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鄉賢先進事跡材料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相關的事跡材料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當代鄉賢先進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當代鄉賢先進事跡材料1
為應對農村發展新常態、構建和諧新農村,徐州市賈汪區耿集辦事處創新“用老百姓法兒,平老百姓事兒”工作思路,在轄區84個自然村選拔了165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農村優秀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老族長等“三老人員”,組建以黨員為骨干力量的“鄉賢工作室”,充分發揮黨員自身優勢服務鄰里鄉親。這群“鄉下黨員能人”憑借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地熟、人熟、事熟和為鄉親所信任的優勢,在廣袤鄉間,唱響了一出化解矛盾、助推發展的和諧大戲。
跑斷腿,只為民工把薪討。
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年初年末易發多發問題,也是造成基層重大集訪、鬧訪的主要事項。
針對每天都在發生的鄉親鄰里矛盾糾紛,當地政府通常更是束手無措,“這正是我們鄉賢黨員最擅長的,因為我們年齡較大,且多是鄉親鄰里長輩,再難纏的村民都會或多或少的遵守村里的“老理”,給我們一點面子,不尊長輩,不聽長輩勸,會被周圍村民“圍攻”的.。我們總結出化解鄰里糾紛的“三法寶”也很奏效,平息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蓖诵堇细刹抗⒌绿米院赖闹v到。一是“一對一”調解法。在調解過程中,鄉賢老黨員們不僅利用自己威望與長輩優勢,更是認真鉆研“心理學”化解途徑,通常以當事人心理為突破口,采取“各個擊破”的“一對一”調解法,實現矛盾糾紛的快速解決。二是多渠道勸導法。針對矛盾糾紛制造者,常常采取“非常手段”,對“鬧事”一方進行教育施壓。退休老干部耿德堂一臉無奈地說到,“生活中很多無賴拿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法律、政府往往束手無措,萬不得已才這樣做,其實這就是一種“激將法”,但也必須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三是親情感化法。針對家庭糾紛,鄉賢黨員們多從親情角度出發,直擊矛盾缺口。2015年3月11日,張莊村一對父子因土地征收補償鬧得不可開交。同村鄉賢黨員張軍到達現場聽到的第一句話,父親對兒子說咱們之間以后都不要往來了。經了解,兒子想從父親那多得一點土地補償款做點小生意,但父親考慮自己年紀大了又無生活來源堅決不答應,雙方互不相讓。張軍平時也知道兒子挺孝順的,便以此為突破口,在自家擺上一桌酒菜,邀請雙方當事人及村里的家族長輩到家里聚會。酒過三巡,張軍及自家長輩們苦口良言,講述父親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艱辛的養兒經過,兒子意識到自己的錯,當場跪在父親面前留下悔恨的淚水,并向長輩們保證今后善待父親,和諧相處。
流汗水,只為家鄉更美好。
在積極做好“矛盾調解員”同時,鄉賢老黨員們更是扮演著“文明巡防員”、“群眾宣傳員”角色,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主動加入建設大軍。針對各村上訪戶,鄉賢工作室采取責任包掛方式進行逐一化解,理由確實合法合理,鄉賢工作室將會納入幫扶范圍;對于“非訪”者,家族長輩、鄉賢黨員等實施長期教育勸導;確實存在困難的,竭盡全力予以幫助。針對鄉村建設方面鄉賢老黨員也是殫精竭慮,為建設美麗鄉村,鄉賢針對發展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勇于建言獻策,更是親力親為。對于鄉賢的貢獻,王集村村民耿萬成豎起大拇指說到,“針對村容村貌問題,未整治前,豬舍、廁所、違建、垃圾,臟亂差現象那是相當嚴重。經過村里鄉賢提議整治,現在環境比以前干凈多了,還建了公廁,多虧了‘鄉賢’的協助。
當代鄉賢先進事跡材料2
楊建春,男,漢族,甘肅天水人,F為秦州區民間商會兼職副會長,皂郊鎮店鎮村村委會副主任,天水綠嘉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水市秦州區第八屆政治協商委員。多年來,楊建春同志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心系群眾、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解百姓之憂,排群眾之難,身體力行,帶領全體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店鎮村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個人被授予區、鎮兩級優秀村干部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楊建春出生在一普通農民家庭中,自幼勤學好問,踏實好學,富有經商頭腦。1980年家庭人口眾多,楊建春退學幫助家庭,1985年嘗試做起了五金建材零售生意,由于經營經驗匱乏,生意經營舉步維艱。但他憑著堅守信譽至上、誠實待人原則,不怕吃苦,在實踐中細心摸索,不斷向同行學習,逐步積累豐富了自己的經營經驗,把由五金建材零售逐漸轉型成批發兼零售,生意越做越順,越做越紅火,通過幾年的辛苦經營,成為當時全鎮唯一一家貨物齊全、規模最大的綜合批發部,成為名副其實的“暴發戶”。然而,楊建春的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圍著幾畝薄田辛勤耕作,一年下來地里產下的糧食不夠全家人吃,外出務工沒有門路,家家生活困難,楊建春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時刻想著能為他們做點什么!1996年,先富起來的他大膽決定,要為父老鄉親們尋找生活的出路,利用多年經營積累的20萬元組建了鎮上第一家民工勞動隊伍,承攬了建筑工程部分包工加工項目。在那個年代,父老鄉親們都是窮山僻壤的莊稼漢,沒有見過高樓大廈,缺乏現代建筑工程技術,到大城市打拼是何等之難!在困難面前楊建春從不氣餒,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將老鄉們送到向同行工程隊拜師學藝,手把手傳授建筑技術,同時,向同行“引進”師傅向老鄉們傳授技藝,通過這樣的2個多月時間的,他帶領的50多名老鄉中20多個年輕人個個都掌握了一項建筑手藝。他發揮聰明好學的優勢,不斷摸索勞動工作隊的管理,誠實守信經營,開業之始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第一年他帶領的老鄉個個賺的腰包鼓鼓他也成了村鎮遠近聞名的'勞動力的輸轉大戶,吸收了周邊村鎮新的勞動力,帶動了勞動就業。通過他的努力,皂郊鎮店鎮村30多名農村貧困戶勞動力參與進來,人均收入年增長20000元,也帶動附近村鎮50多名農戶加入到了承攬工程等附屬行業當中,人均年收入達25000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敢于不斷革新、不斷超越自己的楊建春,就在他建筑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又按奈不住了!2015年4月在充分考察市場以后,依然轉向了與建筑毫不相關的的陌生行業——經營果蔬貿易業務,并成立了天水綠嘉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他經營轉型源于周圍的鄉親從事建筑勞務的人員年齡都越來越大,都不愿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在家里都建起了果園,家家種起了天水特產——花牛蘋果!但是他們種植的蘋果依賴于傳統的種植方式,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果品質量不高,品質層次不齊,加上花牛蘋果有存放時間短,大量的果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賣掉,往往出現“賣果難”、“存放難”和“存放貴”的問題。為了幫助他們破解這些難題,在深入考察后,采用現代新型果品儲藏技術,建起了兩間氣調恒溫庫,倉容量達6000噸,開始經營果品,并吸收加工貯藏了皂郊鎮、天水鎮、中梁鎮等附近鄉鎮果農花牛蘋果800噸,紅富士蘋果680噸,秦冠蘋果300噸,并成立了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經營果品生產收購貯藏加工服務,自建果蔬基地600畝,為市民提供綠色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果品基地和恒溫庫的季節性用工為店鎮村農戶帶來了近百萬元的收入。同時,利用農閑時間,楊建春就召集村上的果農免費提供貯藏技術專題培訓及優質果品果園種植管理技術等培訓,提高果品品質,與村民簽訂合同實行包銷。同時將建好的果園和蔬菜大棚優先發包給流轉土地的農戶經營,蘋果畝均實現收益5000元,蔬菜畝均實現收益3500元,戶均收入3至5萬元,輻射帶動周邊鄉鎮3000余戶農戶發展果蔬種植業或從事相關產業,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帶動農戶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公司先后榮獲了“秦州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先進榮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楊建春作為一名普通群眾,靠著國家的好政策先富了,但有錢了也沒忘了村里,他十年如一日無償為村里修路、建橋,為村小學慷慨解囊,解決困難學生和貧困教師的實際問題。當村里發展公益事業、村里的貧困戶發展致富項目缺少資金時,他總是二話不說自掏腰包墊付項目資金,僅2017年,他個人就為村里的貧困戶墊付致富項目資金數十萬元。一個人,帶動了一村的農戶發家致富。在百企幫百村幫扶中,幫扶皂郊鎮浮托子村百余戶村名脫貧致富,提供了果樹種植技術服務及現代勞動用具,給予特困戶村民幫扶生活用品等。資助小學生、大學生奉獻自己的愛心。長期以來,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與社會形象。2017年4月,楊建春競選為秦州區皂郊鎮店鎮村副村主任職務,帶著鄉親一起致富。楊建春把種植經濟作物、發展高效農業作為村上發展的立足點,把實現人人有活干、戶戶高收入作為發展的根本目標,帶領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引導他們從事高附加值的產業,現在全村有2/3的農戶專營果蔬種植初加工,戶均純收益每年在4萬元以上,務工收入年人均萬元。
楊建春,他是一名私營企業家,但他位卑未敢忘憂國,致富不忘眾鄉親,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他從沒說過一句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但他卻用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對家鄉、對父老鄉親深深的愛。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戰場,他用自己的責任心和那一片濃濃的愛心滋潤著這方熱土,相信在未來的路上,天水綠嘉源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在他的帶領下將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當代鄉賢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當代青年榜樣事跡材料(精選13篇)05-12
先進班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6-09
先進單位先進事跡材料10-25
先進班級事跡材料_事跡材料_03-04
先進勞模事跡材料04-27
先進班級事跡材料12-07
先進科事跡材料02-28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6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09-22
先進勞模的事跡材料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