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于化工就業化教改分析參考
一以市場為導向,改革教育體制
企業對教育質量的滿意程度,是檢驗高校辦學的核心指標之一,是專業前進的動力,高校不能在封閉的情況下求發展,應面向學生就業,以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為目標。鑒于此,高校應改革教育體制,實施“校企聯合”,加強校企合作,即邀請用人單位直接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聽取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的反饋信息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參考他們有價值的建議,及時調整教學;同時,可以將實訓課程放到企業中去,讓學生盡早了解企業、認識社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可以開展“訂單式教育”,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定向培養學生,為企業輸送人才,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
二整合教學內容,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
傳統教學計劃的制定,沒有深入研究市場,僅從教育者的視覺角度,分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四類規定修業年限內要學習的課程,培養的畢業生往往與時代脫節,崗位技能水平較低,甚至低于熟練的技工。高校應整合教學內容,由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轉變。首先,修訂人才培養計劃,以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從崗位群分析入手,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源于實際,服務于實際。第二,在保持課程理論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同時,開設“工程”選修課,這里所說的“工程”是指當前市場上某種新穎實用的化學工藝,這類課程具有時效性強、靈活、可隨時調整等典型特點。高校增設這類課程,根據市場變化、崗位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能動性
高校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十分欠缺。高校應改革教學方法,采取“探究式教學(Inquiry-Teaching)”,即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這種新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不是僅僅被動的接受知識。
四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領域內的重大發現和發明都離不開化學實驗,化學理論的驗證、應用、評價等也有賴于實驗。同時,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素養、基本實驗技能、獨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等具有重要的意義。[6]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學人才的智力因素由動手、觀察、查閱、記憶、思維、想象和表達七種能力組成,而這些能力都可以在實驗室中得到全面的培訓,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化學教育的有效形式”。然而目前,很多課程仍停留在以“教師傳授”為主,課堂講實驗,黑板畫實驗,學生動手機會少,提起理論頭頭是道,但實踐能力不足。相反,用人單位招聘時,越來越重視工作經驗,因此,高校教育改革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程實踐以及實習環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中國,創新教育還處在萌芽中,需要大力倡導和扶持。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Leder-man博士說:“我碰到過很多中國學者,我也有過好幾個來自中國的研究生,我感到他們很勤奮,有很扎實的知識基礎,相當不錯。要說不夠,那就是少了一些idea”;瘜W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也是如此,在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顯得明顯不足。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基地,高校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地點是實驗室。然而,傳統的化學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典型的操作過程與機理,完成基本的實驗操作、實驗數據處理和實驗儀器的使用等技能訓練,但這種模式很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實踐課程應增加“設計性實驗”,即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去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7]
【對于化工就業化教改分析參考】相關文章:
對于物聯網工程就業前景分析02-28
光源與照明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參考12-19
2014電氣自動化就業前景及就業方向分析11-16
澳洲留學選擇專業建議及就業分析參考02-27
金融畢業生就業方向分析和要求參考11-24
簡歷對于就業的重要性02-2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分析03-26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1-14
就業情況調查參考01-24
繪畫專業就業分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