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博士生求職綜合癥:我們總是高處不勝寒
向往自由穩定的工作
4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在學校里一口氣呆了十年的欒文英終于到了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時候,不過,這段時間她似乎還沒怎么就找工作的事開始動作,“博士生就業面比較窄,不是高校就是一些大企業的研發部門,多數都集中在下學期,所以現在先看看再說。”欒文英說,作為一個女博士,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為工作發愁,她覺得找工作沒問題,只要你要求不是太高。欒文英告訴記者,她想去高校工作,雖然工資不高,有時甚至比不上本科學生,但是薪水已經不是她的第一目標,“勞動和產出是成正比的,去那些外企太累,我比較向往一種自由的工作狀態,所以我選擇高校。”
據了解,和碩士生、本科生比較起來,博士生現在最大的壓力是畢業,博士生畢業論文答辯越來越嚴格,今年實行匿名制,而且只要有一個老師不給你過,就難以畢業。
心態平和的欒文英雖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但卻反映出時下的博士生就業并沒有到了那種被一些媒體炒作得甚至不如本科生、碩士生的地步。記者在中國人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看到,博士生的就業率仍然是該校最高的。
該中心的費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開設的就業咨詢室,最常光臨的是碩士生,而博士生基本上沒有來咨詢的。很多博士生認為,因為年齡較大,在就業的心態上也要比師弟師妹們成熟,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博士生在就業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
經驗之談
可以考慮去民營企業工作
張大鵬(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現供職于某民營房地產公司):我們畢業的同學大多數人還是瞄準了高校和國家機關,其實博士生應該考慮一下民營企業,尤其是那些有事業抱負的人,民營企業的活力以及對人才的尊重程度更高一些。以我為例,我給企業創造的效益多,他們給我的也就多,這點在機關很難得到完全的體現。
博士生要多實習
馬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因為我是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在學校里學習了很多年,后來我在找工作的時候就經常受到過這樣的質疑———你是不是只懂得紙上談兵?在一些用人單位看來,博士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一直是一個弱點,其實我認為這是他們的誤解,而作為畢業生,我覺得有必要增加自己的實習機會,同時把這點在簡歷上突出地表現出來。
臨床表現
博士生求職也要注意“并發癥”
癥狀1:我們被冷落了
王鵬(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博士生的人數相對較少,學習的地點和時間又較分散,無論從網上還是畢業生就業招聘會上,為博士生提供的招聘信息都是寥寥無幾。
處方:博士生就業信息少是正,F象
張老師(華南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博士是研究型人才,這決定了社會對博士的需求肯定不會像本科或者
碩士那么多,企業用人很務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過信息雖然少,但競爭也相對較少啊。
癥狀2:讀了博士“騎虎難下”
李妮:(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一個月前,我參加了北京市高級人才招聘會。我有些苦惱。第一是就業面狹窄,不是進高校任教就是進大型企業。而自己想去的一些企業并不需要博士。第二是薪水,讀了博士就好比‘騎虎難下’,沒有一定的待遇水平,似乎“說不過去”。
處方:加大課外實踐
沙偉(碩力咨詢公司咨詢總監、職業規劃師):一些博士雖然水平較高,但知識結構的實用性和復合性卻很差,有的博士就是因為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弱,在實際崗位上不能很快勝任工作……博士在讀書期間一定加強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和專業相關的其他知識。
癥狀3:抱怨聲音比較多
李妮:很多公司不愿招收太高學歷的學生,說博士生的年齡和價值觀已經趨于成熟,不太具有可塑性;還擔心在公司呆不住,很容易跳槽。我覺得,這些用人單位對于博士生存在一定的偏見。
處方:多從自身尋找問題
沙偉:作為求職過程中的弱勢方,還是應從自己這方面多尋找一些問題,過多的抱怨可能會導致心態失衡。我覺得首先要保持信心,其次要明確自己最適合干什么。此外,在面試時要盡量展示自己的一些實踐經歷;還有不要太在乎單位“級別”高低,薪水多少,關鍵是要工作順心,具有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癥狀4:不修邊幅的博士生
孫海濤(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我讀的是計算機編程專業,照理說這是個很吃香的專業,可最近面試了幾家IT公司,卻都吃了“閉門羹”。可能和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有點關系,原來以為用人單位應該只重視內在的呀……
處方:重視細節
許軼(就業指導講師,《剪裁人生》、《求職勝經》作者):作為用人單位,它面臨的應聘人員是非常多的,一天之內面試上百人的時候并不在少數,對于考官來說,他對面試的內容很容易疲勞,所以他會特別重視一些細節。
()
【博士生求職綜合癥:我們總是高處不勝寒】相關文章:
為何總是遭遇“面試死”09-22
博士生自我鑒定05-06
博士生返鄉筆記原文01-07
博士生專家推薦信10-24
博士生面試自我介紹10-01
博士生自我評價范文(精選14篇)09-06
博士生自我鑒定8篇08-08
博士生入黨轉正申請書08-14
博士生導師推薦信12-19
怎樣治愈面試緊張綜合癥-克服緊張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