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貿易平衡:壓出口?促進口?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采取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開征加征部分商品出口關稅、限制加工貿易,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鼓勵進口等措施,在進出口貿易環節采取“組合拳”(或許稱之為“集束炸彈”更準確)“壓”順差已一年了,效果如何?今年1~11月累計貿易順差為2381.3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34.2%,全年持續順差已成定局。這不是說這些壓出口、促進口多管齊下的措施不起作用,而是在短期內不可能立竿見影。新的一年即將開始,為此,人們還會問,貿易平衡:是壓縮出口?還是擴大進口?我國單方面采取壓縮出口、擴大進口的這些措施并沒有扭轉貿易順差的狀態,這說明貿易順差的潛能不是短期形成的,不是中國單方面造成的,中國實現貿易平衡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做到的。一個國家全面地主動地壓縮出口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全面擴大進口,甚至給予進口補貼,國際貿易史上也無國家這么做,因為對進口補貼是讓渡本國國民的福利。僅從經濟因素看,我國貿易順差短期內不能扭轉是經濟和市場規律在起作用。一是我國多年來實行出口導向戰略,許多生產企業發展戰略和產品就定位為出口,或者說是我國經過多年努力才形成的產業優勢;二是大部分外資在我國投資設廠,就是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源以及各種優惠條件,把其在本國不能再繼續生產的產品或部分半成品轉移到我國生產,其產品必然要回銷到母國或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或者說把生產轉移到我國是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的一環,不可能在短期內把此產業鏈切斷。不是說中國是“世界工廠”嗎?“工廠”能自行消化生產出來的產品嗎?這是國際分工所必然形成的。三是我國內需發展緩慢,國內市場有限,消化不了已形成的龐大產能。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收入不高,而教育、醫療、住房等價格不斷上漲,百姓要儲蓄來應對,不可能放開消費。擴大進口,要有國內市場的需求,我國需要的技術,歐美國家不予出口;進口資源類產品,被西方國家視為“中國威脅”。因此,我國的貿易不平衡,其他國家是有責任的。擴大進口的問題應交給市場去選擇和決定,而政府要做的是努力說服歐美國家放松對我國的技術出口限制。其次是臨時降低某些經濟建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的商品的進口關稅,即采取暫定關稅稅率。壓縮出口,要視國內產業的承受力,要“軟著陸”而不能“硬著陸”,如果出于某些國家對我國貿易順差的關注而對出口采取急剎車,可能會對出口企業造成渠道和客戶的喪失,投資的損失,工人的失業,稅收的減少,影響經濟發展。一旦出口企業失去國際市場份額,未來再想重新取得,可能事倍而功半。因此,抑制出口、限制加工貿易應僅以“兩高一資”產品為限,而且微觀操作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采取的政策要“精確制導”,不要“誤傷”。僅在進出口環節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采取降低出口退稅或加征出口稅僅是治標,不易治本,而且降低出口退稅會授人以柄。我國應當盡快改革資源稅和開征環境稅,既從源頭上抑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又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環保水平和資源保有量。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也在提高,我們應順應國際環保潮流,考慮國民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和福利,利用較長期的貿易順差的難得機遇,適時調整出口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因此,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應是解決貿易平衡的一個突破口。要實現我國貿易平衡,在貿易層面上,擴大進口和壓縮出口應繼續兩手抓,但僅在進出口環節采取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它涉及宏觀經濟政策,比如金融、稅收、社會保障等,要從不同的層面著手。無論是壓縮出口,還是擴大進口,或者調整出口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都要以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以保持我國經濟和外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貿易平衡:壓出口?促進口?】相關文章:
中印貿易年增長逾五成 中方將擴大從印進口11-24
2017上海注冊進出口貿易公司流程及材料02-19
2017年進出口貿易公司注冊流程及材料11-08
創業促就業材料02-25
假日中的平衡經濟11-11
追求人性與制度的平衡11-14
工作壓力 越壓越有力?11-11
工作和生活如何合理平衡11-20
職場秘籍:如何平衡事業與生活11-14
工作與生活應該如何去平衡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