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作文 篇1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后人讀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作文 篇2
一年級下學期,《三字經》是必讀書,我認真讀了《三字經》,發現它還真是“耐人尋味”呀!《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時候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多的了解,從而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溫席》使我明白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懂得了知道謙讓的人最偉大。“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梁刺股》的故事使我知道了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收獲學習上的成功。
現在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上好一點的學校,不惜一切代價,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黃香九歲就幫父母溫席,孔融九歲就學會讓梨,而我們現在一些小孩,父母剛剛買回一些蘋果,他立刻挑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抱起來就啃了一口。看看黃香、孔融他們,再看看現在的我們,真是有天壤之別。雖然我現在已經四年級了,但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每天在家里不但什么事不做,有時還挑食,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還要家長檢查我和黃香比,真是自愧不如。我們要向黃香學習,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懂得謙讓、團結同學的好孩子。
讀了《三字經》以后,我的收獲非常大,讓我懂得今后長大了要好好做人,認真做事。
三字經作文 篇3
去年寒假期間,老師要我讀。背《三字經》,我當時想:讀《三字經》干什么?又不好看。在媽媽的說服下,我極不情愿地來到書店,隨手拿起一本《三字經》認真地看了起來,誰知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容易記背。于是我便一口氣看了兩個小時,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計,我才回家吃飯。從此以后,我放學回家看的書不再是漫畫。故事書。也不是作文,而是《三字經》。每天拿起它就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里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的故事。主人公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叫黃香,她9歲時母親去世了,于是黃香就開始幫爸爸做家務活,而且還很孝順。她為了照顧好父親,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拿著扇子站在爸爸的床邊,先把枕頭。席子。扇的涼涼的,
把蚊子轟得遠遠的,然后再請父親上床休息。在寒冷的冬天,黃香就每天把床鋪好,然后就自己鉆進去用體溫溫暖冰涼的被窩,再請父親上床睡覺。你看她是多么的董事啊!而我呢,這么大了,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和黃香比起來真是慚愧呀!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以后,讓我明白了:不僅要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好的學校來報答父母,還要做個董事。孝順的好孩子。《三字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蘊藏著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傳統倫理文化,塑造了華夏兒女獨特的民族精神;它讓我們受益匪淺,值得我們學習。
三字經作文 篇4
冬春之交,外婆的菜園里生機勃勃,一片豐收景象:白菜像打包的棉花坨,依偎在大地的懷抱;萵筍像一個個挺立的衛兵,等待人們去檢閱;蘿卜悄悄地探出頭來,渴望主人去撫摸;大蔥披著一頭散發,等待人們去梳理……噢,外婆的菜怎么種得這么好呢?外婆笑著對我說:“你哪里知道,我種菜也有‘三字經’哩!”
一、勤
外婆常說:“小菜小勤快。”種菜離不開“勤快”二字。無論是驕陽似火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天,在菜園里都能看到外婆勞動的身影。從播種到鋤草到施肥,再到收獲,外婆總是忙個不停。外婆常說:“菜,三分在種,七分在管。”管理菜園需要相當多的時間的。特別是施肥,三天一小澆,七天一大澆,才能保豐收。外婆一年萵筍至少換種六次,白菜至少換種四次。品種分別采用50天、80天、100天、120天生長期的,一輪接一輪,土也閑不住,人就更閑不住了。外婆就是這樣每天不停地在耕耘,在勞作,用一雙勤勞的手把小菜園打理得生機盎然。
二、密
外婆只有兩塊一丈見方的土地,我常在想:外婆家只有那么一點土,怎么收獲了那么多菜呢?我不解地去問外婆,外婆說:“蔬菜蔬菜,多收密栽。想要多收蔬菜,就得合理密植,在有限的土地上適當縮小作物行距和株距,能夠增加播種量,還能充分利用空間、陽光和肥料。”“哦,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從我懂事開始,就觀察外婆種菜,她把田地分成了好幾片,土與菜親密無間,收完這又種那,一撥接一撥,沒有間斷。果然,人家的菜早吃光了,可外婆的菜一撥吃完了,另一上冒的井水喝也喝不完。
三、肥
要想種好菜,沒有肥是不行的。“生口的要吃,生根的要肥。”這句話是外婆的口頭禪。外婆種菜用的都是有機肥,如人類糞便、雞屎、山灰等。種菜前,外婆先施足底肥,把土挖好之后,將底肥放進凼里面。然后根據需要及時追肥。生長時,一發現菜苗黃了就加緊施肥。施肥時,將糞便、雞屎搭配,絕不盲目地施一種肥,根據生長情況輪番施肥。由于外婆種菜不使用化肥、不噴灑農藥,是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吃起來又香又甜,無毒無污染。
外婆的菜園里,一年四季,蔬菜累累。有時菜多了吃不完,就送給鄰居和親友吃。大家都稱贊道:“吃了外婆的菜,放心又自在,安全又無毒,身體長得快!”
三字經作文 篇5
清晨,踏進校門,我就聽到從教室里傳來了朗朗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是在讀什么呢?走近一看,原來是同學們在看《三字經》。
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三字經》,可是卻不懂內在的涵義,現在明白了,應該讀起來更方便吧!可是我的腦海中閃出了兩個念頭:為什么要讀三字經?讀后有什么好處?我苦思冥想半天,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我趕緊去查有關資料,不一會兒這幾個困擾著我的問題就解決了。首先,“三字經”內包括了許多知識,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記憶也很方便。其次,讀了“三字經”后,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和見聞,使人注重品德修養,按“三字經”去做將成為一個博學廣文、品德優秀的人。
為什么這本書稱作“三字經”呢?是因為它從頭到尾始終是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寫的。了解了這些,我覺得人人都應該認真讀、認真學“三字經”并找出蘊含在內的知識,平時的行為規范按照“三字經”上的要求踏踏實實去做。
最后,我想: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學習“三字經”,我們必將成為一個“四會”好學生。
三字經作文 篇6
我告訴他們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不小了。但他一直活得堅硬,兒子的鬧劇只是更加堅定了兒女也不可靠的想法而已。當我進入初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秦連發老師,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寫作愛好也是受他啟發的,冥冥中感到一絲悲傷。這時的男人很認真,而且有種片刻的孩子氣,這很會激發溫存欲望;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為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那么吸引人,而且還看不懂。媽媽就把《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媽媽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里的故事雖然沒有《格林童話》里的故事好聽,但是它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
書中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著,搖搖晃晃的,我馬上站起來扶著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著問:“你為什么要讓我坐”,我對奶奶說:“我學習的《三字經》里講‘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讓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懂禮貌又孝順的好孩子”。我聽完奶奶的夸獎心里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知識流傳到現代不變是有它的道理的,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孝敬長輩、愛護公物等等,這些都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到現在的,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代的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
讓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吧!書是你最好的老師,是你最好的朋友,它會讓你收獲很多知識,讓你明白許多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7
呱呱呱。
蘭芝絕,秋之殤,夜之央,吾之情,吠之長。東風破,奄奄夜,寂寂情,同相思。誓隨汝,共他會,緣毋盡,情毋盡。
諾諾諾。
愛之道,情之節,志之賦,述以緒。草木微,擲地傷,為詩哀,為詩鳴。吾之思,磐石采,妾之情,蒲葦縈,比翼鳥,枝相依。彬彬君,纖纖女,孔雀飛,昔西北,南之佛,關音念,今別世,葬華傍,陰世交,共鴛鴦。
“我愛你”,誓不悔,世人證,亦后人。故吾亡,隨思去。
此日寒,日冥冥,賤世人,薄吾情。旦夕獨,馬哀鳴,久愧其,引吾路,作遺施,他人留,愿今世,恩義容,莫徒勤,福新人。
風摧木,阿母留,霜鬢結,兒恨己,另母單,今要別,勿怒身!
母世壽,南石命,康體直,兒世愿。今拜別,伏嘆孝,子之過,來世報。
葳蕤言,啼日暝,梧桐枝,孔雀凝。
葉葉交,雙雙鳥,夜夜鳴,世世聽!
西北望,孔雀行,稀留世,黃泉語,共相戀,共為友。
徘徊之,彷徨之,時謝世,后人戒,慎勿忘。
拜世人,復拜之。
再拜之!
三字經作文 篇8
《三字經》是一本好書,因為她教會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很多名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讓我意識到:浩瀚宇宙,奇幻莫測。星辰斗轉,風云突變,山川升降,江河泛濫,花木生息,鳥獸遷徙,無不紛繁多變。人,作為萬物之靈,只有不斷探索學習,追尋那因果關系,理清那內在緣由,才能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才能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又叫我懂得: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這叫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愛,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稱為十義。若能做到,社會就安定,家庭也快樂了。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禮儀規范,講究長幼有序,朋友同事交往,重情義講信用。像“桃園三結義”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交口稱頌。同學間,如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有誰樂意常來互往呢?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又使我知道:晉代孫敬和戰國蘇秦,他們沒有老師督促卻能自覺勤學苦練;晉朝車胤與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卻從不停止學習;漢代朱買臣及隋朝李密,他們身體盡管很勞累卻依舊發憤苦讀終成有用之材。這一個個歷史人物,怎不令我敬佩?如不好學上進,有何顏面見爹娘?我要學習,要無愧于自己!
諸如此類的“三字經”還有很多很多,當你打開扉頁,我想你也會愛不釋手,被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入迷,被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所感動流淚,被其中綻放的精神花園所留連忘返……不信,就試試!
三字經作文 篇9
認識錢文忠教授是從《百家講壇》的“玄奘西游記”開始的,那些講述和小說《西游記》里的光怪陸離、神乎其神截然不同——太多的艱險,太多的酸辛,西行一路,九死一生,絕沒有悟空、八戒開道保護,絕不乏劫匪惡官故意刁難,走一路,講一路,千難萬險,終得經卷無數,眼界開闊之余,也讓周邊國家對大唐盛世有了更多的了解。通過電視,通過教授,知道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和女兒一起看《百家講壇》是絕對沒有想到的事情,一個二年級的小姑娘能聽得懂什么?但錢教授解讀的《三字經》卻讓女兒徹底喜歡上了《三字經》,雖然這種“喜歡”可能是暫時的,但絕對是真實的、自然的。
看了兩集,還想接著看嗎?想!為什么?有意思!還有什么?能跟著電視一起背句子,能聽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還能知道古人都在學什么......女兒如是說,我沒有這樣想,因為教授的解讀是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的'全國觀眾,而且內容豐富,節奏較快,對于一個從未接觸過《三字經》的孩子來說,肯定不能夠聽得那么明白,還需要加深和鞏固。如何加深?如何鞏固?因故事而起,從故事入手。
情景一:
“小李,你知道嗎?今天中午寶貝兒和我一起看《百家講壇》了,講的是《三字經》,人家看得可用心了!”老公剛一進家門,我就趕忙替女兒“邀功”。“你不信?那好辦!寶貝兒,問問你爸‘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他還沒你知道的多呢!給他講講!”“老爸,我猜你就不會!好好聽老師給你講啊......”
情景二:
“寶貝兒,老師說了,每兩天要給媽媽講一個故事,今天準備給媽媽講什么?”女兒在思考,在尋找,“哎,那還用想?《三字經》里的故事講一個就很好啊,不要總是講那幾個老故事,沒意思,給媽媽的講個新的!”“哦,就是!那就給您講個‘周處’的故事吧!從前,有個叫‘周處’的人,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雙亡了......”“寶貝兒,打斷一下,‘雙亡’的‘雙’就已經代表了父親和母親,重復了。你可以說他‘從小父母雙亡’,也可以說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過世了’。好了,重新開始,這次媽媽不再打斷你了!”突然意識到這樣給孩子糾正錯誤很不合適,就讓孩子重新、完整地講,以至于不打斷她的思路。“從此后,周處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人,還當了一個很好的官,對老百姓很好。媽媽,故事講完了!講得怎么樣?有進步了嗎?”夸獎一番之后,告訴孩子她的故事有些不連貫,這就說明并沒有把故事內容熟記在心,沒有像講《鴿子和雞》那樣反復練習,如果下到功夫,給老師和同學講的時候才會清晰流利。
情景三: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再回憶一下《三字經》吧,記不起原文就從故事開始,邊回憶故事,邊想原文。講周處的轉變和曹氏四子的成長是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唐伯虎拜師學畫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講岳飛學藝、顏氏家訓是告訴我們——“幼不學,老何為”;講岳云12歲進入岳家軍、玉器的制造過程、神童方仲永是告訴我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師文和師襄、管寧割席斷交和禮尚往來是告訴我們——“親師友,習禮儀”......就這樣,和女兒一起回憶這些故事,重點講了方仲永和岳云,讓孩子不羨慕神童、天才,讓她知道即使是神童,如果不學習就會退步,何況是一個普通平常的小學生?講岳云,是因為人生中跌倒的時候很多,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父母在身邊的跌倒,喜歡父母在身邊安慰無可厚非,但沒有父母在身邊時要學得堅強,堅強面對失敗和挫折。
三字經作文 篇10
一直對雨有一種渴求,期待著清新的感覺,一直想背熟三字經,期望著人之初的性本善。一直對善有一種堅持,執著著大同世界。這樣的一直延續著…
昨天下午,天有著下雨的渴望,卻停著不下。一個Q友發來了帖子:連云港一歲小孩何林得了白血病,大家幫忙轉發三十個以上網友,救她的小生命。
我這個對生活的細微變化比動物還敏感的人,怎能驚得起這幾個詞的折騰:連云港,小孩,救命!我心悸動,發了。三十個在手機上沒有復制,一字一字地寫著,手真的有點麻,只想為小孩的生命掰開一片花瓣!發到第八個時,對方有了回應:不是本人,滾。是,就這個滾字調動了我全身的精力,腦中即怒,說了臟話,我開罵收拾了他。嘴是舒服了心卻像吃正月的圓宵沒咀嚼就咽下的滋味,燒心地疼!差點被這無知地人打斷我對人性的堅持。
想著三字經,想著小孩,我繼續按了第九次。回應:真的假的,你咋知道?我真的沒想真不真,說了句:一個網友發的。回應:我幫。對方網名茉莉花,認識她時我說了一句話:我最愛聽茉莉花這支民歌。我愛它愛對了,前九個里面的第一次肯定。是對小孩幼小生命的肯定,是對愛心傳承的肯定,是對三字人生的肯定!寄語寄言千百回,蘭軒橋外開茉莉!
就這樣懷著對幼小生命的珍,人之本性的善,生活萬象的美。一次一次地發了過去。但,茉莉花開后,再沒暗香盈袖。的確是發的累了,一睡便到了傍晚,六月的雨來了,是絲絲小雨,雨中的我,滿心歡喜,想象上次犯了一個美麗的錯,六月的雨不該是誰的淚該是誰的歌!
細雨,溫風,載灑載吹過年輕的我的身旁。我歡唱:讓生命的夏花盡情地綻放在這多情的六月!
雨中隨想著病塌上的嬰兒,高翔的雁,志同的Q友,堅信生命的翹翹板向著愛的方向傾斜!借著六月雨歡暢,懷著希望打開了,首先向外出的妹妹表達了我下午發三十條的心情。無情地回應:你不會真發了,哎呀,你太單純了,哈哈!這是她的原話。
我愣了只因她的哈哈。我為她的“哈哈”呆滯地回問了帖子原創Q友。一句“我也不信”狠狠地回應了我!
而我只是眨了一下眼,心真的沒動:我的所做沒有錯,信仰沒有錯,人性的真善美該是這樣的。她更沒錯,只是為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夾雜著愛謊言。
伴著六月的雨我又有了一個難眠的夜!手指慣性地舞動著:連云港,小孩,救命等字的充滿愛意的筆畫!
其實我故意一直漏了帖子上的幾行字“系統自動加陽光數”。因為我從不相信人是為這丁點利益而發狂地進行服務。我始終相信三字經中的真言可以抵擋人性的丑惡,相信為愛發狂的人的真切存在。
六月的雨又變成了誰的淚?本不想以這樣的感情基調結束這為真善美而作的文字。可心始終騙不了自己:
夜無星,石枕冷,雨窗簾外幾方休!
青帳中,照我軒,詩文達愛轉乾坤!
【【實用】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三字經作文300字集錦十篇07-21
【實用】三字經作文匯編十篇06-24
實用的三字經的作文十篇06-22
實用的三字經作文匯總十篇07-16
實用的三字經作文匯編十篇06-22
精選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07-19
【必備】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07-18
關于三字經作文集錦十篇07-15
三字經的作文集錦十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