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跡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1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十分勤奮好學。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務必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
但是,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心十分痛苦。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锖庥幸惶旃钠鹩職,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十分氣憤,但是他更下定決心,必須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此刻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能夠了!敝魅吮凰木袼袆,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之后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2
朱載堉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生在帝王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求官求財無所不及,但這位朱載堉卻特立獨行,常常做出相背而行的事情。
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得到文化熏染,數學、語文、音樂等科科都是優。10歲時就攻讀《尚書?盤庚》等史書,并成為鄭王王位繼承者。但在15歲那年,家庭突遭變故,改變了朱王子的人生。
朱王子的父親朱厚烷清正廉潔,因為直言勸諫而觸怒明世宗,最終蒙冤入獄。小小年紀的朱王子,開始為父伸冤,不停地奔波呼號,怎奈世態炎涼,誰會為一個落魄的王爺出頭呢?
上訪無人接待,舊日同僚避而遠之,朱王子悲憤寫下“錦上花爭先添補,雪里炭誰肯送去”之后,搬出鄭王宮,在宮外自建一座小土房,獨居其中,以此-父親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朱王子發誓,父親不出獄,絕不搬回王府。驚世駭俗之舉,嚇壞了所有宗族之人,悄悄地勸他不要再觸怒明世宗,否則后果很嚴重。朱王子不屑于顧,住著小土房,吃著粗茶淡飯,臥著土炕草席,苦度人間歲月。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親人說的是隔山話,虛情兒哄咱,假意兒待咱,還將冷眼觀。時下休夸,十年富貴,再看在誰家?”離群獨居,讓朱王子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散曲集《醒世詞》橫空出世,世人爭相誦讀。
寫些詩詞也不足以排遣胸中郁悶,朱王子便在風清月明之夜彈琴,借以抒發怨憤之氣。誰知彈著彈著,朱王子卻發現了問題。一支樂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組成的,從高到低排列下來稱為音階,那么,音階之中相鄰的兩個音符,高低之間距離多少才是呢?
朱王子一邊研究音律,一邊苦修數學,并經過數次演算及推理,創建了十二平均律,并以此制作出世界第一架定音樂器。而在為音符定音時,朱王子又用81檔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計算,并研究出數列等式。
世人皆憐朱王子蝸居小房,卻不知朱王子苦中作樂,搞研究、發明、創新等忙得不亦樂乎。
光陰如水匆匆逝去,朱王子獨居土房十九年。公元1567年,其父終于被赦免,朱王子才結束獨居生涯。
筑室獨處十九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按理說朱王子也該享受真正王子的生活了。但這位王子不僅沒有享受生活,反而幾次三番上書,“累疏懇辭”不肯繼承爵位。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放著現成的王爺不當,非要做回普通人。
經歷世態炎涼,目睹名利紛爭,朱王子比任何人都要清醒,與其身陷名利旋渦,不如置身事外;與其虛度此生,不如留下豐厚知識供后人學習。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辭掉爵位之后,朱王子不惜隱居于九峰山,開始著書立說。
漫長歲月里,朱王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先后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三卷、《律歷融通》四卷等等,內容涉及音樂、天文、歷法、數學、舞蹈及文學等,知識面之廣,令人驚嘆。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朱王子生性淡泊,不喜炒作,雖然曾將著作呈報給朝廷,但卻沒有引起任何關注。雖然遭遇冷落,朱王子依然堅持夢想,潛心著書。生前無人問津,死后也無波瀾。雪上加霜的是,乾隆即位之后,竟然組織專家學者,聲討早已作古的朱王子,將他的十二平均律斥為“臆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人不曾認可的學術,卻在國外引起轟動。
18世紀初,朱王子的十二平均律的數據,由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西方,德國作曲家巴赫以此為據制作出世界上的第一架鋼琴,如果說巴赫是鋼琴之父母,那么朱王子就是鋼琴之祖。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有兩支復制的律管,而它的選材、制作方法及數據等,都是參考了朱王子的研究成果。比利時的音樂家們感慨地說:“這樣偉大的發明,只有聰明的中國人才能做到!
而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更是無限憧憬地說:“在中國,有一個叫朱載堉的布衣王子,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是位音樂天才!
盤點朱王子的學術成果,不僅首創十二平均律,還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制作世界第一架定音器;使用珠算進行開平方;提出并解答了由四項構成的等比級數求解法;首創不同進位制小數換算方法;創立舞學并規定內容大綱等等。
布衣王子朱載堉,揚名海外數年之后,終于被自家人認可,不僅為其設立紀念館,他的學術成果也開始涉足不同領域。雖然生在帝王家族,但朱載堉不被名利所誘惑,時刻保持“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心態,并最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3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這時候,吳王夫差因為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說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派人專門物色最美的女子。結果在苧羅山(在今浙江諸暨南)上找到一個美人,名叫西施。勾踐就派范蠡把西施獻給夫差。
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容貌出眾,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國派文種去跟吳王說:越國年成不好,鬧了饑荒,向吳國借一萬石糧,過了年歸還。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當然答應了。
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把一萬石糧親自送還吳國。
夫差見越國十分守信用,更加高興。他把越國的糧食拿來一看,粒粒飽滿,就對伯嚭說:“越國的糧食顆粒比我們大,就把這一萬石賣給老百姓做種子吧。”
伯嚭把這些糧食分給農民,命令大家去種。到了春天,種子下去了,等了十幾天,還沒有抽芽。大家想,好種子也許出得慢一點,就耐心地等著。沒想到,過不了幾天,那撒下去的種子全爛了,他們想再撒自己的種子,已經誤了下種的時候。
這一年,吳國鬧了大饑荒,吳國的百姓全恨夫差。他們哪里想到,這是文種的計策。那還給吳國的一萬石糧,原來是經過蒸熟了又曬干的糧食,怎么還能抽芽呢?
勾踐聽到吳國鬧饑荒,就想趁機會發兵。
文種說:“還早著呢。一來,吳國剛鬧荒,國內并不空虛;
二來,還有個伍子胥在,不好辦!
勾踐聽了,覺得文種的話有道理,就繼續操練兵馬,擴大軍隊。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后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里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會魯哀公、晉定公等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會盟,把精兵都帶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殘兵。
等夫差從黃池得意洋洋地回來,越王勾踐已經率領大軍攻進了吳國國都姑蘇。吳國士兵遠道回來,已經夠累了,加上越軍都是經過多年訓練的,士氣旺盛。兩下一交手,吳軍被打得大敗。
夫差沒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和范蠡一商量,決定暫時答應講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闭f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坐在夫差原來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種和別的官員都來朝見他。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著受封,他認為自己幫了勾踐不少忙呢。
勾踐對伯嚭說:“你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又帶著大軍渡過淮河,在徐州約會中原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給勾踐。打這以后,越國的兵馬橫行在江淮一帶,諸侯都承認他是霸主。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范蠡。傳說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
范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不信。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后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4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受一位摯友之托,寫了一篇題為《晝錦堂記》的文章。歐陽修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把文章寫好后,便命一差官騎馬給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歐陽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馬上命令一個仆人道:“你趕快騎快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讓他把文章帶回來!”
“老爺,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現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說道。
“無論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經送到,也得設法取回來!”
看見主人態度如此堅決,仆人就急忙騎上馬,走捷徑,抄小道,拼命追趕,最后總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帶了回來。
歐陽修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來是為了添上兩個“而”字。
《晝錦堂記》開頭有這樣兩句:“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痹逯袥]有這兩個“而”字,歐陽修將文章追回,就是為了把它添上去。
為了添兩個字,竟如此勞神費力,是小題大作嗎?不是。雖然不添這兩個字,文章開頭也并無語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語氣便與原文大有區別,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緩,表現出歐陽修文章曲折舒緩的藝術風格。
歐陽修嚴謹的創作態度堪稱我們學習的楷模。文學家尚能如此,作為小學生,我們更要從小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好習慣,努力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境。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5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郢(今陜西渭南縣東北),他是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元稹齊名,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倍嘗離鄉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一類的地方官,祖母和母親都能詩善文。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歲時開始學寫詩,-歲時已通曉聲韻。他學習非?炭,讀書、作文、學習寫詩,一日也不間斷。因為經常朗讀和寫字,他的口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稿,去京城長安,行進在咸陽古道上。此時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剛剛生出的嫩芽,沐浴著春風在枯蒿腐草間探出頭來,他喃喃自語道:“果真是‘春風吹又生’了!
原來他觸景生情,想起他寫的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來了。
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見了擔任著作郎、掌管編纂國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詩人顧況。白居易恭恭敬敬地從書囊里拿出自己的詩稿,懇請顧況指教。
老人將詩稿漫不經心地打開,低聲吟讀起來。讀著讀著,他忽然被那首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吸引住了。他反復吟詠品味著: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妙絕!妙絕!”老人讀完這首送別詩,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喜歡這首詩真摯充沛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風格,尤其欣賞前四行耐人尋味的獨特意境。作為人,不同樣應該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地斗爭、倔強地生活嗎?“恩師過獎了,晚生無地自容!卑拙右准t著臉,喃喃地說道老人從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從11歲起就遠離故鄉親人,在浙江一帶過著萍蹤浪跡的生活;知道他今天來長安是希望在這人才薈萃的國都,得到詩人的推薦和延聘,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老人越發憐愛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了。顧況開始看到詩稿上寫“白居易”
三個大字時,還打趣說:“長安物價猛漲,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說:“年輕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不要說住在長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難了!老夫剛才開了個玩笑,可不要見怪噢。”
由于得到顧況的夸贊,白居易很快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中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后來又派他擔任右拾遺。
白居易并不是一個追名逐利、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創作了大量樂府詩,有不少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官僚統治集團魚肉人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諫,大膽發表意見,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來降為江州司馬。以后雖然又幾次回到京城,做了幾任大官,但因為朝政混亂,像白居易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詩歌創作,共寫下二千八百多首詩,這些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燦爛的明珠。
【摘抄名人事跡材料范文】相關文章:
1.時間名人名言摘抄
2.英語名人名言摘抄
3.孔子名人名言摘抄
4.寬容名人名言摘抄
7.心靈名人名言摘抄
8.母愛名人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