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玉雙的“粘勁”讓他創(chuàng)業(yè)成功
說起粘豆包,生長在東北的人都很熟悉,顧名思義,粘豆包的特點就是粘,越粘越好,可是在今年的春節(jié)期間,黑龍江省做粘豆包生意的李玉雙帶著他的粘豆包來到到北京的廟會上,本想來試探做推廣,誰曾想一上來就惹了一個禍,令他措手不及。
北京廠甸廟會 2007年2月18號,正是大年初一,李玉雙帶著老婆孩子風塵仆仆從黑龍江專程趕到北京,想通過廟會把他的粘豆包打進北京市場。 李玉雙:“來來來,嘗一嘗,正宗玉雙粘豆包。” 就在李玉雙的粘豆包剛剛招攬些生意,一件誰也沒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李玉雙:“一個老太太吃個豆包,吃完以后嘎巴嘴不動了,我說這是怎么了,不一會老太太從嘴里連同豆包拿出顆牙來! 這場面把李玉雙嚇著了,粘豆包的特色就是粘,為了這粘勁他可是沒少下功夫,可也不曾想把北京大媽的牙粘下來了,李玉雙放下手里的活,趕緊和大媽套近乎。 李玉雙妻子 姜鴻波:“我們是外地過來的,怕大媽因為這個訛我們錢,再一個周圍圍這這么多人看著,怕耽誤做生意,趕緊和大媽商量! 這一幕恰巧被正在這采訪的黑龍江電視臺記者周毅凜用相機拍了下來。 黑龍江電視臺記者 周毅凜:“當時就是照片中的那個老太太,她說我牙掉了,當時很多人不相信,當時一看,真是顆牙,這么粘啊,哦,假牙,粘掉了,這幫人哈哈一樂,就完事了,就是這個老太太。” 李玉雙和大媽一嘮家常才知道,大媽年輕時候在東北插過隊,愛吃東北粘豆包,算是半個老鄉(xiāng),李玉雙趕緊送給大媽兩箱粘豆包,大媽的氣消了,帶著豆包和假牙走了,可是圍觀的人卻對這個能粘掉牙的東北粘豆包產生了興趣。 今年33歲的李玉雙2001年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他把當地的山特產品販運到北京、沈陽、哈爾濱一些大城市,成為當地跑市場的能人。2003年,他發(fā)現(xiàn)市場上對速凍粘玉米和速凍豆角需求量很大,而他一直從事的山特產品行業(yè)利潤越來越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轉行做起了速凍食品,做這一行必須要有冷庫,他執(zhí)意拿出幾年積攢下的一百多萬元積蓄建冷庫,可是冷庫建了一半他的錢就花光了。 李玉雙:“建到一半的時候感覺到這預算做得太低了,和實際投入偏差太大了,當時就傻了,腦子里就不知道想啥了,但是有決心,肯定把這冷庫建起來,因為我看好這個產業(yè)了。” 騎虎難下的李玉雙只好到處借錢,一心想把這個冷庫建起來。 李玉雙:“當時就是什么也不顧了,和我愛人商量,把家里的房子也折騰了,什么叔家的,姨家的,小姨子,只要是親屬能借到錢的地方全去借錢了! 隨著冷庫的完工,李玉雙也債臺高筑,欠下外債近百萬元,巨大的生活落差李玉雙不但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也使他們的夫妻感情蒙上了一層陰影。 李玉雙的妻子 姜鴻波:“日子好的時候基本都是大伙找我們幫這幫那的,后期的時候我們到處求人! 李玉雙的朋友 李長友:“他原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企業(yè)家形象,兩三年之后他可能就是債主逼門。” 真正讓李玉雙感到對生活的絕望是2004年的秋天,指望當年收回一部分成本的李玉雙沒有想到,當年種植的粘玉米欠產,收不到原料,建好的冷庫閑置一大半。 鐵力市桃山鎮(zhèn)五龍山村村民 李軍:“也沒做啥菜,就把粘豆包端上來了。” 飯菜雖然簡單,李玉雙確是滿心歡喜,粘豆包已經有六七年沒吃過了,可是剛吃到嘴里他就覺得這粘豆包不對勁。 李玉雙:“和原來吃大黃米做的不一樣,感覺特別細膩,口感特別好,我說為什么這么細膩啊,大嫂說這不是大黃米做的,就是給你種的粘苞米,剩的那粘苞米經過加工做的豆包! 傳統(tǒng)的東北粘豆包是用這種黃米磨成面發(fā)酵后,中間包進豆餡蒸制而成,因為黃米是種粘米,所以蒸出來的粘豆包也很粘口潤滑,東北人就喜歡這個粘勁兒。 鐵力市桃山鎮(zhèn)五龍山村村民 李臣:“粘豆包、粘豆包,豆包代表年的來臨! 鐵力市桃山鎮(zhèn)五龍山村村民 李軍:“東北這塊,粘豆包必須家家都吃。” 黃米產量低效益不好,現(xiàn)在鄉(xiāng)下種的人很少了,沒了原料粘豆包成了稀罕玩意。包好的豆包需要冷凍,自己的冷庫正好能派上用場,李玉雙心里猛然間生出個念頭。 李玉雙:“粘苞米和油豆角單品都能賣到城里去,正好粘豆包是用豆角的豆做餡,用粘玉米做面,我說把豆和面和餡精深加工,能不能像賣苞米和賣豆角那樣賣到城里去呢! 夫妻兩人裝著膽子按照鄉(xiāng)下李軍說的說法,用粘玉米替代傳統(tǒng)的黃米磨成面,再用豆角里面的豆做餡,粘豆包蒸出來果然顏色鮮亮、口感細膩,可是蒸好的粘豆包就是從鍋里拿不出來。 李玉雙:“就是太粘了,夾不起來,吃起來也沒有咬頭。就是立不住,一揭鍋全粘到一起了,不成個! 李玉雙四處拜師學藝,原來粘玉米面里必須要摻進了些大米,豆包才不會粘過了頭,為了把粘豆包做好,直到現(xiàn)在他還在不斷的搜集各地豆包的配方。 李玉雙:“現(xiàn)在都沒多少了,這是我在各地方回來買的,去哈爾濱、去長春只要看到粘豆包就往回買,每次我回來媳婦就說,回來就吃豆包,吃的燒心,半夜做夢都吃豆包。只要看到豆包就買回來,取人家的長處,畢竟自己以前沒做過! 李玉雙的妻子 姜鴻波:“不是一味的模仿人家,想做出自己特色的粘豆包,口感好外型又好! 東北各地方粘豆包的原料配方各有不同,仔細對比后李玉雙在各家之長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用四種米作為自己粘豆包的主要原料。 李玉雙:“這是粘大馇子,粘玉米磨成的馇子,這個就是奶白花豆餡,這個是我們的優(yōu)質大米,最優(yōu)質的,這個是我們這最早包豆包的大黃米,現(xiàn)在用量很小,來調配,這是江米,所謂的粘大米。這幾種米按照不同的比例放到一起! 粘豆包全部是手工活,在這些大嫂眼里都是些小事,可是他們包出來的豆包李玉雙卻不滿意。 李玉雙:“剛上來根本做不了,對我們產品都是有要求的,餡的大小都是一樣的,要求轉出來的大小,均勻程度,都得是一樣的。讓大家感覺到是機器做的,但實際不是! 工廠忙的時候有100多人,大家包出來的豆包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為了有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李玉雙想了不少的點子。 工人 李桂波:“攥實以后,里面放上豆餡。攥實以后,捏嚴攥緊,然后放在手心里。這時候手心一定要放平,角度應該達到360度角,轉大圈。轉大圈以后,光澤度也好,也特別圓,達到這種效果。” 李玉雙的朋友 趙月:“每個人都有一個人際關系圈子,玉雙有20個、30個、50個朋友,那么我還有30個、50個朋友,就著樣,慢慢的這個圈子越擴越大! 李玉雙變著法的要和趙月交朋友,因為他負責一家大單采購工作,兩人成為朋友后,趙月沒少幫忙推銷粘豆包。 李玉雙的朋友 趙月:“玉雙為人非常好,朋友非常多,我們只能利用我們的人際關系為朋友的事業(yè)出點力,積極地推介這個食品! 李玉雙幾乎用同樣的方法,與當地的很多家單位建立了購銷關系,2005年李玉雙在當地一年銷售50多萬元的粘豆包。 李玉雙的朋友 李長友 :“在鐵力這個地面上,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單位都吃過他這個粘豆包,包括我們單位都吃過他的粘豆包! 一直被認為上不了大雅之席的粘豆包,李玉雙當成點心賣,一斤3塊多錢的價格別人看著又吃驚又眼紅,李玉雙可不這么想。 李玉雙:“鐵力的銷量是有限的,必須要走出去,一些人不知道粘豆包,我不出去他們永遠不知道,我要讓不知道的知道,知道的能買到,這樣才能把市場打開。” 2006年李玉雙把眼光瞄向了省城哈爾濱,人生地不熟,集體采購難度大,進超市成本高,他發(fā)現(xiàn)哈爾濱的餐飲企業(yè)多,通過這些酒樓飯店代理銷售肯定是個不錯的主意,正陽樓是哈爾濱一家連鎖經營的百年老店,每天客流量2000多人的,可是怎么能讓人家接受粘豆包呢?與經理胡振寧的接觸中李玉雙發(fā)現(xiàn),大的餐飲企業(yè)對進店食品要求非常嚴格,李玉雙不是急著推銷自己的粘豆包,而是想辦法把正陽樓的經理請到了自己的家里。 李玉雙:“他把我這豆包寫在主食里,我感覺不顯眼,大家點不到那了。后來我想怎么能讓它引起顧客的注意,能不能把它放在名檔里,像點菜一樣點我的粘豆包! 正陽樓所有連鎖點都有一個點菜區(qū),擺放的都是酒店廚師的拿手好菜,為了能把粘豆包擠進這個區(qū)域,李玉雙又與廚師長交上了朋友,粘豆包和李玉雙的粘勁兒同樣讓廚師感到吃驚。 正陽樓酒店廚師長 瞿劍:“這個非常勁道,非常潤滑,香嫩潤滑,比以前咱農村做的豆包強多了! 粘豆包終于做為特色面點擺上了點菜區(qū)里,效果和以前也大不一樣,很多客人就是被粘豆包粘住。 顧客:“粘豆包是東北的特色,你也嘗嘗吧,好吃! 顧客:“我覺著它這個做的挺好吃的,比家里做的還要細膩一些! 顧客:“每次來我都會點這個,味道不錯! 現(xiàn)在東北已經有幾十家飯店代理銷售李玉雙的粘豆包,2006年粘豆包給李玉雙帶回來1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李玉雙的“粘勁”讓他創(chuàng)業(yè)成功】相關文章: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障礙11-17
成功創(chuàng)業(yè)指導11-20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捷徑02-28
校園創(chuàng)業(yè) 學生生意讓他成就創(chuàng)業(yè)理想11-09
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11-20
開啟成功創(chuàng)業(yè)之門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