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精選10篇)
案例分析題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資料,然后提出問題,在問題中要求考生閱讀分析給定的資料,依據一定的理論知識,或做出決策,或作出評價,或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意見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1
期望值過高
xx屆畢業生小王來自云南羅平,直到當年3月份他還未落實工作單位。筆者去參加國家醫藥管理局的供需見面協調會,順便將他的應聘材料帶去幫他落實單位。剛好羅平有一家制藥廠要他,專業對口,又是家鄉,然而他本人的擇業意向卻是:單位地點必須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單位、具體做什么工作都無關緊要,除此以外,什么單位都不考慮。在這種心態下,結果自然難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當前畢業生的擇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畢業生過于向往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鄉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們只注重經濟文化發達、工作環境優越的一面,而忽視了人才濟濟、相對過剩的一面,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而導致主觀愿望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這樣過分看重單位所在地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根據筆者對本校98屆畢業生的抽樣問卷調查,在衡量單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時,有92%的畢業生要選擇效益好、工資高的單位,超過85%的畢業生要求單位地處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的畢業生僅占2%。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2
自主擇業能力差
在學校今年3月份舉辦的小型招聘會上,畢業生小李的父母親在招聘會尚未開始時,就早早地到會場打聽單位的情況。招聘會開始很久以后,小B才姍姍來遲,并由家長陪同前往用人單位攤位前面談。面談過程中,小李發言的時間還沒有其父母多,結果談了一家又一家,最終仍一無所獲。
分析:小李的問題出在擇業過程中過分依賴他人,其實,依賴他人是難以選擇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的`,F在的畢業生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的生活一帆風順,沒有經歷過什么波折,再加上父母親的過分呵護,客觀上也培養了他們的依賴心理。這些畢業生大多缺乏主見,自我意識模糊,在擇業中常會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獨立進行擇業決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場上,父母代替子女,親友代替本人與用人單位洽談的場面屢見不鮮。難怪有用人單位對依賴性過強的畢業生說:“你本人都要靠別人來推銷,企業還能靠你來推銷產品嗎?”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3
信心不足,缺乏主動
畢業生小劉學習成績和其他方面條件都不錯,在就業的初期滿懷信心。但由于專業冷門等原因,找過幾家單位都碰了壁,結果產生了自卑感,在后來的擇業過程中表現越來越差,陷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用人單位那里,只能被動地問人家:“學某某專業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話都不敢講,最終未能落實就業單位。
分析:小劉的失敗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在擇業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對自己評價過低,喪失了應有的自信心,擇業時缺乏主動爭取和利用機遇的心理準備,不敢主動、大膽地與用人單位交談,也就不能很
好地表達自己。越是躲躲閃閃、膽小、畏縮,越不容易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這種心理嚴重妨礙了一部分畢業生正常的就業競爭,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較出色的畢業生也陷入“不戰自敗”的困惑。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4
自負而失敗
畢業生小D口才不錯,在與用人單位代表面談時自我感覺良好。一番海闊天空的高談闊論以后,當對方問他的'個人愛好是什么時,他竟得意洋洋地宣稱是“游山玩水”,結果被用人單位毫不猶豫地拒之門外。
分析:小D 的失敗是典型的自負心理造成的。自負在心理學上指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從而失去自知之明。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不少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總是自以為是;自負自傲,自以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夸夸其談,胡吹海侃,結果留給用人單位的是浮躁、不踏實的印象。試想,有哪家單位肯要一個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畢業生呢?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5
要求苛刻令單位無法接受
某名校畢業生與某集團公司經過雙選、面試考核,終于進入簽約階段,協議書首先由畢業生本人簽署應聘意見,該生在“應聘意見”一欄中寫下了以下6條要求:
。1)從事財會工作;
。2)每周工作五日,每日八小時工作制;
。3)解決戶口,提供單身住房;
(4)住房公積金、勞動保險、養老保險等相關支出均由公司負擔;
。5)每半年調薪一次;
。6)公司不限制個人發展(例如考研等)。單位鑒于以上條件不能完全答應,將協議書退回,并建議修雙后再簽。
最終,該生因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未能被錄用。
分析:該生未被上述單位錄用,根本原因在于所提要求過于苛刻。筆者曾與該集團人事部負責人取得聯系,了解以上條件為什么不能完全答應,該負責人說,這位同學提出的6條要求,有些我們是可以滿足,也應該做到的',比如:安排專業對口的工作,八小時工作制,解決戶口,提供各種福利等。但有的款項就無法答應,比如,每半年調一次薪,這種要求恐怕任何單位都無法答應。又比如“公司不限制個人發展”一條,從畢業生角度來看,提出這樣的要求可以理解,但從用人單位來講,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個人提高自身素質,但如果服務期內想考研就考研,不受單位任何約束,單位肯定是不能答應的。盡管這位同學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這種苛刻的條件我們是無法接受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6
就業協議有約束,簽訂須謹慎
xx年,作為北方某名牌高校的一名應屆畢業研究生,小峰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被某知名公司錄取。此時,小峰發現還有一家發展前景更好的單位也在招聘,于是他匆匆和這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書后又應聘了那家更有前景的單位。他認為反正就業協議不是勞動合同,對自己沒有約束力。
當小峰興沖沖地跑到原來簽訂就業協議的公司,請求解除就業協議時,該公司告知小峰,解除就業協議可以,但小峰必須按照就業協議的約定向公司交付違約金。面對不菲的違約金,初出校門的小峰真為自己法律意識的缺乏懊悔不已。
評析:
畢業生就業協議與勞動合同確實不一樣。學生簽訂畢業生就業協議的時候,仍屬于在校學生的身份,學生和招聘單位之間的關系還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業協議就沒有約束力。事實上,作為一般民事協議,畢業生就業協議雖然不受《勞動法》調整,但卻屬于《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
在平等、自愿等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畢業生就業協議受法律保護,任何一方無正當理由任意違反都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因此,大學生在決定簽署就業協議前,要認真對待就業協議的約定,特別是其中的違約條款,以免給自己造成損失。
與此同時,學校作為學生就業協議三方中的一方,應正確看待學生的違約行為。在目前的畢業生就業實踐中,部分院校出于學校聲譽等方面考慮,一般不希望學生在簽訂三方協議后違約,有的學校甚至規定不得違約或者違約后將不再給學生新的三方協議。學校的這種做法,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該說有一定道理。但人才的自由流動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也是一個學生作為公民所應該具備的人權之一。對于事關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就業問題,學校應給予更寬松的.選擇空間。當然,主張學校應該給學生更寬松的就業選擇空間,不等于鼓勵學生隨意違反三方協議。畢竟違約行為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因此,畢業生在簽訂三方協議前要三思而行。
此外,用人單位以過高的違約金方式變相強行留住人才的做法也是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的,對三方協議違約金的約定,各地可能有不同規定,但是對其上限作出規定則無異議,對違約金的約定應在合理的范圍內。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7
張小帥(化名),男,河南某學院英語專業大專畢業4年,在4個不同的城市換了5份工作,從事過醫藥銷售、保險、教師等職業。目前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處于迷茫狀態。
學生分析:這是一個大學生在職業初期缺乏規劃導致職業發展混亂的典型案例。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也一定要有一個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和計劃。在職業發展上,沒有計劃其實就是正在計劃失! 職業規劃師首先分析了張小帥過往的職業經歷。由于在職業初期缺乏規劃,跳槽過于隨意和頻繁,這導致了他的內職業生涯缺乏積累。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指出:內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項職業時所具備的知識、觀念、心理素質、能力、內心感受等內在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而相對應的外職業生涯則是指從事職業時的工作單位、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職務、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外在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內職業生涯的發展直接決定和制約了外職業生涯的發展。所以,對于像張小帥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去片面追求高薪、好職位、好環境等外職業生涯,而是要在做好職業定位和規劃的前提下去可持續地積累自己的經驗、能力等內職業生涯要素。脫離了內職業生涯去發展外職業生涯就像水中撈月一樣不切實際。
接著從性格類型分析結果上看,張小帥的性格類型是內向、感覺、情感、判斷型,這種性格類型的特點是比較細心、感情豐富,同時有管理方面的潛力。
較適合從事、也能讓他有滿足感的工作是掌握一項技能去幫助和服務別人,如教師、客戶、銷售、外貿等。
其實,張小帥從事過的教師這個職業從職業性格類型分析上看是比較符合要求的,但是職業規劃師不僅要考慮當事人的性格因素,還要綜合考慮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等因素。從測評結果和自述的情況上看,張小帥是一個企圖心很強的人,他希望自己能擁有很多的財富從而讓社會認可自己的價值;而從職業興趣測試的結果上看,他的職業興趣類型是事業型,適合從事的典型職業有:推銷員、銷售經理、企業家、政治家等。這樣看來教師這個職業可能無法長久地引發張小帥內心的激情和驅動力。
另外,從個人優、劣勢分析和職業競爭力上來講,張小帥目前比較明顯的`優勢是他所學的英語專業和一口流利的口語,但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學歷社會當中,他僅有的大專學歷又成為了劣勢。另外,過往頻繁跳槽的經歷也會成為他在面試時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硬傷。所有的跳槽從經濟學上講都是有機會成本的,跳槽后你損失的可能是經驗的積累、企業已有的信任度和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最終,在綜合分析了張小帥的自身情況、行業職業信息,以及各地區職場的比較優勢之后,在職業規劃師的一步步引導下,張小帥自己悟出了結論:即到江浙沿海外貿活動頻繁的二線、三線城市開始從事外貿工作。在這些地方對外貿人才的需求較大,以他的英語專業和口語優勢比較容易切入。具體的發展策略是先考取外貿單證資格從外貿的跟單開始做,熟悉流程和產品后再轉成外貿業務。在工作5-8年積累了一定的外貿客戶、人脈、經驗基礎,自身條件比較成熟的時候可以考慮自我創業。但是在這之前一旦選定了行業和企業就不要隨意變動,要沉下心來、排除干擾,一心一意地在外貿領域積累自己的內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發展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或者頻繁地跳槽直到找不到方向,除了自身的職業心態和職業心理素質需要調整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職業初期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策略。有了明確的發展策略,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將不再迷茫!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8
加拿大留學麥科文大學就業狀況分析。麥科文大學--西加拿大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學院,2009年9月24日正式更名為麥克文大學。麥科文大學是一所受認可的加拿大公立大學。大學在校生達五萬人,一百六十多個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優良,學習氣氛濃厚。麥科文以其優質的課程、小班授課、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以及合理的`學費等特色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同時又與北美名校阿爾伯特大學互為姊妹院校,被認為是開始學院或大學學習的一個理想選擇。
就業機會
求學期間在校園工作
留學專家指出,麥科文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很多在校園工作的機會,主要是在圖書館系統、餐飲點和校園的其他部門,就讀于任何課程的國際學生都能夠申請這些工作。
求學期間在校外工作
校外工作計劃允許國際學生在校外的任何地點從事非全職工作,每周不超過20小時。要想滿足申請條件,國際學生必須已經修完其課程的頭6個月,保持全日制學習量并且達到課程的各項要求。這項聯邦政府與省政府的聯合計劃給麥科文大學的國際學生帶來了好消息,因為他們可以在賺取收入的同時獲得有價值的相關工作經驗。
國際學生畢業后工作許可
加拿大政府對在阿爾伯達省畢業的國際學生啟動了一項畢業生工作計劃,國際學生畢業后政府給予2年的工作許可。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9
一、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總體就業形勢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主義市揚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正猛烈地沖擊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大學生就業在社會轉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總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1.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形勢嚴峻
自從2000年以來,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xx年畢業生的人數是20xx年的5倍多。據教育部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73%;2005年畢業338萬大學生,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6%;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全國大學生就業率為76.69%。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平均就業率達到70%;2008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為559萬,大學生就業率為70%;2009年高校畢業生611萬,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4%;20xx年的大學生畢業生630萬,截至7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60萬,在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劉延東表示,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7.8%,連續9年保持在70%以上;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700多萬名中專、職高、技校等也將集中進入就業市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將會集中顯現。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加上往年沉淀下來的畢業生,大學生總體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雖然這幾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基本持平,但由于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所以絕對數在增加?梢灶A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會減弱。
2.存在結構性“供過于求”的現象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目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仍然是供不應求的。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結構、職場、經驗準入要求等市場需求因素發生的變化與大學生適應這一變化所需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職場經驗,就業觀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專業人數分布不匹配,引發了職位空缺和失業并存現象。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局面并不是真正大學生太多了,而是結構性過剩,也就是勞動力供求結構不一致,導致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如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學生素質和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大學生就業觀念滯后,區域結構性矛盾等。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成因分析
1.勞動力總量供過于求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特別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形成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較高,給社會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壓力。此外,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而出現的農業勞動力大規模轉移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用人單位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勞動力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總量增加,大學生就業市場進一步由“賣方”走向“買方”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據教育部統計,20xx年只有145萬高校畢業生,而20xx年達到了660萬,10年間增加了515萬,而且每年還有部分未就業的往屆畢業生也會加入到求職隊伍中來。大學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由“供不應求”轉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學生就業市場化,價格機制在就業市場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而現在社會高等教育高增長率、社會總就業形勢緊張和勞動力市場是嚴重分割的。高校擴招由于速度過快、增幅巨大,大學生供給短時間內爆發,超過社會經濟增長水平和速度,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崗位與大學生的供給不平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失業,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3.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就業機制不完善
隨著國家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制度改革,畢業生擇業由計劃分配體制的統包統分變成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繳費上學、自主擇業的就業體制所取代,但市場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一個真正公平、競爭、擇優、有序的就業市場尚未建立。一方面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作用,用人機制不夠健全,人才流動機制還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就業市場不規范,勞動力要素的配置還未達到優化。在畢業生覺得“一職難求”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感嘆很難招到滿意的人才。
4.經濟結構變化使大學生就業呈現結構性矛盾
產業結構與勞動力供給結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兩者的關系通過不同產業、不同行業的不同職業崗位和教育培訓的學科專業設置來連接。當職業分類發生變化時,教育培訓學科分類也應及時調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我國產業結構急劇變化,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經濟結構調整、新技術應用于生產等原因,對勞動者的工種、技能、知識、經驗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帶來勞動力結構和知識技能結構的相應調整,引起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而我國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穩定性、滯后性,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滯后與變動的產業結構之間的錯位,造成現有勞動力不能適應這種要求,加劇了失業與崗位空缺并存的現象。
5.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就業出現結構性矛盾,包括專業結構、地區結構等。在專業結構上,存在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急劇增加,許多高校仍然沉溺于計劃經濟的慣性之中,尋求市場和信息觀念不強,并沒有根據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導致學校專業設置、教學方式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加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快于高校對人才的培養速度,形成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導致過去的熱門專業現在有可能變成了就業“困難戶”。另外,一些高校專業設置有較大盲目性,追求專業齊全,不注意專業設置與市場的緊密結合,造成一些專業供過于求,畢業生缺乏競爭力,部分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進入社會后適應能力不強,找不到學以致用的崗位。從地區結構看,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就業渠道比較暢通;而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不太好。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就業難的問題除社會的客觀原因外,也與畢業生自身的觀念跟不上形勢有著密切關系,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差,是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畢業生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又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卻好高鶩遠,缺乏對社會合理的認識和找準自己的定位,就業觀念偏離就業現實,很少考慮自己的期望是否脫離現實,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發展,不是從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性格出發,而是無的放矢、隨大溜,盲目樂觀,嚴重脫離客觀實際,所以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和工作。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路在何方?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困難存在的諸多原因,需要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大學生、市場、高校、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協調與合作、共同行動。
1.政府應加強引導,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做好宏觀調控,主動采取多種措施拓展就業機會,給大學畢業生創造一個比較平等的競爭擇業環境。
2.大學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提高綜合素質,轉變就業觀念,走向市場。
3.高等學校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人才培訓方向,進行相關專業設置的市場導向,與企業相對口,注重對實踐操作應用能力的培養,不斷增強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教育部20xx年11月21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指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建立并完善就業狀況對高等教育的反饋機制。
4.社會要完善就業市場。一方面通過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和利益驅動,促使勞動者主動延緩就業,以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勞動力市場,提高人力資本的投資效率;第三,加大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增強勞動要素流動性。20xx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就業規劃(20xx-20xx年)》指出,“加快人力資源配置領域的改革進程,逐步消除人力資源市場城鄉分割、地區分割和身份分割,促進城鄉各類勞動者平等就業。加快推進勞動力市場與人才市場的統一和改革進程,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和提供公共服務、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中介組織規范服務的市場運行格局,推動形成規范的管理制度和靈活的市場運行機制。建立人力資源市場監測體系,完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加快人力資源市場法制化建設!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 10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所以寒假和同學走訪了幾個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會場以及人才中心,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己未來可以不經奮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就大學生就業的幾個熱點問題,總結如下:
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學生需求方面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區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6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系,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么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后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再次,我覺得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提供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么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呢?據調查: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后,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后,對于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現在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后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一定標準并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大量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F在,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F在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對于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
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置;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注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注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后。銀行應當積極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
【大學生就業指導典型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典型案例分析12-04
典型創業案例分析(精選32篇)04-07
最具勞動爭議的典型案例07-31
面試案例分析02-18
求職案例分析07-28
大學生常見求職陷阱案例分析11-10
大學生求職陷阱案例分析201611-21
案例點評職場新人典型表現11-04
求職陷阱的案例分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