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教學周記 推薦度:
- 語文教學反思周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學周記大全
第十九周
06-22
這是考試前的最后一周,也是最關鍵的一周。雖然我們理科類的科目在這一周里已經不可能再有水平上質的飛躍,但卻可以幫助學生理順基礎題的思路,從而為考試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從而在心理上達到一定的考前優勢。
本周的復習計劃現制定如下:周一周二復習完第一章,從而結束第一輪復習。周三復習三角形全等部分,周四復習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明確考試重點。周五進行期末模擬測試,使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有所把握,也是學生提前進入考試狀態,從而避免考試過于緊張。周六對試題進行講評,從而再進行全面的清基礎。達到基礎人人過關,為期末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后希望學生能考出優異成績。
第十八周
6-18
臨近考試,溫故而知新,對于我們復習數學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如何才能做到溫故知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學會總結歸納
抽象概括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一部分內容學完之后,對其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可以幫助我們更系統地掌握知識.另外,經常進行概括總結,還有助于我們發現解題方法和規律。例如,當我們復習方程解法后,及時總結出高次方程可以轉化為低次方程求解這一規律,再解方程就不感到困難了。
(2)學會推廣演變
許多新問題,包括中考題,競賽題,往往是由課本中的例題、習題推廣而來的。
(3)防止因“舊”擾“新”
因“舊”擾“新”是復習中常出現錯誤、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既有客觀因素,如初學用字母表示數時,總覺得很抽象,難以接受,這是以往習慣于用具體數字表示數對學習新知識的干擾;也有主觀因素,例如在復習冪的運算時,有些同學總易出現如a3+a3=a6,a3×a5=a15之類的錯誤,這是因為對知識理解不透,掌握不牢,舊知識對新知識的干擾就會乘虛而入。因此,我們在復習時,既要注意溫故知新,又要注意防“舊”擾“新”,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總之,通過“溫故”而“知新”,不僅有助于我們復習知識,也是我們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方法。對我們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第十七周
06-12
臨近考試,學生的水平已基本固定,但考前對學生的戰略指導還是非常關鍵的。
本周考前指導設計如下:
一 審題與解題的關系
有的學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于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于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0”,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等等),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二“會做”與“得分”的關系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學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三 快與準的關系
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四 難題與容易題的關系
拿到試卷后,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順序作答。有時考題的順序并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希望這些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
第十五周
05-26
過去,人們對“怎么學”的回答是:記住它!誰擅長記和背,誰就能得高分,學習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要想靠“記住”來學習,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那么多信息、知識,誰也不可能都記住,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須記住。實踐告訴我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習過程本身,在于在“過程”中是否學會了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
教師一直認為自己是教育教學的主人,孩子只是被塑造者?山裉煳覀儾坏貌怀姓J一個事實:教師再也不可能像裁縫、理發師那樣對學生剪裁、修剪。教師要做的,全都得通過學生自己最后去完成,教師只不過是他們自主發展的服務者,教育過程的主人還是兒童自己。
我在教“可能性”這一課時,要學生拋硬幣,并告訴學生出現國徽面與數字面的機會各占一半。有個學生拋了20次,出現國徽面有16次,數字面有4次。他說:“老師,您講的不對吧。”我笑著說:“你回家繼續拋,看看結果如何。”這位學生回家后,一連拋了5000次,發現拋的次數越多,國徽面與數字面出現的機會就越接近。第二天,他對我說:“老師,您是對的。”無疑學生在過程中學會了思考。
第十三周
05-13
本周是五一回來的第一周,同學們帶著假期的快樂投入到了新的學習中。從整體上來說,兩個班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上課回答問題比較積極,課后作業除2、3個學生外基本能認真完成。值得表揚的是六班逐漸養成了好問的習慣,但個別學生依舊頑劣不改,如翟亞楠不完成作業,王曉宇、董揚等上課老老實實但無心學習,郭繼宗上課做表面文章,課后一點不學,針對這些情況,在家長會結束后分別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并達成了監督共管協議,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五班情況不如假前好,為防止重蹈上學期的覆轍,今后的工作重心應向五班有所傾斜。五班須四清學生名單如下:楊勁楠、趙俊男、張達、袁月、于柳及整個小天后組。
第十周
04-17
一點感想
上周我有幸聆聽了三天省級公開課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參評的老師們個個出類拔萃,除了優秀的個人素質,他們的課堂設計也讓人佩服萬分,怎樣上好數學這門課,使大多數的同學能夠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成為我所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即是上數學課時自己怎樣設計才能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我想: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好”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每節課中,設計的問題要努力做到:
(1)包含明顯的數學概念或技巧;
(2)能推廣或擴充到數學各單元知識和各種情形中,讓同學們充分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答,培養同學們的綜合運用能力。其次,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并且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對結論的一種迫切追求的愿望;將學生置于一種主動參與的位置上,能夠大膽的鼓勵學生運用直覺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們一些提示;待問題解決之后可以和同學們共同討論各種成功的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歸納總結出問題解決的核心。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和以前的問題相聯系起來,對問題進行推廣,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和方法。培養同學們概括、總結的能力。
再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把時間換給學生們,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來,通過共同討論各抒己見,以此來激發同學們對與新知識的探究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在課下可以通過調查或走訪的方法,深入到同學們中間去,了解他們對于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而盡量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學好、學會數學這一門重要的課程。
第九周
04-14
離期中考試還有最后十天,怎樣有效復習數學?我給學生提供了以下六條建議 一、復習心態很重要,必須保持在平靜中稍帶緊張。二、制訂合理復習計劃,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好時間,復習要有節奏感。三、復習最后階段要回歸課本與筆記?键c很多,在不知道重點的情況下,要全面復習,一個一個知識點過一遍。碰到不懂的知識,立刻向老師請教。四、整理錯題,把模擬 考試甚至復習過程中所有的錯題再做一遍,想一遍。五、每天安排適量的練習題,一般堅持一天20—30分鐘練習,但不要做偏題和怪題。六、注意休息,考試前一天不要開夜車,保證考試時精神集中。調整生理狀態,把最佳數學答題時間調整到上午9點。
第六周
03-22
從杜郎口聽課回來,我一直都在思索:數學課要不要預習。數學課究竟要不要預習呢?有人贊同,有人反對,更多的人則持有一種折中的觀點:數學課要不要預習,需要教師綜合各種因素,作出靈活辯證的把握。
面對這充滿著分歧,甚至是根本對立的預習觀,我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數學課究竟要不要讓學生進行預習?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我逐漸生成出了自己對待預習的一些想法。對于預習,我們不可能從“能”與“不能”這兩種截然對立的角度作出回答。因為任何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徘徊于讓學生預習和不預習之間,在實踐中既沒有始終如一的支持,也沒有全盤的否定。對待預習,我們應該走出機械對待,走向辯證把握。過多地糾纏于“能”與“不能”的抉擇中只能讓我們的教學產生更多的迷惘。所以,我認為考慮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如何讓預習和課堂教學和諧共存,從而發揮預習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具有促進作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
那怎樣才能使預習和課堂教學和諧共存,從而極大地發揮預習的作用呢?
首先,教師要反思一下自己對待預習的一些傳統做法。讓學生預習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回家看看即將學習的內容,然后嘗試做幾道題目。這樣做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學生的視野局限于現成的結論,忽視了知識產生的過程,忽視了在預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新課程背景下學生預習的方式應該是豐富多采的。他們可以去閱讀教材,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去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如查閱資料、進行調查、制作學具等等。進行預習時,可以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也可以是群體行為,如小組合作、請教家長和教師等等。
就常見的這種閱讀教材型的預習,我們應該提倡一種探究型的預習。預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是怎樣發現或獲得這些結論的,關注自己解決問題時產生的新想法,關注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解之處。如果學生能長期在這樣一種方法、方式下進行預習,相信他們在對教材獲得更深、更透徹理解的同時,也必然會獲得更深的體驗和感悟。而這些感悟和體驗又是教師在教學時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內容。
其次,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理念對待每一節經過預習的數學課,讓學生的預習和教師的教學和諧共存。教學時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學生通過預習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產生各種深層次的體驗與感悟。而這些“未解決的問題”和“深層次的體驗與感悟”都在無形之中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可貴的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時我們應該去敏銳捕捉和把握這些有效的資源開展教學。很多反對數學課預習的教師認為,學生的預習會成為教師在教學時精心創設的一些問題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羈絆。其實教師產生這種想法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在教學時,過多地關注了自己的預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隨時地對教學預設作出調整,靈活地進行課堂操作。對于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向縱深發展;對于學生預習中產生的困惑,教師可以將它視為課堂探索的主線;對于學生預習時產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教師要為他們創造交流的時空;對于學生課堂中隨機迸發的靈感,教師要作出合理的引導。由此可見,當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夠讓學生更多地去進行一種探究型的預習,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預習調整自己的預設,用動態生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預習,那么學生的預習和教師的教學是能夠在課堂上和諧共存的。在這種和諧相處中,預習也必將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第四周
03-09
開學已有一月,我發現班里很多學生缺乏上進心,學習很被動。于是我采取了與懲罰相反的做法,激勵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目標激勵法。針對部分學生數學素質不佳,如悟性差,表達能力弱等,我采取了“一對一”目標激勵法,分別給他們找一個素質較好的同學為激勵對象,通過一幫一,一帶一,激發他們時刻上進,以較高的熱情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
二、情感激勵法。每星期由學生進行總結,向全班同學及時指出不足之處,表揚優秀同學等,這樣在各種情感氛圍中激勵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爭當優秀學生。
三、物質激勵法。采取適當的物質激勵法再加以及時的教育,也能起到培養進取心的作用。
四、操作激勵法。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努力,我采用了具體落實到獎小紅旗這個操作激勵法上。成績進步了,素質提高了,模范守紀啦,我都一一給予獎勵小紅旗,把同學的無形努力轉化成有形的成績。它忠實地記載了每位同學一學期點點滴滴的努力與進步,貼在墻上,天天看一看,誰進步得快,誰不夠努力都一目了然,在全班同學心中,紅旗本上的一扇扇小紅旗就是前進路上一塊塊里程碑!
當然,激勵法的形式還有很多,但目的都一樣: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培養他們敢于超越的意識。我想,這無疑應成為我教學工作中的一條重要思路。
第一周
02-13
開學第一周,全校學洋思,我感觸很深,我想要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思考者,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
一、數學學習中的“讀”
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會學”的基礎當然是會“讀”,包括:
1、讀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讀教材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課前讀教材屬于了解教材內容,發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材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后讀教材是對前面兩個環節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讀書刊
除讀教材外,學生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如《課堂內外》、《數學的奇妙》、《中學生數學》等。這些課外讀物不僅能幫助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課本知識,還能生動有趣的展示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使讀報,不但能使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也能使學生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捕捉身邊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研究的動態。不過數學學習中的“讀”,不同于讀小說,常需紙筆演算推理來“架橋鋪路”,還需大腦建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
二、數學學習中的“聽”
數學學習中的“聽”,主要指聽課,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聽課不僅指聽老師上課,而且包括聽同學的發言。
1、聽老師上課
聽老師上課主要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即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既要聽老師講解、分析、發揮時的每一句話,更要抓住重點,聽好關鍵性的步驟,概括性的敘述,特別是自己讀教材時發現或產生的疑難問題。
2、聽同學發言
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是聽老師上課,也包括聽同學的發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從中不但可以了解其他同學學習數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加之老師適時的點撥和評價,也有利于自己開闊思路、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群體凝聚力。
三、數學學習中的“講”
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的任務之一。數學學習中的“講”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講體會、講思路等。
1、講體會
學生通過讀教材、讀書刊,聽講課、聽發言后,再讓學生講“讀”、“聽”的體會,可以加深“讀、聽”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教材內容,特別是教材中“閱讀材料”內容的體會,講報刊雜志中的數學,講課外讀物上的內容概要,講對老師上課、同學發言的看法,甚至講自己存在的疑問等。
2、講思路
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但不能為解題而解題,應在解題過程中重視解題思路的講解,哪怕是錯誤的思路,從中也能吸取經驗教訓,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以學生的作業作為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通道往往掩蓋了學生思維的完整過程,是不全面的。通過學生大膽地講,才能全面反應學生的思想,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也利于教師掌握準確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四、數學學習中的“寫”
數學學習中的“寫”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通過上述“讀、聽、講”,應進一步要求“寫”,它是對“讀”、“聽”的檢驗,對“講”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書面作業外,還應包括寫讀后感、寫總結、寫小論文等。
1、寫讀后感
通過閱讀教材,以及報刊雜志、課外讀物的有關內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內容概要寫下來,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積月累,培養興趣,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2、寫總結
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多,要想熟練、系統地掌握它,就需要?偨Y。學完一個單元,就及時把這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學完一個專題,就把這個專題的常見類型、常用解法總結出來,這樣不僅能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加深理解,也能從整體上把握題型求解,便于綜合訓練。
3、寫小論文
寫小論文比寫讀后感、寫總結的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可做到。這需要學生廣泛閱讀、積累資料、深入探究,F在各校大力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撰寫研究報告或小論文也正是為了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讓他們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訓練可以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也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五、數學學習中的“用”
數學是現實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類經驗的總結,是構成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與數學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如“學以致用”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但強調應用,不是再回到“測量、制圖、計算”等那種忽視基礎理論的斜路上去,而是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學會用數學的理論、思想和方法分析解決其他學科問題或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如實際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以下問題:在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一定的條件下,如何使用他們來完成最多的任務,或者是給定一項任務,如何合理安排和規劃,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資金等資源來完成該項任務,這些我們都可以利用高中所學的“線性規劃”知識加以解決。
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點撥,更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只有師生之間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教學周記】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周記07-01
教學反思周記04-05
教育教學實習周記03-30
初中教學反思周記07-08
語文教學反思周記06-18
教學反思周記小學語文11-18
教學反思周記 15篇11-21
周記優秀周記02-25
周記周記初中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