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李太太
我的老家地處豫東的邊緣小縣,緊靠安徽的最西部,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至今也沒有通大鐵路和高速公路,早已停運的小火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車速比馬車快不了多少。但是,在這片熱土上,物產豐富,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等,農作物應有盡有,這片熱土養育著一百四十多萬人口。其文化底蘊根深蒂固,這里不但是書法之鄉,還是詩詞之鄉。這個地方距孔圣人的家鄉不遠,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很深,據說當年孔圣人周游列國時,路過此地,看到農田豐盛,民情淳樸,便停下腳步,組織民眾進行講學,重點講了一個"孝"字,這里留下了先圣的遺風。
二千多年過去了,孝文化在這里不斷傳承并發揚光大,這里的人們不管是男是女,都比著仁義,比著賢惠,比著孝順。這里的老人都很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著。有人說:這個地方是老人生活的福地、是養老的天堂。
我的鄰居李老太太,就是眾多老人中的一位,今年春上,她已過了八十八歲大壽。老人白白胖胖,滿頭銀發,很健康,眼不花,耳不聾,還有六個牙齒沒下崗。老人有點彎腰,有點駝背,雖然兩條腿有點老化,拄著拐杖還能出來慢慢地行走。老人閑不住,經常坐在大門口左側的椅子上,娃娃們圍著老奶奶玩耍,有時兒媳或孫兒媳會在風和日麗的暖陽下,用推車把老太太推到村外瞧看莊稼,一來曬曬太陽;二來吸吸新鮮空氣;三來見見熟習的鄉鄰。老人家總是滿臉的笑容,見人都招手,非常慈祥,非常可愛,真是家有一老如同一寶!
今年回家過年時,在春節的午更里,我同兄弟們一起去李老太太家拜年。我老家的風俗是夜里一兩點起床過年,燒火下餃子,放鞭炮,在堂屋的桌子上擺供品,吃過餃子,先去老墳拜祖,然后到有老人的家里拜年。因為李老太太是我的近鄰,輩份又高,我就與兄弟們一起先去了她家,到她家一看,屋里屋外站滿了人,都是老太太的親人,老人的大兒子雙手捧著碗,端著餃子;二兒子一手拿筷子,一手端著菜盤子;三兒子手持熱毛巾,三個兒媳站在老太太的身邊,他們正侍候老太太吃年夜飯,這時的老太太是多么的開心呀!這幅真實的孝母圖,永遠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我返回城里的前天,就是正月初六的晚上吧,我征得父母的同意,又去了老太太的家里,并在那里與老人家的家人共進晚餐。我有兩個主要意圖:一是與長壽老人一起分享長壽的快樂;二是想細致的了解做為子女應如何贍養老人,讓老人健康長壽。因為我也有八十多歲的父母,我最大的愿望是想讓二老長命百歲,幸福安康。
沒吃飯時,我趴在老人的耳邊輕聲地問她,"您幸福嗎"?"幸福"!"您快樂嗎"?"快樂的很"!“多少人跟您一起過年"?老人笑著說:"俺家四世同堂,共有三十二口人,大孫子一家三口沒回來,小孫子一家四口也沒回來,他們都在深圳工作,離的太遠,都打電話了,今年俺家過年在家的有二十五口子,一大家人可熱鬧啦!”老人的頭腦清清楚楚,一點也不糊涂。我對她說:等您過九十大壽和百歲大壽時,我一定回來給您老人家祝壽,老人說:我等著,我能活一百多歲呀!她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李老太太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頭子八十四歲時,駕鶴西去,老頭走后,老太太跟長子一起住,老二老三比著孝順,女兒女婿接長不短地來家看望老太太。一大家人包括孫輩在內和和睦睦,沒有一人惹老太太生氣。每天三個兒子和三個兒媳都要到老太太跟前問安。
老太太的三個兒子我都叫叔。晚飯時他們都來了,還有幾位同輩的弟兄們,一大桌子人可快樂了,大家說的話題是如何侍候老人,讓老人健康長壽。
大家說了很多經驗和做法,后來,我歸納了幾條:
一,家和、平安,不讓老人擔心,不讓老人心煩。
二,尊老愛老,晚輩要多與老人交流,讓老人開心。
三,多陪伴老人,不讓老人孤獨。
四,注意觀察老人的身體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就醫。
五,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像對待嬰兒一樣,用耐心和細心對待老人。
還有很多很多的具體細節,飯菜要爛,內衣勤換,經常擦身,多曬太陽,玩玩玩具,經常說笑,聽聽戲曲等等……
現在社會進步了,物質條件好了,人的壽命不斷提高,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贍養老人成了一個社會大課題,需要全社會重視……
我希望我家鄉的老人都能像李老太太那樣安度晚年、幸福快樂!這樣身邊的人都能笑口常開。
【日志:李太太】相關文章:
做全職太太的弊端06-19
最新好太太的搞笑語錄10-22
WEB日志格式10-30
男生的日志01-05
經典勵志日志12-29
值班日志模板11-30
實習講課日志11-26
寫班級日志11-20
關于班級日志11-09
感想的日志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