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孤獨—植根于最深的愛中
孤獨讓人恐懼,并不在于孤獨本身,而在于導(dǎo)致孤獨的條件。正如死使人恐懼,并不在于死本身,而在于導(dǎo)致死亡的條件。然而,擺脫導(dǎo)致孤獨的條件,孤獨是否存在?擺脫導(dǎo)致死亡的條件,死本身是否存在?脫離條件,捕捉事物的實體,是不可能的。——我想無論是死,或是孤獨,都是如此。可是,是否可以認為沒有實體性的事物,同樣也沒有實在性,又或是答案是必然的嗎?
古代哲學無法脫離實體性思考實在性。因此,在這里,無論是死還是孤獨,只可以像將黑暗思考為光的缺乏一樣,只以為這某種缺乏。近代科學教導(dǎo)我們依據(jù)條件進行思考。因此,近代科學并不致力于揭示死的恐怖與孤獨的`虛妄,而致力于證明其實在性。
孤獨并不僅以為著獨處。獨處僅是孤獨的一個條件,并且僅是外部條件。人為了逃避孤獨,甚至會特意獨處。隱者往往就是這樣的人。
孤獨不在山中,而在于市井。不在于個人,而在于眾人之中。孤獨存在于人之間,仿佛一種空間。“真空的恐怖”—并不是一種物質(zhì)的東西,而是一種人的內(nèi)心感受。
孤獨并不是拒絕與外界接觸。感到孤獨時,可以嘗試著伸出自己的手,認真注視,是否會有一種孤獨的感覺突然襲來。
為了體味孤獨,西方人也許會走出街頭。然而東方人會走入自然之中。對東方人來說,自然就如同社會一樣。之所以說東方人缺乏社會意識,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將人與自然作為對立的事物來思考。
東方人的世界充滿了晨昏暮影,而西方人的世界晝夜分明。晝與夜不存在對立的地方就是晨昏暮影的境界。晨昏暮影的寂寞與晝夜的寂寞存在性質(zhì)的差別。
孤獨帶來一種美的誘惑。孤獨有獨特的味道。偏愛孤獨的人,就是鐘情于這種味道。孤獨帶來的美的誘惑,女孩子也知道,如何達到高于孤獨的倫理意義,這是一個問題。
普通見解認為感情是主觀的,知性是客觀的,這是不準確的。不如倒過來說更接近真理。感情在很多場合是客觀的,社會化的東西,只有知性是主觀的人格的東西。真正主觀的感情是知性的。因此孤獨,不屬于感情,而屬于知性。
將真理與客觀性,進而與非人格性等同的哲學見解存在很大的偏差。這樣的見解,不僅忽視了真理的內(nèi)面性,也忽視了其表現(xiàn)性。
任何對象都無法在擁有自我的同時超越孤獨。而只能保持孤獨的自我,與作為整體的世界保持分離的狀態(tài)。孤獨的同時,我們才可以保持自己物質(zhì)的存在,失去孤獨時,我們就會毀滅。
只有在孤獨存在的前提下,事物才可以確實的通過表現(xiàn)性的東西與我們溝通。而我們之所以可以擺脫孤獨,是因為可以對這些事物做出應(yīng)對。奧古斯丁認為,植物謀求人類的觀賞,被觀賞對植物而言,意味著得救。表達意味著拯救,拯救其他事物的同時,自己也得到救贖。這樣看來,孤獨植根與最深的愛中,其中存在著孤獨的實在性。
【人生感悟:孤獨—植根于最深的愛中】相關(guān)文章:
百年孤獨人生感悟哲理語句07-29
佛語中的人生感悟語錄08-14
百年孤獨中關(guān)于人生的經(jīng)典語錄10-06
愛與孤獨勵志文章10-15
幾米經(jīng)典語錄中感悟人生的句子09-26
感悟人生的說說01-21
感悟人生的總結(jié)12-08
感悟人生的說說01-21
淺談《愛的教育》的感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