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民情的日記
拜訪老“朋友”
今天,是我到王鳳樓鎮水務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
我從縣城專門買了一箱牛奶,一大早就提著牛奶進了村,村里人看見我,都問我去誰家走親戚。
其實,1994年以前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曾經在這個片里當過片長,近20年過去了,我與這個村失去了聯系,今年到這個村擔任“第一書記”。
提著牛奶,我先去了老村主任牟世杰的家,59歲的他看到我幾乎認不出來了,我握著他的手走進屋里,老哥倆從過去到現在拉了一上午,牟世杰說:“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俺放心不下村里的事,你來了這個村就交給你了。 ”
走出牟世杰的家,我感覺身上的責任更大了。我為自己定下目標:兩年時間,一定要讓這個村擺脫落后。
想把企業引進村
今天,我到安華瓷業和匯豐工藝品廠聯系,打算在村里建加工點。
水務村是縣里的偏遠村莊,離縣城有50多里地。村里40歲以下的青壯年男子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婦女和老人。村里人均土地2.1畝,以種糧食為主,村里貧富不均,土地零散,有種植西瓜、韭菜和菜花的',但都形不成規模。
通過這段時間的走訪,我理清了思路,在村里首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為村里找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二是配齊配強班子;三是培養致富帶頭人,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我有我的優勢,工商聯與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我跟鎮上和村里干部商量了三次,我打算把會員企業引到村里去,把加工點下設,我先聯系安華瓷業和絹花工藝品,通過村集體辦加工點。
我是這樣想的,村里沒有錢,為群眾辦事就沒有底氣,群眾就對村干部有抵觸心理。我把項目引到村里,壯大集體收入,干部干起事情來就能甩開膀子,干群關系就融洽;另一方面也為留守婦女和老人找到致富之道;第三方面,也可以通過引項目培植致富帶頭人,為村里培養后備干部,配全配強班子。
【關于寫民情的日記】相關文章:
簡單的寫民情日記05-18
關于民情的日記08-01
干部民情日記怎么寫10-18
民情日記該怎么寫08-30
民情日記要怎么寫06-26
關于社區的民情日記06-20
寫幫扶貧民情的日記06-07
關于民情日記范文10-03
關于民情日記大全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