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樹節的名人名言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國際植樹節。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
地球只有一個,失去它,我們到那里去尋找家園。
哪里有綠色,哪里就有生命。
綠樹成蔭,花香撲鼻——理想家園靠大家。
用好你的手,垃圾無處留。
請高抬貴腳,聽,小草在哭泣。
每人少扔一張紙,地球就會更美麗。
希望有一天,垃圾桶也會下崗。
撿起一張紙,創造一個美的家園。
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不讓垃圾進校園,只讓美好到我家。
熱愛我們的母親,不要讓她傷心和失望。
讓綠色與我們共存。
綠色社會,共同鑄造。
含一滴水,還一份真情。
淡水用完——南北極取,冰山用完——過濾海水,海水用完——天空湛藍,河流潔凈,花兒嬌艷——理想家園。
手下留情,足下留情,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植樹造林,功在千秋。
愛祖國,護綠化,保清潔,愛家園。
保持地球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保護環境,就是愛惜生命。
古代名人的植樹故事
植樹造林在我國源遠流長。前幾天,我翻看一些書籍,發現從古到今,尤其是一些古代名人都很重視這一造福于民、惠蔭子孫的事業,并躬親實踐,傳為美談。
霸王項羽與桂樹:據說項羽自幼就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里看到一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項羽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項羽聽后,靈機一動回答說:“照你這么說,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覺得項羽言之有理,于是放棄了砍樹的念頭。
諸葛亮與桑樹: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后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種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后留給子孫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董奉與杏林:三國時東吳名醫董奉醫術高明,樂善好施。董奉隱居廬山期間,為貧苦百姓看病,從來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輕重,在他住所前后種杏樹,重病者栽五株,輕病者栽一株。幾年光陰,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萬余株杏樹。每當杏熟,董奉用來換谷米救濟貧民,人們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譽滿杏林”稱頌醫家。
隋煬帝楊堅與楊柳: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后,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并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白居易與花木: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樹如寶。他被貶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種植花木,并賦詩詠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買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詩中又說:“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后院,種柳蔭前墀。”
王安石與竹桃柳:王安石賦詩植樹: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移柳當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可見他對樹木的熱愛程度。
朱元璋與柿樹: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后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于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核、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
左宗棠與左公柳: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種柳二十六萬株,人稱“左公柳”,至今仍為西北人民所稱道。清人楊昌溪曾寫詩贊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相關內容推薦:
【植樹節的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關于植樹節的名人名言09-24
植樹節的名人名言(精選80句)09-10
名人名言-有關勵志的名人名言08-29
名人名言10-30
經典的名人名言12-27
名人名言經典11-05
名人名言07-01
經典名人名言10-05
激勵學習的名人名言 少年勵志的名人名言10-21
名人名言的諺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