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0.7%畢業生就業”調查為啥不受待見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7%,較上一年的87%提高了3個百分點。
這本是一個好消息,然而,網友的跟帖卻幾乎是一邊倒的質疑、不屑和反感。
屢創新高的高校就業率不受待見,根本原因恐怕在于人們對其真實性與科學性沒有信心。金融危機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就業難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其次,政府部門與民間對“就業”的概念認知有巨大差異。要統計“就業率”,必須首先弄清楚什么叫“就業”。如今用工和就業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多年前已將“靈活就業”作為就業的一種重要形式。但很多普通人的就業觀仍停留在高等教育精英化的階段,他們只把到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大學生算作“就業”,或者把“就業”的概念界定在“工資穩定、職業穩定、老有所養”的“工作”范疇,而把在非公企業、中小企業的“合同”就業,尤其是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視為沒有就業。而教育部現行的畢業生就業率統計辦法中,就業形式則包括“簽訂就業協議書、簽訂勞動合同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藝術類自由職業)、定向委培、升學、出國(境)和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等7種。
政府部門這種寬泛的就業統計與民間實惠的就業認知形成落差,超過九成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受質疑便不足為奇了。
其三,對功利化高校就業率失真的慣性反應。在現行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下,就業率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高校發展的生死線。僅畢業生就業情況與高校未來發展掛鉤的項目就多達18項,如年度招生計劃、專業設置、高校評估、經費核撥、新增學位點審核等等,任何一條都舉足輕重。這就讓一些高校為抬高就業率不惜弄虛作假。事實上,“注水”“虛高”“被就業”這些詞匯,早已是高校就業率公開的秘密。人們對超過九成的高校就業率表示質疑,未必有真憑實據,只不過是一種基于經驗的習慣性判斷而已。
公布高校就業率的本意,是倒逼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育改革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銜接,但現在,它在很多時候卻成了高校炫耀業績、追逐功利的工具,如果人們只是把高校就業率當作不必較真的數字游戲,就不能不說是這種評價制度的悲哀。改革依靠高校自報的現有統計模式,還是任由畢業生就業率這樣被質疑下去,已經是一道必須作答的選擇題。(張玉勝)
【“90.7%畢業生就業”調查為啥不受待見】相關文章:
調查報告之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08-19
職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9-19
就業調查問卷04-23
專業就業前景調查08-20
關于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模板08-19
應屆畢業生就業調查:癡迷金融業08-08
高職院校就業調查就業不難但優質就業不多見08-17
就業調查-北京最“排外”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