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繞口令大全短的
繞口令是我們語言文化的精髓,下面yjbys小編整理了短的繞口令,歡迎閱讀!
老六放牛
柳林鎮有個六號樓,劉老六住在六號樓。
有一天,來了牛老六,牽著六只猴;
來了侯老六,拉了六頭牛;
來了仇老六,擔了六簍油;
來了尤老六,背了四匹綢。
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
住上劉老六住的六號樓。
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
撞倒了仇老六的油,
油壞了尤老六的綢。
仇老六拉起牛老六要賠油,
尤老六拉著侯老六要賠綢,
牛老六怨侯老六的牛,
侯老六怨牛老六的猴。
瘸子和矬子
南面來了個瘸子,腰里別著個橛子,
北邊來了個矬子,肩上挑著擔茄子。
別橛子的瘸子要用橛子換挑茄子的矬子的茄子,
挑茄子的矬子不給別橛子的瘸子茄子。
別橛子的瘸子抽出腰里的橛子打了挑茄子的矬子一橛子,
挑茄子的矬子拿起茄子打了別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馬大哈
馬大媽的兒子叫馬大哈,
馬大哈的媽媽叫馬大媽。
馬大媽讓馬大哈買麻花,
馬大哈給馬大媽買西瓜。
馬大媽叫馬大哈割芝麻,
馬大哈給馬大媽摘棉花。
馬大媽告訴馬大哈,
以后不能再馬大哈,
馬大哈不改馬大哈,
馬大媽就不要馬大哈。
喇嘛與啞巴
打南邊來了個啞巴,腰里別了個喇叭;
打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提了個獺犸。
提著獺犸的喇嘛要拿獺犸換別著喇叭的`啞巴的喇叭;
別著喇叭的啞巴不愿拿喇叭換提著獺犸的喇嘛的獺犸。
不知是別著喇叭的啞巴打了提著獺犸的喇嘛一喇叭;
還是提著獺犸的喇嘛打了別著喇叭的啞巴一獺犸。
喇嘛回家燉獺犸,啞巴嘀嘀噠噠吹喇叭 .
一. 一只鼠,一只兔,兔鼠同去伐小樹,
兔挖土,鼠咬樹,驚動吃草小肥豬。
豬架兔,兔北鼠,齊心協力撼小樹。
咯吱一聲倒下樹,牢牢壓住小灰鼠。
樹壓鼠,鼠壓兔,兔兒壓住小肥豬,
豬兒壓土喚不住,"兔、鼠、樹,樹、兔、鼠……"
二.男演員、女演員,同臺演戲說方言。
男演員說吳方言,女演員說閩南言。
男演員遠東勁族飛行員,女演員演魯迅著作研究員。
研究員、飛行員;吳方言、閩南言。
你說男演員演得全不全?
三.老隊長召開生產會,號召全隊來積肥。
要想糧成山,必先肥成堆。
小飛挑來村南那堆糞,小會挑來村北那堆灰,
村北那堆灰要摻上村南那堆糞,
村南那堆糞要拌上村北那堆灰。
小飛和小會,誰也不怕累,
先把灰混糞,再把糞混灰,混成灰糞肥。
四. 涼勺舀熱油,熱勺舀涼油。
涼勺舀了熱油舀涼油,熱勺舀了涼油舀熱油
五.譚家譚老漢,挑擔到蛋攤,買了半擔蛋,
挑擔到炭攤,買了半擔炭,滿擔是蛋炭。
老漢忙回趕,回家炒蛋飯。
進門跨門檻,腳下絆一絆,
跌了譚老漢,破了半擔蛋,
翻了半擔炭,臟了木門檻。
老漢看一看,急得滿頭汗,
連說怎幺辦,蛋炭完了蛋,
老漢怎吃蛋炒飯。
六.山巖出山泉,山泉源山巖,
山泉抱山巖,山巖依山泉,山泉沖山巖。
七.賈家有女初出嫁,嫁到夏家學養蝦,
喂養的對蝦個頭兒大,賣到市場直加價。
賈家爹爹會養鴨,鴨子雖肥傷莊稼。
鄰里吵架不融洽,賈家也學養對蝦。
小蝦卡住了鴨子牙,大鴨咬住了蝦的夾。
夏家公公勸,賈家爹爹壓,大鴨不怕嚇,
小蝦裝得嗲,夏家賈家沒辦法。
八.孩子是孩子,鞋子是鞋子,
孩子不是鞋子,鞋子不是孩子。
是孩子穿鞋子,不是鞋子穿孩子。
誰分不清鞋子和孩子,誰就念不準鞋子和孩子
九.天空飄著一片霞,水上游來一群鴨。
霞是五彩霞,鴨是麻花鴨,麻花鴨游進五彩霞,五彩霞網住麻花鴨。
樂壞了鴨,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鴨還是霞。
十.杰杰和姐姐,花園里面捉蝴蝶。
杰杰去捉花中蝶,姐姐去捉葉上蝶。
十一。扁擔和板凳 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翻跟斗 小妞妞,圍兜兜,兜兜里頭裝豆豆,吃了豆豆翻跟頭。左邊翻個六,漏了九顆豆;右邊翻個九,漏了六顆豆。問你翻了幾個大跟頭,漏了幾顆小豆豆?
日頭、石頭和舌頭 日頭、石頭和舌頭,天上的日頭,地下的石頭,嘴里的舌頭。日頭不是石頭,石頭不是舌頭,舌頭不是日頭。
拐拐彎 外婆家住拐拐彎,要去就得繞彎彎。左拐彎,右拐彎,三拐兩拐再也不知咋拐彎。
認不準,亂拐彎,七拐八拐不知拐了多少彎。這拐彎,那拐彎,拐了九九八十一道彎,還沒找到外婆家的拐拐彎。
毛毛和濤濤 毛毛和濤濤,跳高又賽跑。毛毛跳不過濤濤,濤濤跑不過毛毛。毛毛起得早,教濤濤練跑。濤濤起得早,教毛毛跳高。毛毛學會了跳高,濤濤學會了賽跑。
冬夜長 冬天夜里長,夏天白天長;夏天比冬天夜里短,冬天比夏天夜里長。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7.兒童繞口令大全
10.超簡單兒童繞口令大全
【搞笑繞口令大全短的】相關文章:
搞笑的短笑話大全09-05
搞笑繞口令大全(搞笑繞口令大全超級難)09-17
最搞笑的短笑話大全09-03
搞笑英語短笑話大全10-26
搞笑短幽默笑話大全09-05
搞笑學生短笑話大全09-03
經典搞笑的繞口令01-13
爆笑的短笑話大全10-05
幽默的短笑話大全09-14
經典搞笑的粵語繞口令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