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素材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故事素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故事素材 1
【素材展示】
天才背后的故事
里約奧運會上,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再創奇跡,以30歲的“高齡”連獲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奧運金牌,這是他的第三次蟬聯,堪稱前無古人。許多人說他是天才,天賦異稟,無人能及,可羨而不可學。而專家可不這么認為,他們說博爾特的先天條件并不算好,個子太高,體重太大,會妨礙跑步,頻率會慢,他如果要跑過別人,付出的天賦異稟,無人能及,可羨而不可學。而專家可不這么認為,他們說博爾特的先天條件并不算好,個子太高,體重太大,會妨礙跑步,頻率會慢,他如果要跑過別人,付出的力量要多出許多。那么他一再獲勝、屢創奇跡的秘密是什么呢?網上公布的一張博爾特的雙腳照片,或許可以幫我們揭秘。這雙腳在長期高強度的訓練下,已經嚴重變形,足弓塌陷,看起來就像70歲以上老人的腳。博爾特看著自己的腳說:“這就是我成為世界的原因。”
無獨有偶,里約奧運會上還有一個可與博爾特相媲美的傳奇巨星菲爾普斯,他也有著同樣的故事。本屆奧運會上,菲爾普斯摘下5枚金牌1枚銀牌,他的職業生涯總共拿下23枚奧運金牌。有人說他是“外星人”,有人說他是“半人半神”,當然,更多的人說他是個游泳天才,對此,菲爾普斯有些迷惑不解:“我算是個天才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天才。”菲爾普斯之所以不大認可自己是個天才,是因為他太知道自己這個天才是怎么來的。他從12歲起,就開始跟著以嚴格著名的`教練鮑伯鮑曼學習游泳,每周訓練7天,每天至少要游12公里,還要參加各種陸上有氧訓練。長期以來,菲爾普斯每周都要比對手多訓練一天。因為鮑曼告訴他,只有這樣,他的身體才能比對手優異七分之一。
【素材解讀】
“寶劍鋒從磨礪來,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古至今,任何領域天才的出現,大體都是從這個路子艱辛走來。用高爾基的話來說:“天才,就其本質而說,只不過是一種對事業、對工作過盛的熱愛而已。”博爾特用這雙變了形的腳,菲爾普斯用成噸的汗水,給我們講述了天才背后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叫天道酬勤。沒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要想達到他們那樣的人生高度,先問問你作好了吃苦的準備嗎?
【適用話題】
奮斗拼搏天道酬勤人生價值堅持不懈
名人故事素材 2
【素材展示】
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
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生于名門望族,自認為是上流社會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的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參議院演說之時,就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
當林肯站在演講臺上的時候,一個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但能羞辱他,開懷不已。等到笑聲停下來,林肯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過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的.技術。”然后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參議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都化成了贊嘆的掌聲。
【素材解讀】
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卻成為了偉大的總統,其最優秀的品質在于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且引以為榮。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踐踏的東西,只有在你能夠坦率、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才會真正尊重你自己,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些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才會去尊重別人。從另一方面來講,也體現出林肯的包容與豁達,體現了他大海般的寬闊胸襟。
【適用話題】
相互尊重捍衛尊嚴寬容大度正視自己
名人故事素材 3
【素材展示】
不要妄自揣測別人
0世紀90年代,美國慈善家肯尼斯貝林路過舊金山灣區時,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助手著急地說:“一定是上午步行經過伯克利市的貧民窟時弄丟了,怎么辦?”貝林無奈地說:“只能等撿錢包的人聯系我們了。”
個小時后,助手失望地說:“算了,別等了。我們本來就不該對貧民窟的人們抱有希望。”“不,我想再等等看。”貝林平靜地說。助手很不解:“錢包里有名片,如果撿到者想歸還,打個電話只需要幾分鐘,可我們都等一下午,顯然他們并沒有歸還的打算。”貝林不置可否,依然堅持等下去。 天快要黑時,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是撿錢包的人打來的,要他們到一個叫做卡塔街的`地方取錢包。助手小聲嘀咕:“這會不會是一個圈套?也許他們想要敲詐或者勒索?”貝林沒有理會,而是馬上驅車前往。到了約定的地方,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孩朝他們走了過來,很顯然是貧民窟的孩子,而他手里拿著的正是貝利丟失的錢包。助手接過錢包,清點后發現里面的錢一分都不少!
“我有一個請求,”男孩猶豫著說,“你們可以給我一點錢嗎?”這時,助手大笑起來:“哈,我就知道他們一定別有所圖。”貝林打斷助手的話,微笑著問男孩想要多少錢。“只要一美元就夠了。”男孩不好意思地說,“我走了好久才找到有公共電話的地方,可是我身上沒錢,現在我需要支付剛才打電話的一美元。”
看著男孩清澈的眼神和純真的笑容,助手羞愧地低下了頭。貝林則激動地給了男孩一個擁抱。隨即,貝林改變了之前的慈善計劃,轉而出資在伯克利市建了好幾所學校,專門招收貧民窟里沒錢上學的孩子。在開學典禮上,貝利動情地說:“不要妄自揣測別人,我們需要騰出空間和機會,迎接一顆純潔和善良的心。而且,這樣的心最值得我們為之投資!”
【素材解讀】
“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還是占多數。正因如此,我們要充分相信別人,不能妄自揣測別人,“我們需要騰出空間和機會,迎接一顆純潔和善良的心”。故事中的這個男孩,人窮志不窮,他用自己的嘉言懿行,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誠信教育課。面對男孩清澈的眼神和純真的笑容,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從反思中找到自身的污濁。
【適用話題】
相信別人呼喚善良以誠待人自我反思
名人故事素材 4
【素材展示】
聞一多的憤怒
22年夏天,聞一多在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芝加哥有不少藝術館、博物館,聞一多常常興致勃勃地去參觀。有一天,他去設在林肯公園里的自然博物館,發現有一個“中國陳列室”。聞一多懷著極大的興趣走了進去,然而,一進門他就氣壞了,越看越叫他怒火中燒。
原來,在這個陳列室里展出的,都是祖國極其珍貴的文物:秦代的陶瓷、漢唐的拓片、石窟的經書、巨大的雕像……這些都是中國的國寶啊!聞一多平常就對文物很感興趣,他在出國之前,就對報上刊登的一些外國人采取各種手段掠奪、誘騙中國文物的.消息很關注。現在,看到這些屬于中國的珍貴文物被人厚顏無恥地“陳列”在這里,他氣得實在忍不住了。
“請問,這些中國文物是怎么跑到美國來的呢?”聞一多氣呼呼地問講解員。“當然是用錢買來的!”
“收買?金錢?我告訴你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文物,是無價之寶!”
“哦,不不,也許是中國人送給美國的吧!”那個講解員結結巴巴地說道。“贈送?不,應該說是偷!是掠奪!是搶劫!”
聞一多說完這句話,再也不愿意在這間“中國陳列室”里耽擱,邁開大步走了出去。自然博物館之行,使聞一多對苦難的祖國更加思念。他給國內的朋友寫信說:“不出國不知道想家的滋味。但是不要誤以為我想念的是狹義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國的山川,中國的草木,中國的鳥獸,中國的屋宇,中國的人。”
【素材解讀】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愛護文物,保護文物。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時,發現一家自然博物館里收藏有大量的中國珍貴的文物,義憤填膺,痛斥美國的強盜行為,并憤然離開。愛祖國不一定非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愛國常常體現在細小的行動上。聞一多身居海外,情系祖國,從他的憤怒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熾熱的愛國之心。
【適用話題】
保護文物愛國之心小中見大據理力爭
名人故事素材 5
【素材展示】
安南獲救
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科菲安南出生于加納的庫馬西市,他家族富有,屬于貴族,在阿散蒂地區影響很大。安南就讀的曼特西皮姆中學是加納最古老、最好的學校之一,除了常規的授課之外,學校還會不定期地帶領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有一次,安南和同學們被老師帶到了非洲一個貧窮的部落實踐,那里非常落后,生活十分艱苦。大部分同學和安南一樣,出身于富裕家庭,很不適應簡陋寒酸的環境。他們瞧不起這里的人們,言行中毫不掩飾自己的鄙視和不屑。因為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安南并沒有像同學們那樣,相反他很喜歡和當地人聊天,待人接物也都有禮有節。
一天半夜,安南睡夢中聽到外面人聲嘈雜,醒來后看到了沖天的火光,原來他們居住的民房著火了。大家立刻起身逃跑,由于不熟悉地形,像無頭蒼蠅一樣慌亂地尋找著出口。就在安南手足無措之時,一個當地人突然將他抱起,在大火中左沖右突,把安南毫發無傷地帶到了安全的地方。后來,同學們也紛紛逃了出來,不過因為火勢太大,都不同程度地受了傷。
平靜下來的安南對這位當地人連連感謝,同時也道出了心中的不解:“房子里那么多人,為什么你偏偏救了我呢?”當地人注視著安南,認真地說:“因為只有你沒罵過我傻子。”簡單的一句話讓很多人都沉默了。
【素材解讀】
安南獲救的故事,給了我們有益的人生啟示: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要以一種平等之心去對待別人,學會尊重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有時候,言語中一句有意無意的冒犯,可能會傷害一個人的心靈;而平日里尊重他人,就會在人們心里種下一顆種子,在適當的時候開出美麗的花。
【適用話題】
學會尊重處世之道平等之心加強修養
名人故事素材 6
1、馬云
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功了。
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蘇格拉底
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
一個月后,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并被稱為“詩仙”。
5、梵高
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6、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
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后,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干二凈。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8、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用心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以前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
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好處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9、稻盛先生
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么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鐘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
試用品問世后,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10、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
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鄭淵潔
據說他是因為覺得自已思維太發散完全不能適應考試而堅決不參加高考,而后又因為賭氣說不參加高考也要混出點樣子來給拋棄他的女朋友看,就開始了寫作。
鄭淵潔與張藝謀現在都是功成名就的人,很難說兩人誰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不過張藝謀拍出紅高梁的時候正是我只識看鄭淵潔的年紀,如果單就這一點來說,我還是投鄭淵潔一票。
而且,鄭淵潔這件事是真挺有意思:
他拒絕高考。他的兒子也沒經歷過高考,而是在老爸編織的童話故事里成長了。鄭淵潔甚至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校受教育,他親自編寫了50萬字的教材,自己給孩子上課。有趣的是,也許是由于逆反心理,鄭淵潔的小女兒卻因為喜歡學校而上了學。對此鄭淵潔說,要是將來女兒參加高考,他也會和別的考生父母一樣:"等閨女高考的時候,我就在在考場外等著,手里拎著一桶王八湯。"
名人高考勵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讀書經歷
“我覺得自己不是個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歡做大事。”當新東方學校校長俞敏洪在中國地質大學活動中心講臺上,以這句話開始他的講座時,臺下坐得滿滿的年輕學生顯然吃了一驚。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我當時的夢想并不是要去北大。我是江蘇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蘇省地區師范學院。那是一所大專,地點是在常熟市。那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臺下的同學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不過,他隨即認真地確認說:“真的是這樣啊!”“到第三年的時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后在我們那個外語補習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許該報一所名牌大學。結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錄取了!”(笑)
“對于大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同,但成長永遠是需要痛苦的。我從農村挑著兩個麻袋來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學生活是怎么一回事。進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時隔二十多年,講起這件事,俞敏洪仍記憶猶新。“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當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躺在床上拿著一本《第三帝國的興亡》在讀。我就覺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難聽的普通話問他:‘咦,上大學還要看這種書的?’那個同學抬頭看了我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幾乎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它給我帶來了兩個后果,第一個后果:我大學四年感到極其自卑,到最后我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恐懼。第二點,它使我知道,一個人要讀很多很多書。”
“在北大的四年里,我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讀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一些我能讀懂的自然科學著作上。四年畢業的時候,我讀了大量的書,英語書反而成了其次的東西。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語學得非常糟糕。糟糕到畢業的時候,我連《飄》這樣的英文小說都讀不懂。”
“同時,我還養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后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煉自己的心志,鍛煉自己開朗的個性,鍛煉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四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
“我在大學里是極其自卑的,到了什么地步呢?我在大學從沒談過戀愛。原則上這是有點不太正常的——當然也比較正常,因為我現在也很正常。(笑)但問題在于,我并不是不想談戀愛,我看上了我們班每一個女孩子啊!”(笑,掌聲)“那么為什么看上了一個女孩子卻不敢去追求呢?這就是自我衡量。有的人是把自己抬高了,我發現我們班上有的男孩子是勇往直前,結果往往是成功了。但我發現我是把自己往下貶的,比如說我的能力是10,我常常把自己貶到5。到現在我也有這個感覺,當然我不會再貶到5了。這是一個自我恐嚇的過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使你變得更謙虛,但它也可能使你失去本來應該屬于你的東西。”這一句話,他感慨萬千。“但是后來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世界對教學研究統計表明,在任何時候,一直在班上第1名到第5名的學生,最后成功的比率,遠遠低于第10名到第20名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都一帆風順并不是個好事情,因為世界并不專為這樣的人設計。容不得挫折、失敗和落后,就不能將苦難變成智慧。”
【名人故事素材】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素材04-28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精彩01-01
名人經典故事素材06-17
名人故事素材通用04-05
關于尊嚴的名人故事素材09-10
名人勵志故事作文素材03-15
名人關于堅強意志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8-10
名人故事素材:三毛的故事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