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的三大難題以及解決辦法
2006年,413萬大學生畢業,其中120萬沒有找到工作;2007年畢業大學生495萬,保守估計,將會有150萬大學生當年找不工作。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十分嚴峻的經濟和社會難題。那么,難題的關鍵點在什么地方?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首先,全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非常不足。從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結構看,黨政機構進人受到嚴格限制,“十一五”期間650萬公務員的規模不得再增加;事業單位3000萬人正在面臨精簡改革;國有和集體經濟職工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13000萬人減少到了目前的3000萬人;外資等企業由于工資增長和社保征收,勞動力成本在提高,加快了資本和技術替代勞動力的速度;從2007年1-5月情況看,惟有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實現了當期新增就業的93%。但是,對大學生的吸納能力與大學生供給相比,也顯得十分有限。
從未來創造就業機會領域的發展趨勢來看,黨政事業與企業比較,大量的工作崗位在企業;大型的資本密集的企業與勞動密集的中小企業相比,后者將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從總體上講,大學生中的大部分到黨政事業、國有集體經濟、外資大中型企業就業的局面將會一去而不復返。從這個趨勢看,大學生就業難,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每千人微型和中小企業太少。按一般的規律,一個國家企業的99.6%以上是微型和中小企業,每個企業就業的平均人數大體在10人左右,一個國家70%-80%的勞動力在微型和中小企業中就業。發達國家每千人50個企業左右,發展中國家每千人企業在20-30個,而我們國家2004年按照國家統計局普查的實際運營的法人企業只有350萬戶左右,再將平均就業人數只有2人的4000萬個體工商戶,以一個企業從業10人折算為800萬個企業,13億人口中,每千人也只有8.8個企業。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也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一個國家每千人企業數量太少,結果必然造成高失業。
中國微型和中小企業少,除了歷史上限制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原因外,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在實際發展戰略、管理體制和經濟政策上,強調做大做強,上規模、上檔次,而忽視甚至歧視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大學生們學非所用,如果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特別旺盛,其實可以通過進入用人單位后的再學習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不足,即使大學畢業生學能滿足所用,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也會有大量的畢業生失業。
其次,大學生的供給結構不合理,而且,向社會供給的大學生不能通過其畢業后的創業進一步創造對畢業大學生的需求。從社會需要的結構來看,一是本科生供給太多,職業技術畢業生供給太少。許多國家初高中畢業生分流,本科與職業技術教育的比例各為50%左右。而受中國官本位文化和地區教育升學率的引導,中國絕大部分學生往本科教育擠,致使本科畢業生大大供過于需。二是本科生中適應黨政、事業、國企專業的太多,而適應社會其他企業需要的太少。我們過去的大學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黨政、事業、國有企業干部。上世紀90年代后,黨政事業單位已經人滿為患,國有企業從大量需要政工和技術干部,到90年代中期開始減人。然而,為黨政、事業和國企服務的大學教育專業結構調整較慢。三是培養的大學生中,適應單位就業型的太多,而能自主創業型的太少。發達國家本科生畢業后,自主創業的達20%左右。中國本科教育缺乏創業性、創新性、實踐性、案例式教學,許多企業反映,招進的大學生適應和應變等能力很弱,特別是本科畢業生創業比率僅為1%,每年大學生自主創業帶來的就業機會不到50萬。如果500萬大學生中有20%的能自主創業,一帶十就業,就可解決全國每年全部所需就業勞動力的42%,即可解決1000萬人的就業。
針對一些地方和專業大學生就業工資很低的現象,有人認為,現在大學生就應當是普通勞動者,工資低是正常現象。我認為,這種看法有些輕率,有待于商榷。從人力資本投資與收益分析,高中到大學畢業,全部人力投資在15-25萬。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的工資與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民工工資一樣,那么,從成本收益方面講,大學教育是極不合算的,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且根本沒有必要辦這樣多的大學。
再次,大學生創業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很不寬松。大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是有風險的,如創業項目的市場把握不準,創業經驗不足等等風險。但是,在中國大學生畢業后創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體制和政策風險。大學生創業和就業,基本上沒有優惠政策;或者有的地方雖然制定了暫時(如一兩年)的優惠政策,但是各個部門并不執行,執行了,過一兩年也就沒有了。具體來說,一是在中國沒有非登記僅備案的創業制度,也不允許非正規創業,在住宅中興辦企業基本上不允許,創業的資本規模門檻較高,設置的其他各種標準門檻也較多,微小資本起步創業很難。二是中國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稅收沒有優惠,而且工商、城管、交通運輸行政、衛生防疫、質監等等十幾到二十幾個政府部門和行政性事業機構執法、收費和罰款的項目很多,稅費負擔相當沉重,有時創業者所賺的錢還不夠交這些部門的稅收、收費和罰款。三是大學生創業基本上融不到資。中國每萬人銀行數量遠低于美國、日本和歐洲,也低于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銀行數量有限,都是縱向和塊塊大銀行,主要是向有政府背景的項目、大企業項目、資本密集型項目等等貸款,而基本上不向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特別是不向創業期的投資人貸款。從這樣三個方面講,中國是大學生群體等創業者從事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創業的高體制風險國家。
一些大學曾經邀請我去大學給大學生們作創業報告,我都回絕了。因為我特別害怕上述體制性風險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創業的無情打擊。假如我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一個大學生從父母那里湊了10萬元錢,開辦了一個微型企業,還沒有怎么經營,政府各部門和各行政性事業單位都來執法,都來收費和罰款,最后倒閉了,10萬元本錢賠光了,即使大學生不怨我,我心中也覺得對不起學生和家長。因此,在中國創業體制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不宜盲目鼓勵大學生去創業。
現在,是到了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了。
一是需要真正改革政府各部門的行政、管制、執法等機構和其一系列規定,對個體工商戶不再進行注冊登記,實行備案制;降低各類微型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等規模和其他標準門檻;對住宅區別對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一些適宜在住宅中經營的創業者,應當予以備案和登記;清理、合并和規范政府各部門和各行政性事業機構的執法;對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采取教育、引導、培訓等措施,從幫助其創業的善意出發,規范其經營,從而形成一個能鼓勵和幫助大學生創業和就業的政府管理體制。
二是工商、質監、城管、交通行政、衛生防疫、消防、環保、公安、交通安全等部門,其行政、執法和司法,由財政撥款供給,廢除其收支兩條線、超收獎勵、罰款分成的體制;個別需要收排污費和罰款的,其收入全部進入國庫,與其獎勵、工資、辦公條件無關。
三是銀監會應當以人為本,本著為日益嚴峻的大學生等群體就業形勢著想,對鄉村、集鎮、城市社區銀行網開一面,讓其積極發展,使全民創業有融資渠道。
總之,政府各部門和一些行政性事業機構,需要從大局出發,克服部門利益,清理尋租設置,特別是清理合法但極不合理的收費罰款項目。銀監會也不能為了便于自己監管,抱有銀行越少越好、越大越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向孟加拉的尤努斯學習,積極促進銀行業的競爭和發展,積極發展小額信貸,為失業大學生和其他弱勢群體的創業融資服務。通過各方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寬松的體制環境,解決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中大學生創業和就業難這一令人頭痛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的三大難題以及解決辦法】相關文章:
解析女大學生的六大就業難題11-11
灰色技能能解就業難題嗎?12-04
藥學畢業生的就業難題11-13
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需降低教育成本11-19
應屆生難題:擇業還是就業?02-16
請問生物技術未來的就業前景以及就業方向07-23
關于在新加坡留學就業狀況以及方向11-27
應屆生難題:擇業還是就業?_求職故事11-28
大學生自主創業難題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