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力推公積金“應貸盡貸”
武漢率先全國探索公積金資產證券化 力推公積金“應貸盡貸”。在不少城市住房公積金貸款紛紛“告急”的情況下,武漢卻獨樹一幟:可貸資金保持充裕,貸款購房職工越來越多,公積金個貸率2015年底更是創紀錄達到105%,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一。
開創新局面背后,是陳祖信帶領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銳意創新:大膽實行“應貸盡貸”,滿足職工購房需求;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公積金貸款資產證券化新制度,從根本上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力推“應貸盡貸”
不讓公積金躺在銀行睡大覺
2012年,陳祖信擔任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后,有一次參加公積金行業交流會學習經驗。一城市公積金中心負責人介紹了如何讓公積金實現增值收益最大化:公積金貸款利率低于5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還存在逾期風險,不如把公積金存在銀行收益高。
對于這個全國公積金行業普遍觀點,陳祖信回到武漢就與干部職工交流心得。陳祖信說,公積金管理不能算部門“小賬”,而要算全市“大賬”:職工們通過公積金貸款買了房,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居住問題,還拉動了房地產消費,并獲得房產增值收益。公積金要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陳祖信促成了統一認識:武漢公積金要“應貸盡貸”。
由此,從2012年起,武漢公積金貸款門檻越來越低: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貸款流程優化,貸款限制減少。武漢公積金個貸率由此逐步攀升,2012年當年就從6月底的65%提高到80%,2015年底達到105%,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一。
辦公會上激烈辯論
全國率先探索公積金資產證券化
公積金“應貸盡貸”政策,很快讓公積金可貸資金接近“天花板”。公積金沒錢可貸,那“應貸盡貸”不成了一句空話了嗎?
一場激烈的辯論在陳祖信主持的辦公會上展開。有人認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可以仿效其他城市實行公積金斷貸、輪候、搖號;有人表示公積金可以貼息讓購房者用商貸。
“這些辦法固然能減輕公積金壓力,但將責任一推了之,我們是不操心了,職工購房得操更多心。”陳祖信認為應堅持“應貸盡貸”,并通過加快融資擴大資金來源。
對此,不同意見不少:融資會直接減少增值收益,會增加公積金運行風險。
辦公會的氣氛有點僵。陳祖信反問:“我們融資給職工貸款,是不是在幫助職工解決剛需住房?是不是有利于穩定我市的房地產市場和拉動內需?是不是對經濟增長有貢獻?”
一連串發問讓與會人員形成共識:盤活公積金貸款存量資產,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公積金個人貸款資產證券化。
方案報到上級部門很快被否,理由是可能產生金融風險。陳祖信卻沒有放棄努力,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里,他三次邀請全國公積金專家實地考察武漢公積金情況。最終形成的專家意見認為“風險可控”,方案獲得上級部門批準。
由此,武漢開全國住房公積金行業之先河,先后與上海陸金所、上海證交所、黔金所合作,資產證券化方式成功融資11.3億元。這些錢全部用于解決職工剛性基本住房需求。
先行先試的武漢公積金管理經驗,迅速上升到國家層面。去年11月底,國務院法制辦將公積金貸款資產證券化,作為盤活存量貸款資產、解決流動性不足的措施,寫入《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
公積金插上互聯網翅膀
職工辦事少跑腿
公積金“應貸盡貸”在制度層面已經掃清障礙,但陳祖信梳理投訴發現,很多職工反映公積金政策太難懂、辦事常常要跑不少腿。他提出,要借助互聯網,從技術層面徹底掃除“應貸盡貸”的落實。
于是,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互聯網+”改造。
職工不懂公積金,公積金中心安排了30多名工作人員專職接受咨詢,咨詢平臺不但有網站,還有微博、微信、電話、短信;職工不了解自己的賬戶情況,公積金中心特地開發了“武漢住房公積金”手機客戶端,在手機上就能查到自己公積金狀況;職工覺得到公積金網點辦理提取等手續麻煩,公積金中心在全國率先開通了支付寶城市服務平臺,即將開通網上提取等個人業務,單位和職工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政策咨詢、賬務查詢、繳存轉移等業務。
【武漢力推公積金“應貸盡貸”】相關文章:
武漢公積金還商貸提取材料03-15
武漢怎么辦理公積金還商貸03-11
武漢公積金余額多少可以貸七十萬03-11
商貸公積金混合貸怎么辦理03-18
公積金貸款能貸多少03-19
武漢如何取公積金03-22
武漢公積金繳費標準03-11
武漢公積金繳存標準10-25
商貸如何轉公積金貸款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