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樹節的名言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節的名言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英國商人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法)巴爾扎克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日)松下幸之助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誠信
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張瑞敏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會后,我們深感信用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沒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樹社會信用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郭輝
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名人與植樹的'那些事
1915年,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規定了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后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將孫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79年,新中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次決定確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除孫中山先生外,歷代許多名人與植樹有聯系,傳出了不少趣聞佳話。
近代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軍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軍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打一次勝仗后,都要命令全軍將士在沙場上“人種一樹,以慶武功”。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錢財,只有一個特別的條件:治好一個普通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癥病人,種五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萬株杏樹,他自己也被人稱為“董林杏仙”。后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她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于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相關內容推薦:
【關于植樹節的名言】相關文章:
植樹節名言警句08-11
關于誠信的名言名言01-09
關于誠信的名言-經典名言12-12
關于環保的名言01-21
關于過去的名言01-21
關于堅強的名言01-21
關于魯迅的名言12-14
關于至理的名言02-17
關于英語的名言02-21
關于哲學的名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