報社“同行”也提前離開,就讓我們更加“難堪”了。不過在這個時候,竟然讓我們發現,主辦方的餐桌上出現了美食家蔡瀾先生。其實在我們剛剛開始簽到入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嘉賓牌上有他的名字,但一直沒見他的出現,以為他不會來了,但沒有想到“晚點走”竟然讓我們碰上了這樣一位“貴客”。 
        我們自然是沒能放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活動結束后跟他做了一個專訪。當其時,我們還抱怨我們是月刊,如果服務的是報紙,明天這樣一條新聞登出來,肯定是“與眾不同”,成為“行家”中的“頭條新聞”。 
        4、一種來源,不同寫法 還是來自上面的珍寶海鮮舫,雖然我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獨家”,但是因為雜志出版周期的緣故,讓我們不能像報紙那樣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具時效性的報導。在編輯的指引下,我們嘗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報導這個活動。而事實上,在其它當天去的報紙“同行”寫的稿中,不少同行也采用了另一種方法報道了這則新聞,使得一個簡單的活動,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幾百字的短新聞、副刊里的專版,還有一些被列入了旅游版面當中。 
        這件事讓我很深刻地明白到:新聞是死的,很多時候因為外因的影響,使我們只能得到僅有的一些“公共數據”,但是只要你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寫法,同樣一個題材就可以幻化出不同的“獨家”,讓讀者有不同的享受。 
        5、聊天式采訪 實習的第二天,我很幸運地跟著同事做一個關于名筆的專訪。剛開始,同事嘻嘻哈哈的性格讓我錯誤地認為他并不是非常專業,但在整個專訪下來,讓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進入專訪者的辦公室開始,他就開始跟采訪者“談笑風聲”,讓我一直納悶為什么遲遲不開始采訪。慢慢地,我才發現,其實同事一直都在采訪當中,只是他的采訪方式太過“隨意”,以至于讓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不覺得他在進行采訪。一個多小時的“閑聊”室我們了解了很多關于這個品牌“名筆”背后的故事,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珍貴數據。 
        臨告別時,被采訪者得知我是實習生的身份以后,還特意跟我說了一席話:“你要好好向他學習,他的采訪技巧很好,整個過程就像跟朋友在聊天,讓我很覺得很輕松、很舒服,聊多了很多準備以外的訊息! 
        6、打有準備的仗 《盛世》雜志作為一本財經類雜志,更多的著筆于各成功人士的專訪上。與一般的新聞和事件不同,專訪要求的準備工作非常繁多,大到被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采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采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采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了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采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采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采訪者不同,《盛世》雜志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采訪的時間并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系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為自己安排采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采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于采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系,事前自己并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于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里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于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采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于被采訪者所說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7、大陸人的“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了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著不咸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采訪梧州市委書記。在采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于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采訪過后,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么是招商,為什么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采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8、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于“實習”性質,但是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松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于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采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著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于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里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于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著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采訪任務。 
        而作為我們這些還在學校生活的實習生來說,穿著成熟、職業一些,能給人一個干練、穩重的印象,而不會讓人因為你的實習身份而覺得你沒能力、難挑大梁。記得有一次在街上,我們如此成熟的打扮還讓一個路人誤以為我們是公務人員而不斷地游說我們加入公務員協會呢! 
        9、多主動,多成績 與大陸不同,香港人會非常愿意與你一同分擔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這樣的意愿,他們就會很樂意為你提供這樣一個工作的機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在《盛世》的一個月實習主要以編輯分派的任務為主,所以在沒有分配到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只會呆在公司里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一定要主動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帶我們一同出席相關采訪活動,通常我們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歡迎,而相反,如果我們保持緘默,那就意味著我們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費一天的實習時間。
        關于香港媒體 
        香港新聞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錢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動手創辦一份報紙,不需要經過太多復雜而嚴格的審批程序。如此的商業社會,讓媒體也染上了不少商業化的特色,當也因為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陸媒體所缺乏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1、報社部分工種“外判” 在香港,包括媒體在內,不少相關的工種是以“外判”的形式交由外面的公司承包。以《盛世》雜志為例,它的攝影工作就外判給了亞洲圖片新聞社,由他們負責整個雜志需要的圖片攝影工作。通過這樣的形式,雜志社只需要定期把一定的錢交給圖片社,作為其工作的酬勞,而對于攝影師的相關福利和人事費用均不需負責,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雜志社的負擔,節省了一大筆因為雇傭新員工而帶來的附帶開支。 
        2、媒體記者間地位平等 在香港,無論你是《東方日報》、《蘋果日報》這些大報的記者,又或者是各類型小報的記者,只要你是帶著采訪任務而來就都會被平等對視,特別是國家級的媒體在這里并不會像國內那樣,受到被采訪者的區別對待。在與一個國際廣播電臺駐香港站的記者交談中,她非常不滿地向我表示,在香港她并沒有受到區別對待,要像其他普通媒體一樣為新聞來源奔波,這在北京是沒有試過的。 
        但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僅限于香港的非大陸企業,如果你出席的是一些大陸來港的招商活動,這種情況就會迥然不同。多次參加內地來港招商活動讓我明顯地感覺到,大陸的政府或企業對于國內大媒體駐香港的記者以及鳳凰衛視這樣在國內有著較大影響的媒體非常地尊敬,每次在記者會召開之前,大會的主辦方都會非常緊張地向公關詢問鳳凰衛視、中新社、新華社這樣的媒體是否到了。當這些記者離場的時候,主辦方甚至非常熱情地送這些記者離開,與香港其他媒體記者相比,對待明顯不同。 
        3、工資水平不高 一個月的實習,我曾向不同媒體的記者朋友詢問過他們的薪酬情況,雖然沒有得到準確的工資水平數據,但大體的回答都是相似的:在香港,無論是電臺、電視臺還是報紙,記者的收入水平的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數額并不太高,僅僅“夠用”。一位同事曾對我說:“在香港,如果你想賺大錢就不要當記者,記者這份工作只能讓你普普通通地生活。” 
        4、人員流動頻繁 與大陸不同,香港報社記者的流動性非常地大,經常會出現工作調動的現象。我們在《盛世》雜志工作的一個月實習里面,就經歷了兩次同事工作變動以及一次更換公司管理層的“大地震”。 
        記者們更換工作的機會大部分是通過同行或朋友介紹的。一名在《盛世》工作了一年的同事就是在同行更換工作,所在的星島日報有了空缺,才轉到星島日報工作的。這樣的情況據說在香港的媒體中非常普遍,在這點上,與身邊的朋友和同行建立長期聯系是非常有用的。 
        5、上層競爭下層friend 在實習感言中也已經提到,雖然香港媒體之間的競爭非常大,但是作為下面工作的記者們卻是非常友好的相處。在新聞現場,他們會互相“對稿”,為對方提供彼此漏掉的信息;氐焦,他們也會互相打電話提供新聞線索,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彼此得到更多的新聞來源。 
        6、血腥圖片爭眼球 香港的報紙普遍采用大圖片的形式進行編排,每天拿到報紙你都會非常容易地被封面上大幅而令人震驚的圖片所吸引。 
        8月間,香港曾經發生了一起男友因挽回女友不遂而當街殺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 死女友后跳樓自殺的新聞。第二天,香港所有的報紙清一色都用了案發現場的圖片作為頭條。但對于受害者的受傷圖片,報紙并沒有經過什么特殊的處理,就這樣血淋淋地把整個案發現場的情況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缎菎u日報》登出的頭條照片更是沒有對受害女友的臉部進行任何的處理,雖然東方、蘋果這兩份大報有對受害者的臉部進行“打格子”,但是讀者還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別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樣貌。我曾就這樣的行為是否有違新聞倫理道德詢問過不少老道的記者,但他們都認為這是報紙吸引讀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報紙內容同質化 香港人平?吹妮^多的報紙大多是蘋果、東方、星島、明報、成報、文匯和大公這幾份報紙,但作為同派系的幾份報紙其同質化程度經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譬如說蘋果、東方兩份報紙,每天的新聞大到頭版頭條,小到“豆腐塊”,大部分內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報紙就可以了解到兩份報紙的新聞。親公的文匯報和大公報在新聞的選材上和蘋果這些報紙雖然也有區別,但是作為“姐妹報”之間的區別就不太明顯。 
        8、報紙表面銷售與實際發行間的吊佹 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難發現街邊賣報的攤檔上《蘋果日報》是銷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各大攤檔上的《蘋果日報》專欄都已經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報紙的專欄就還有所剩余,讓人覺得蘋果的銷售是要比其他報紙成功的。 
        但事實上,《東方日報》才是香港報紙的銷量冠軍,蘋果日報緊追其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的程度上是發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銷售數額,在讀者觀念中造成一種“搶手”的感覺,從而刺激報紙的銷售數額。 
        9、記者稿件數量不與稿費掛鉤 香港記者所發表的文章并不像國內的報刊雜志這樣,有稿費這另一個收入來源。記者所寫的文章都屬于記者工作以內的工作,不會因為記者所寫的稿件質量或數量不同而導致工資水平的不同,完全沒有稿費一說。 
        10、新聞發布會準時不晚點 在香港,時間就是金錢,記者每天都有好幾個的記者會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場合呆過久的時間。也因為這樣,所有要求記者采訪的記者招待會基本上都會準時出席,不會延遲太久,這與國內習慣把活動推遲或晚點不同。有記者告訴我,如果主辦方特意把活動延遲而耽誤記者的時間,記者們是可以集體“示威”,帶隊離場表示抗議的。 
        11、罕見的“紅包” 香港的媒體并不存在“紅包”這樣的尷尬,自從70年代以后,香港設立的廉政公署,開始對在職人員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監控以后,香港記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采訪者利益的現象了。很多時候,被采訪者只會以贈送紀念品這樣的隱性形式向記者“表示感謝”,但極少會出現“紅包”這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現象。 
        當然,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是“有幸”經歷了一次“紅包”現象。在參加一個廣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記者懇談會上,主辦方在結束的時候給我們每一位記者遞上了一個小小的“紅包”,說是我們的“車馬費”。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情況,的確讓我懵了眼,當我明白了意思以后立即向同行的記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這一情況下,同行記者的回絕方式讓我佩服不已。他把我們兩個的紅包一并拿著,借著跟主辦方握手道別之際,不動聲色地把“紅包”交回到了主辦方的手中,不但回避了這樣一個利益沖突問題,同時也讓在場的主辦方不至于如此“丟臉”。 
        結語 
        在香港的這一個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禮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動,為香港人極具創意的廣告頭腦和宣傳手段大為驚嘆,對香港人“上班時全情投入,下班后徹底放松”的心態深表佩服,替眾多傷殘人士能夠在這樣一片各國文化匯聚的地方尋找到他們的價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視而高興,對香港人英語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話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將成為我這段實習經歷中永遠回味的樂章。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志】相關文章:

        新聞實習報告--《盛世雜志》07-01

        雜志編輯實習報告02-15

        雜志社實習報告05-29

        新聞實習報告09-15

        新聞實習報告04-26

        新聞采編實習報告08-12

        新聞采編實習報告06-08

        新聞實習報告范文08-19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08-3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