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干部工作組民情日記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社區干部工作組民情日記,歡迎閱讀,希望你能從中獲得想要的信息!
社區干部工作組民情日記(一)
在霍城縣清水河鎮最艱苦偏遠的地方,有一所村級小學。由于地處兩條大溝之間,取名叫雙溝小學。在這里有一位樸實無華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學校同齡,他的名字叫劉俊杰。有著30年教齡的他,在今年第32個教師表彰會上,獲得霍城縣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1980年6月,雙溝小學剛建好,學校非常簡陋,沒有圍墻,在空蕩蕩的一座土坡上,蓋幾間房,就算是一所學校,辦公桌是從外校要來的舊課桌,學生只能趴在土臺搭的木板上學習。由于條件十分艱苦,學校又偏遠,沒有老師愿意來這里任教。剛剛高中畢業的劉俊杰,聽到這一消息后,出于對教師這個崇高職業的向往和教學工作的熱愛,毅然來到雙溝小學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因為缺少老師,他一個人就要帶好幾個班的課,還要帶領學生參加繁重的建校勞動,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多年來,他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論任務有多重,條件有多艱苦,困難有多大,他都堅守在這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學生身上,以一個人民教師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動詮釋了自己的神圣職責,得到了上級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家長師生的普遍贊譽。
條件雖然艱苦,但他感到很快樂,也許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奮樸實,吃苦耐勞。從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講臺那天起,就下定決心,要在自己所鐘愛的崗位上用心耕耘,無悔奉獻。他一面認真教學,一面積極投入到建校勞動中。學校建設初期,百業待興,全校師生必須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精神。無論什么時候,何時何地,學校安排的勞動,他都帶領學生認真超量完成,學生小,他怕累著孩子,就自己動手干,一節課干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學或早到學校自己干,無論干什么事情,他總是干得最出色,每次教師會議上他總是受到表揚,讓其他人有些嫉妒,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操心,學校校園哪里該平整,怎樣規劃,有啥活他都積極向校長建議。有一年八月份,教育局送來了一車煤,當時正值放假,學校沒人,幾天后,他看到煤有些風化了,劉俊杰就找到校長說要趕快將煤摸一層麥草泥,校長正苦于找不到人干,劉俊杰就說:"這點活,我干吧!"就這樣,他從早一直干到天黑,十噸煤完全用麥草泥抹得嚴嚴實實,校長看后非常高興,贊不絕口,而他拖著沾滿泥巴和疲憊的身子悄悄地離開了校園,像這樣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幾經磨難不改初衷
他在教學工作方面更是認真負責,教育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他非常好學,喜歡讀書,鉆研業務,他所教的班每次抽考成績在全鎮都是名列前茅,他每次參加代課教師考試成績都在前列,由于工作認真,踏實肯干,文化素質較高,教學成績顯著,1984年9月,他被清水教管會調到清水四校教初三數學并兼班主任,清水四校也是一所比較偏遠的村級學校,既是民漢合校,又是中小學合校,他調到清水四校工作的幾年里,是他教學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光,他所教的數學連續三年在全縣中考中名列第一,他的名聲也從此大振,他之所以能教出這么好的成績,原因就是他的責任心極強,教學抓得非常嚴。他曾說過:"四校點名要我,上級把我調到四校教初中數學,這是對我多么大的信任和厚望,如果教不好學生,出不了成績,我無顏面對寄我于希望的人,也無顏面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有人要他介紹經驗時問:你是怎么教出這么好的成績來的,他笑笑說:"其實沒什么,只要方法得當,功夫下到,責任盡到就行。還有不少人向他問著同樣一個問題:你當代課教師快十年了吧?干出了這么好的成績,工資還是‘四十四’,你這么出力賣命干,究竟圖個啥?劉俊杰只是笑笑說:不圖啥,只要看到學生出成績,我就滿足了。他們哪里知道,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學生的成績才是他最高的追求和心理準則。
老師教育學生,關愛學生,學生是懂得感恩的。1989年的一天上午,教育局到四校檢查教學工作,聽完劉俊杰的一節數學課后,這個班的學生一起找到檢查組,對檢查組說,劉老師工作太認真負責了,數學教得那么好,班級管理的那么好,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回家,年年都被評為先進教師,可每月的工資還是44元,為什么不給他轉正或長工資?教育局領導聽后感到很吃驚,學生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在向學生解釋后,還心生疑惑,后來經過了解才得知,這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愿望和真切的請求,他們對當前代課老師生活處境和低微待遇深感同情,更為劉俊杰老師由于工作認真負責,教育有方而得到學生的尊敬和關心深深感動。
1989年,當了近十年代課教師的劉俊杰,終于有了一次帶指標進修的機會,這個機會來的確實不易,當初和他一起代課的教師都不干了,而他卻堅持了下來。這一次,他在全縣300多名代課教師考試中以第三名優異成績考上了伊犁二師范,1991年畢業后,被分配到清水鎮一中教學,當學校將一個初三班的班主任和數學課安排給他時,有幾位教師紛紛表示要將子女轉入他所教的班級里,可見他教學水平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得到了人們的肯定和信賴。鎮一中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大專和本科學歷的人想進都進不去,而他一年后卻積極響應鎮黨委和教管會"扎根邊遠學校,投身村小教育事業"的號召,毅然向鎮黨委和教管會提出到當時條件最艱苦的雙溝小學去任教的請求,鎮黨委和教管會立即同意了他的意愿,將他調到了清水雙溝小學任教。當時,有多少人對他這一舉動都很不理解,說什么話的都有,至今還都有人提及這事,可他卻不以為然。他說:"我將一輩子堅持當初的選擇。村小也需教師,而且更需盡職盡責的教師,村小也有大事可做,大事可為。只有在艱苦環境中磨煉才能催人進步,才能體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艱苦創業的實干家
來到雙溝小學后,劉俊杰由于敬業精神強,政治思想覺悟高,1998年被鎮黨委任命為校長職務。他上任的那天,鎮黨委書記徐杰領著一班人來到學校,在全體教師會議上說:"我來清水聽很多人說,在清水教育上干工作最好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劉俊杰,一個是喬世軍,我說,難道這么大的清水只能是他們兩個人。"雙溝小學屬霍城縣一類艱苦邊遠學校,經費非常緊張,校舍都是80年代初修建的,已破爛不堪,面臨著修修補補的重任。而根據"兩基"達標要求,還要與時俱進,不斷變化,不斷發展。可以說,他擔任校長可謂受任與艱難之際。一些好心人勸過他:"一個小學校長有啥當頭,看你成天忙的,出力不討好。"也有人說:"你看人家調出去的老師,混的都比你好,你現在還在村里住著平房。"還有人在觀望:"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挨批評就是好事了。"劉俊杰卻說:"我是一名黨員,我有我的追求,既然選擇了,我要盡心盡力的干好。"于是他日夜奔走于各部門,找領導找工頭,出去一天沒有吃飯是常事,多方籌措資金完成建設任務。
學校大大小小的維修活很多,他憑著多年的摸索實踐,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活,他會些木工,從家中找來鋸、刨、錘、釘子,自己修理,修理時一面給學生做示范,一面教育學生要愛護公物,珍惜勞動成果;他會些泥瓦工,學校修房頂修圍墻,他帶領男教師干,校園四周地面坑洼不平,他帶領師生平整,節假日里他跑村委會,找村干部要磚,然后帶領師生再拉沙鋪地,教師鋪,學生搬,校長當師傅,那個場面真是熱火朝天,師生干勁十足,看到自己鋪的磚地又平又整,一點也不比專業工人鋪的差,他們臉上都笑開了花,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F在,雙溝小學近1000平米的磚地都是他帶著老師和學生鋪的。其它如種草、種花、修樹、打藥、澆水、粉刷、上房泥、平整校園操場、拆房、裝煤等都是自己干,為的是給學校節省資金,干些大事。另外,學校還有十五畝勤工儉學基地,說起這十五畝地,劉俊杰感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他為了這塊地不知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付出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值班老師都說,我們什么時候在學校都能看到校長獨自忙碌的影子,真是勤奮的人,但他的愛人卻說:"所有的家務事他全然不顧,是家事懶,外事勤。"他勤儉節約、精打細算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說:"學校經費這么困難,要搞建設,改變校園育人環境,改善辦學條件,不開源節流能行嗎?"所以,自己能干的不找人,自己能做的不請人,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做起。在他擔任校長的十五年中,通過節約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和校園文化建設的資金達30余萬元。這對一所不足百人的村級小學校來說,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質量興校的奮斗者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為了這份榮譽和責任感,劉俊杰愛學生如同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看到有些教師大聲訓斥學生,沒有耐心,他經常教育教師說,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很不容易。孩子他們太弱小,我們要倍加愛護,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愛。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將情感融入教學當中,以"情"字架起和學生溝通的橋梁。一直以來,他把每個學生的性格、年齡、愛好和身體狀況,父母的年齡、性格、職業,甚至家里有幾間房子、學生喜歡吃什么,全裝在腦子里。他常對老師說:"什么是愛生,愛生就是了解孩子的一切".以此拉近師生的距離,與學生形成親密、和諧的關系。
2006年的秋天,三年級有一學生得了過敏性紫癜,這個學生是回族,由于家庭困難,拖了幾天,結果病情加重,已危及到生命,劉俊杰校長聽說后立即騎車去看望該生,勸孩子家長趕快到州友誼醫院看病,并給他1000元錢。第二天劉俊杰仍不放心孩子情況,一早就打電話詢問,孩子家長接到電話后感動的泣不成聲,連聲說謝謝,并說:"醫生說了如果再晚來一天,孩子就不行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每到暑假開學后,經常有個別學生不來報到。劉俊杰總是同班主任一次次勸學,到家里了解情況,得知是因家庭困難,劉俊杰當即表示,孩子的一切費用由學校解決,家里只供應吃的穿的就行。使即將失學的孩子轉悲為喜又回到學校。
在劉俊杰的辦公室顯眼處,記錄著全校學生的各種信息,午休時,老師大都午睡了,劉俊杰卻在校園到處轉,看不回家的學生在干什么?回家的學生有沒有晚回早到,滯留在校園。在上放學的路上他又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騎車走路遵守交通情況,最感人的是有一年初冬的早晨,路非常滑,三年級有一個女生在路上很吃力地推車走著,劉俊杰來到跟前,下車陪著這個學生一直走到學校,結果遲到了。后來他在會上向老師說明原由,雖然當時已告訴學生不要再騎了,遲到了不要緊,校長會給班主任說一聲,但他還是不放心,生怕校長走遠了,該生還會騎,當時路上不時有各種機動車來往,路又很窄,多危險啊!可見,劉俊杰對學生的愛是多細微深刻啊!
他不但是一名好教師,更是一名好校長。"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這是劉俊杰的口頭禪。他經常告誡老師們,咱們的家長勒緊褲帶建學校,目的是為了培養子女,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為此,學校建好了,我們只有努力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回報群眾。
多年來劉俊杰嘔心瀝血抓學校管理,明確了辦學思想,規范了教學行為,提高了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學校相繼被評為:縣級先進學校、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鎮級"先進學校、先進黨支部、平安學校、優秀體育學校"等榮譽稱號。他個人也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和三育人先進管理者、多次被評為鎮級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管理者。
在他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同心同德,艱苦奮斗,開拓進取,雙小學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如今的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安全穩定;教師勤于工作、樂于奉獻;學生有禮貌、愛學習,在構建和諧校園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點,每一次挫折都是過去的結束。30余年崢嶸歲月,30余年的不平凡歷程。作為一名長期在艱苦邊遠學校工作的老教師和老校長,作為一名黨員,他將繼續在這塊沃土上扎根下去,像一條無限延伸的直線,努力工作,頑強拼搏,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姿態,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教育事業大發展的熱潮中,認真踐行不悔的理想和選擇,爭取為邊遠學校的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社區干部工作組民情日記(二)
9月11日,霍城縣民政局的領導及干部,還有清水河鎮的民政干事找到工作組,落實李得海老人軍人生活補貼的事,由我帶路,我們一同來到李得海老人家。
現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喪偶,農業戶口,戶口在寧夏涇源縣香水鎮,現在靠撿拾垃圾為生。1951年2月由平涼參加抗美援朝人民志愿軍,被分配在平涼自立團獨立營四連二排當兵,后調往寧夏涇源縣公安隊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寶地對面住的兩間磚木房屋,因規劃要求搬遷。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經社區、鎮民政辦協調區鎮黨委,通過抗震安居資金新蓋一間20平米磚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工作組先后兩次進行了慰問,在入戶走訪時,李得海老人向我們反映了他生活補貼的事,老人說:"生活補貼我一直都沒有領,你們工作組能否幫助解決?"問老人:"老家有親戚嗎?是否他們在領?"
老人卻始終回避老家寧夏的親戚不談,說起三宮及大西溝親戚的事,但工作組卻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向縣民政局咨詢了這方面的知識,并經協調,由縣民政局向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發函同意將老人的老軍人生活補貼(每月525元)轉至霍城縣發放。今天縣民政局到老人家來,主要是落實老人是否前面領取生活補貼,如果沒有領取,將協調寧夏涇源縣紀委幫助協查。
說話間,這時旁邊的一位鄰居走了過來,告訴我們:聽父輩說起過,錢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兒子在領取。于是給老人講:"我們已經調查了,是您的兒子在領取您的生活補貼,對嗎?".最后老人終于承認是老家的兒子在領生活補貼的事。
問老人:"從您兒子那里把補貼追回給您,好不好?"老人說:"錢都花了,我不要。"
問:"現在把您的補貼轉到霍城縣清水發放可以嗎?"老人說:"這好得很!"
告訴老人:"您是否愿意回寧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費送您回家的。"老人說:"我不回去,我喜歡新疆這個地方!"
幾經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軍人生活補貼的事情終于有了眉目。工作組幫助老人辦理了農村信用卡,并寫了申請,并由縣民政局將其身份及申請有關資料郵寄至寧夏涇源縣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會盡快享受到生活補貼。
【社區干部工作組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社區干部民情日記走訪01-30
精選社區干部民情日記大全01-31
駐社區干部民情日記09-24
社區干部民情日記二則01-24
社區干部民情走訪日記范文03-08
精選駐村工作組民情日記09-26
社區民情日記02-06
走訪社區民情日記01-07
摘選部分駐村工作組民情日記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