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袁隆平故事(通用19篇)
引導語:袁隆平,籍貫江西省德安縣,生于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袁隆平,一個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的名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者。讓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領略他的傳奇一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袁隆平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袁隆平故事 篇1
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著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美好的,我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而且會越來越美好。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助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里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著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著真切的情感的,對于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并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責任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袁隆平故事 篇2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欲非常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彼麑Ψ蛉诵πφf。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么,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么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里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欲,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故事 篇3
袁隆平手里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里。十多年來,他先后換過八九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余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故事 篇4
出生在1960年的曹宏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區華塘鎮塔水村農民,因為出生在糧食大饑荒的年代,小時候吃了不少苦。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暖大地,腦子活絡的曹宏球率先在村里種起了雜交水稻,他家責任田的糧食產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種的蔬菜瓜果也比別人好,還培育出無籽苦瓜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將田里的活交給妻子打理,他則改行專門養蜂,口袋漸漸鼓了起來,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為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對袁隆平心懷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費為袁隆平雕塑一尊漢白玉塑像的`念頭。為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給袁隆平寫了一封信,收到曹宏球情深意切的信后,袁隆平請同事回了封信。
袁隆平在回信中說,“你和廣大農民的心愿,在我看來,比諾貝爾獎還更榮耀。你們的這份情我就領了,但我為人民為國家做一點貢獻是應該的……因此,請你千萬不要把錢浪費在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實在受不起你的這種厚愛。請你尊重我的意見,并恕我不給你寄照片!
后來,曹宏球為了表示對這位“米菩薩”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萬元的積蓄,請人為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漢白玉雕像。在竣工時鄉親們放鞭炮,扭秧歌,還在雕像前供上象征長壽與祝福的壽桃果品。
在鄉親們眼中,袁隆平是恩澤鄉里的米菩薩。袁隆平聽聞之后很不高興。但后來聽說曹宏球家因為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時,袁隆平趕緊讓人給他送去了兩萬元錢。
而因為日曬雨淋,曹宏球無力維護雕像,這位老實的農民只好又跑來長沙,希望袁隆平能資助一下,但這回他卻碰壁了,袁隆平聽說是要錢維護雕像,他堅決不同意給一分錢。
袁隆平故事 篇5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公布。中國著名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毫無懸念地位居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
主辦方給他的評詞是: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于名利,真實于自我。他以一介農夫的姿態,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獲著泥土的芬芳。那里,有著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
當得知自己名列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之首后,袁隆平依然帶著寬厚的笑容說:對我來講,上了太多的`排名榜,也對各種排名失去了興趣,卻唯獨看重這個排名榜。
因為,主辦方給我的評詞,對我大輩子做了一個較為準確的總結。雖然財富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要讓心靈真正富裕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了。所以,我對這個排名深感欣慰。
做一個富有愛心和勇于進取的人,讓我們的心靈富裕起來。
袁隆平故事 篇6
曾有不少人問過袁隆平:此刻大家稱您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初,您為什么學農,為什么走上研究雜交水稻這條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于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后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逼渎收娴幕卮,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因為兒時的這個愿望,高中畢業后,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后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取,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了。
袁隆平故事 篇7
高中畢業以后,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后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
他想:
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
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第三,在小學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地對父母親說:“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后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
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并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袁隆平故事 篇8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錢,但他是一位拿國家俸祿的科學家,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貌。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所以,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
他對于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他說:“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碧热魧﹀X看得太重,被金錢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呀。
對人生,對金錢,對地位,乃至對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徹明了,他向來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有一份古道熱腸,俠義肝膽,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全力幫忙他人。
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里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袁隆平故事 篇9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
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
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袁隆平故事 篇10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
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并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說:“這就是說,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么呢于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么得正數”袁隆平盡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潛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就應能夠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說,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志。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袁隆平故事 篇11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幾歲高齡的他仍然活躍在科研場上,為我國的水稻研究事業做著貢獻。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斗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耙活w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最好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
然而就在這個落后的湖南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里,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饑餓的`折磨。
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里,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
終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故事 篇12
此刻,他的辦公室里面已經擺滿了各種獎牌和證書。但老頭子還是堅持在第一線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亞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歡自在隨意的生活。
他偶爾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試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試一下,買上一大堆,回來就人人都發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學去作報告,他就扎了條剛在街邊用10元錢買的領帶。
1998年,湖南一個事務所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一千億元,楊瀾到海南去采訪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什么看法"
結果,他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談。"他之后跟助手說,"我就是個過路財神。"還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給他1.5萬美元獎金,他全部拿出來,設立了一個雜交水稻基金,專門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經常跟人說起他以前做過兩次的夢:田里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盡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袁隆平故事 篇13
沒結婚以前,她以為他是一個粗心的男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她與他戀愛的日子并不長,就一百天左右。
她愛上他,是因為她欣賞他對自己的研究事業的全身心投入。男人是需要有事業的,而對事業的投入,是事業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她在心里安排著:讓我照顧他一輩子吧。
事實并不是這樣。
她很快發現,他是細心的。她時時刻刻被他的愛籠罩包圍,讓她有幸福的眩暈感。
蜜月的一天,加班到晚上11點,回家后他邀請她去游泳。臨出門前,他特意帶上一把小剪刀。她不解地問帶剪刀干什么,他解釋說河里有許多漁民布下的漁網,夜里游泳萬一碰著魚鉤,能馬上剪開幫她脫身。她聽了,點了一下頭,心里是幸福潮涌。
這種細心的愛長年流向她的心田,并未因婚姻的持續而減少或消失。
家里安煤氣熱水器時,他59歲,她51歲,他們的婚姻已經完美持續26年。每次她洗澡,隔兩三分鐘,他都會在外面大聲喊她的名字。最初,她不理解,不想答應他,甚至抱怨過:喊什么,洗個熱水澡都不消停!很快她知道,他之所以如此“煩”她,是擔心她煤氣中毒。他說:聽不見動靜我喊你兩聲,你應了,證明你安全。
她希望他一輩子都這樣“煩”她。
她說:下輩子我還嫁他,因為他是一個心細如發的男人!
因為有愛,所以心細;對一個人粗心的'開始,往往是愛之死亡的開始。
他用自己對妻子的摯愛講了上面的道理。他是中國最著名的“農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她是他一輩子最幸福的妻子,鄧哲。
袁隆平故事 篇14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
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還期待著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為現實,真正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故事 篇15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后,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
他心里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后能遇難救人。
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
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后架上同行。
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啬感r,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這件事給予袁隆平很多啟迪:凡符合實際的“不服氣”思想,不一定是消極因素,有時可以變成積極因素。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催他積極進取,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去爭取勝利。也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在他科研實驗中遇到更大困難時,總是給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攀登高峰!
袁隆平故事 篇16
2004年10月的一天午時,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并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教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教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我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便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袁隆平故事 篇17
再一次見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這次見面,是帶著清樣,請袁隆平審定有關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煙了。
“難道又‘復辟’了?”我說出自己的疑問,袁老樂呵呵笑著,打開煙盒,抽出一支煙:“告訴大家,我已經正式戒煙64天了。這個是給客人抽的。”他舉著煙,每人問個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來,聚精會神地看稿,竟不帶老花鏡。
少頃,聽他說:“錯了一個字,這是‘身價’,不是‘身家’!闭f罷,他便拿起筆改正了。一會兒,又聽他自言自語:“我夢見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樣大,不是花生那樣大,哪有那么大,這個‘米’字丟不得!边呎f,他邊拿起筆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個“米”字!斑@個字也不確切。”一直低頭看稿的袁隆平抬起頭,“我夢見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涼,說躺在‘水稻’下面不準確。”
一般情況下,名家、領導的文稿大都經過層層把關,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審看大樣,不過走一個程序,簽字畫圈甚而點頭即可。袁隆平卻沒有這樣。他看稿時竟像小學生對自己的功課一樣嚴謹認真,改正的這幾個字無論語義還是修辭都恰到好處。我心頭悄然一顫。
上面說的袁隆平做的這個夢,大凡采訪過袁隆平、寫過雜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過,我也在《見到袁隆平》這篇文章中用過。回來后一翻檢,大報小報、長稿短稿居然都是說“袁隆平夢見的谷粒像花生那樣大”、“在水稻下面乘涼”。不覺赧顏,隨后分明感到一種常人很難有的精神,從袁隆平改稿時那如同雕塑般的身體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呢?是科學家對待事業的那種一絲不茍,是圣教徒對待經典的'那種敬畏虔誠。
我又想起上次袁老為我們題字的一個細節。他一筆一畫寫著,老人是讀老書的,不習慣簡化字,當寫到“讀者”的“讀”字時,看他停筆思索,我們提醒是“言”字旁加“賣”,他將信將疑,硬要查字典看簡化了的這個字到底是怎么個寫法。
論名氣,袁隆平是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動天下;論學問,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滿腹才學,建樹豐碩;論經歷、意志和信念,可謂風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從一條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腳下鋪滿紅地毯;論貢獻,他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做出的成績功勞響當當。就是這樣一個人,閱改一份不滿3000字的文稿、為題寫幾個字而正襟危坐,如此仔細到近乎苛刻,一點都不含糊。
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想要做好反而很難,蕓蕓眾生不拘小節,難成大事;而純粹到不計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了的,終成偉人。
袁隆平故事 篇18
五月下旬,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湖南長沙,知道了袁隆平爺爺已離我們而去。授予共和國勛章的畫面還恍如昨日,袁爺爺蹲在稻田的身影還在腦海中,這仿佛在昭示著:袁爺爺他,從未遠離。
小時候的袁爺爺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溫婉賢良的教師母親,得以媽媽的教導,他小時候就對這厚重的黃土地報著神圣的敬意;但袁爺爺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戰火紛飛中,一家人東奔西走,就像風中的浮萍,讀書都換了好幾所學校。
袁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農學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的他,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我們難以想象、更難以感受袁爺爺在奮進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詆毀。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嚇不倒他,更難不住他。
還記得1968年的時候,袁爺爺開始做雜交水稻實驗。他滿懷希望地將700多株幼苗播種,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漫長且枯燥,然而袁爺爺每天都興致勃勃。但是總有人居心叵測。5月19日清晨,當袁爺爺來到自己的試驗田時,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掃而光,只剩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袁爺爺呆住了,眼里的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卻始終說不出什么。他踉踉蹌蹌的邁入試驗田,盼望著還有幸存的秧苗,終于,幾天之后,袁爺爺在一灘污泥中發現了五株半埋著的試驗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視若珍寶、悉心照料,才得以繼續他的試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是什么讓他沒有放棄呢?我想除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想,還有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努力,袁爺爺終于等來了發現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聽到消息時的袁爺爺,如同在酷暑難耐之際,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后來他給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為“野敗”。它們帶給袁爺爺無比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感一直追隨了他的后半生。
上帝給的并不多,只給了袁爺爺三株“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爺爺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里,不斷探索雜交水稻的未來。他的初心與赤誠,化作春霖甘露,滋潤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禾下乘涼的夢越來越近,雜交水稻發展前路似乎盡是坦途。然而袁爺爺卻悄然地走了。
他來的時候餓殍遍野,走的時候稻米滿倉。
若是某個午后風吹稻浪,我想那應是他的靈魂在回響,在我們的課本中,在人們飯桌上,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
袁隆平故事 篇19
如果說母親帶領他祭拜“神農洞”只是為袁隆平的學農之門開了一條縫,那么那次初秋的游園之行則徹底為袁隆平打開了立志學農的大門。
袁隆平6歲那一年的初秋季節,他隨母親到漢口郊區一家果園去游玩。對于在城市里住慣了、從沒見識過農村果園的袁隆平來講,那簡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親牽著他的手,蹦跳著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紅紅的桃子燦爛地掛在樹梢、綠綠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樹之間的空地上,間種著在那個年代還稀有的西紅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結著紅、白、黃、綠幾種顏色的果實,真是美極了。還有那綠蔥蔥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愛上了這美麗的.果園,愛上了這綠色的世界,他實在不愿離開這里。正如袁隆平后來所說:“從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我記憶中那個美麗的果園便飄進我的心靈,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
沒有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沒有功成名就的意氣風發,有的只是質樸的表白,有的只是對美麗的特別感悟與無悔執著?梢姰斈辏@片美麗的中科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記憶,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與夢幻。
巨人的誕生總是需要機緣巧合的。正如牛頓童年那個砸在頭上的蘋果引領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5歲時遇到了他鐘愛的羅盤,最終成為物理學界世界級的泰斗一樣,這次美麗的游園驚夢,正是帶領袁隆平一步步走向農業科學巨人之路的那只閃亮的螢火蟲。
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那片花果鮮艷的園藝場,在風雨飄搖、國事艱難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純真的心。
就是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礎,使他從此與“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片美麗的果園,最終改變了袁隆平一生的命運,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13億中國人的命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優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這樣來篩選具有穩定遺傳優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里發現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獲,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么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勢,我為什么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于雜交水稻育種!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人。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袁隆平故事】相關文章:
袁隆平的勵志故事03-22
袁隆平的勵志故事04-18
關于袁隆平的事跡故事11-19
袁隆平的勵志故事簡短感悟06-20
袁隆平的勵志故事簡短感悟精品2篇12-07
袁隆平事跡01-08
袁隆平事跡04-20
袁隆平的事跡素材03-30
緬懷袁隆平事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