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成功不可不發呆
思考達到了發呆,發呆以后做出重大決定,實現職業轉移,仍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無所思,無所求。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要走什么樣的人生路,從事什么樣的職業了。而如何思考,思考什么,一直伴隨著我們職場所有的成功與坎坷。
通用電氣的前CEO韋爾奇先生,出了一本《贏》后,又印了一本《贏的答案》,里面有許多關于職場設計的篇幅。有位捷克的學生問,我17歲,要上大學,將來要從事商業活動,我是不是應該學習葡萄牙語。英明的韋爾奇先生與世界上所有英明的企業家一樣,語重心長地說:學習葡萄牙語肯定對你有幫助,但是你真的應該學習漢語,因為等你畢業的時候,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語言只是一種手段,韋爾奇先生真正的建議是,不管你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職業,你都要走一條“展露你的才華,釋放你的熱情,感動你的靈魂”的路。這三點中做到一點還算不太難,要三點都做到,恐怕只有像韋爾奇先生這樣的超人才行。
有人問戴爾電腦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如果讓你倒退回1984年,你還會再次做出當年的創業選擇嗎?戴爾說:“肯定不是做計算機組裝業務。”戴爾先生比較實在,要是中國的老總們,為了股市也肯定會說“我們的行業仍然處在最好的時期”。
對于創業和職場發展來說,最難的就是預測將來,又容易又難但是最現實的就是干起來再說,干一段時間后,你再看這份工作能不能“展露你的才華,釋放你的熱情,感動你的靈魂”,當然還應該再加上一個“滿足你的物質需求”——掙足夠的錢。
其實有時問題并不復雜,簡單的標準就是,你想不想去上這個班,F在企業家也好,公司老板也好,你不用吹你的企業文化多偉大,得到了多少企業公民獎,你就是讓人問問手下的員工,每天早晨起來想不想去上班就行了。
當然人為了實現目標,往往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么在幾份工作做起來之后我們就要思考,到底適合不適合我,要不要再做下去。
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先生,當年在創建這個企業之前曾用了一整個春節思考,用他的話說就是發呆,在上海紹興路的漢源書店一坐就是7天,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思考如果超過了一定的時段,就可定義為發呆,你在一個地方不動窩待8個小時,就是發呆。
但是江南春先生的發呆,其實是思考之上的一種冥思,是思考的更高境界,且不脫離現實。人家就想,我苦苦做這么一個廣告公司,掙了一千萬,兩千萬,又怎么樣呢?下一步怎么辦?應該有一個新的模式,新的冒險。于是就有了分眾傳媒,于是全國人民就開始在電梯里和各種生活的角落遭到廣告的轟炸,納斯達克又成就了一個新的中國傳奇。
可是你去看看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的職場轉折,一般都是回到原地。你對工作不滿了,跟老板吵架了,想明天就辭職,但是家人勸朋友勸,說你工作多讓人羨慕呀,你老板確實很變態但其實本質還不錯,你辭了這份工到哪里去找這般收入好上班離家又近的活兒呀。
所以,你真的要轉折,真的要思考,你就得像江南春先生那樣發呆去。排除干擾,好好發呆,然后一舉殺出山去。
當然,思考達到了發呆,發呆以后做出重大決定,實現職業轉移,仍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無所思,無所求。
這個問題我研究了多年,在我開始懷疑是否自己游離于非現實的幻境,生活中忽然出現了真實證據。我的大學學長老傅,職場經歷風雨無數,現在是上海某大型企業副總。老傅去年開創了一項活動——西湖走路。每個月的一個周末,老傅乘早上7點45的動車組從上海至杭州,從火車站出發步行前往西湖,沿湖西行,經靈隱,訪龍井,過虎跑,再回湖邊南山路,一路走回火車站,時長8小時,中午僅在楊公堤進簡餐,嚴冬、春天、39度的酷暑,老傅一次次走過來,偶有走伴,但陪走一次后都堅辭不再,老傅仍樂此不疲地堅持,也不斷有支持和崇拜者通過老傅的博客在網上和網下聲援。
我們都知道萬科的王石先生登山,好利來蛋糕的羅紅先生情迷非洲動物,但像老傅這樣高級商務人士自我涂炭卻不多見。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問:
“老傅,沒有一個紅顏知己一直跟你走下去?”
“你一路走一路想什么?”
老傅笑而不答。在我看來,老傅是受制于思考的負擔,不得不將過于沉重的思想通過物理消耗的形式予以揮發,并形成新的思考空間。
梵高說:“我越是理智分裂,越是虛弱,就越能進入一種藝術的境界!
天才是如此,天才的意境也是如此,你越是接近癲狂和匪夷所思,你往往就越接近思考的真諦。當然,在老傅西湖暴走的事實后面,其實還隱藏著一種職場也好人生也好,那令我們激動和追求的東西——無限的可能。
【職場成功不可不發呆】相關文章:
職場禮儀不可不知11-24
在職場中,不可不知的職場禮儀11-07
跳槽學問,職場人不可不懂11-13
職場成功方法11-15
職場某些游戲規則不可不知11-11
求職時不可不知的職場面試禮儀11-20
職場人不可不知的跳槽學問_綜合指導11-29
不可不知的職場禮儀-辦公室禮儀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