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下鄉的實踐報告
大學第一個暑假慶幸自己能有這么一次三下鄉的經歷,收獲滿滿,暑假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快樂。
13個人因為這一次三下鄉聯系在一起,一起經歷歡樂擔憂的日子,一起不顧形象的拉歌,男女對唱;一起夜傾情,暢談理想;一起燒柴煮飯,煙霧繚繞;一起到菜市場跟那些阿姨砍價,蹩腳白話;一起上課,追趕打鬧;一起玩誰是臥底,其樂無窮;一起...... 和你們在一起的感覺,簡單開心,一點都不拘束。
我不看重能夠在這一次的三下鄉中得到什么,參加什么比賽抑或是為了那個實踐證明,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寶貴的財富是在這么短短的七天中能夠找到這么多可以這么聊得來的朋友,真心很難得,雖然開學大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我們感情長存,套用一句“夏日微笑,未完待續 ”。
這一次三下鄉的主角是小朋友們,老實說,如果沒有這一次去支教的經歷,我也許不會深入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留守兒童,不會去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無數人眼中的弱勢群體,不會去走進他們、了解他們。上網搜了一下“留守兒童”,原來“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頓時我才驚醒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個留守兒童,因為我的小學和初中,爸爸一直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才回一次家,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很短暫,每一次的家長會都是我媽去開的。
在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情況下,孩子們有心事找不到傾訴的對象,當看到孩子們在qq簽名上寫的東西,“殘缺的布偶,遺漏在街頭”、“無謂的等待,無期盼的等待,等待的未來只能給我一片蒼茫,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我清楚他們內心的感受,他們有多渴望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對于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何嘗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但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確實是一個痛苦與無奈的現實選擇,因為承受不起城市教育和住房高支出,即使父母把他們帶在身邊,也無法很好地照顧他們,讓他們留在親戚家或由爺爺奶奶照顧,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孩子們住在親戚家里,不僅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有時甚至受到親戚冷漠對待,小小年紀的他們不僅要安排自己的一切,還要幫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
因為我之前個人經歷,所以在社會實踐支教過程中,與孩子們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內心多渴望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相聚,他們內心有多么期待,多么珍惜;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分離,他們內心是有多么不舍,多么傷痛!
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鼓勵和關心,孩子們的心理會有點異常,有的孩子們性格有點孤僻,不喜歡開口,下課也只是跟自己比較熟悉的伙伴呆在座位,不愿接觸其他小朋友。
孩子們平常接觸最多的能給他們引導就是老師,所以老師們要多關心、多鼓勵、多引導他們,通過支教的形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走進他們,給他們帶去正能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不要去重復他們父母的道路,靠知識改變命運。孩子們的發展不僅牽涉到他們個人的命運,也牽涉著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暑假三下鄉的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三下鄉暑假實踐報告03-31
關于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11-12
暑假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07-20
暑假下鄉走訪社會實踐報告07-28
2022年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11-10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08-18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11-01
三下鄉暑假實踐報告(精選5篇)05-17
暑假三下鄉的社會實踐報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