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漓江旅游可以去玩的地方
象鼻山
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巖組成,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引作桂林市的城徽。清代工部郎中舒書在《象山記》中說:“粵西之奇以山,粵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對之象山,則又其奇之甚焉者。”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山體前部水月洞,彎如滿月,空透山體,清澈的江水從洞中空鼻而過,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波光洞影,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景觀一絕。
訾洲
位于象鼻山前的漓江畔,是漓江上最著名的沙洲之一。相傳古時曾有訾氏家庭居住,故名。傳說洲頭如蛙頭,中部如蛙身,每逢漓江大水,洲可上浮,故又名“蛙洲”或“浮洲”。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御史中丞裴行立進行開發,遷走老百姓,臨江營造燕亭、崇軒、飛閣、閑館等建筑,一時成為宴游勝地。綠水環繞的訾家洲,為青山簇擁,從東到西有普陀、月牙、塔山、穿山,自南而北有南溪、斗雞、象山、獨秀、伏波、疊彩。柳宗元《訾家洲亭記》稱“桂州多靈山,發地峭豎,林立四野”,盛贊訾洲“勝甲天下”!蚌ぶ逕熡辍痹缭谠匆蚜袨楣鹆职司爸弧
凈瓶山
在漓江西岸,距桂林市中心約6千米,山體面積1.86公頃。山的西南伸入江中,像觀音大士的凈瓶,半出水面。水上的半邊凈瓶,與水中倒影,構成口、頸、腹、座一應俱全、兩相對稱的完整大凈瓶。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此并作記。山前有鏡子洲,山后有洞,南北對穿,洞有懸石,色墨綠,如蓮葉,名蓮葉洞;西麓有甘蔗洞,北山有真妃廟(亦稱靈懿廟),山旁有梳妝亭,鮮為人知。凈瓶山不但山好水好,這一地帶的物產也好,凈瓶山的馬蹄、蓮藕、甘蔗,名揚中外。
草坪
在桂林市東南35千米的漓江之濱,東接靈川潮田鄉,北鄰大圩鎮,面積32平方千米,石山占3/4。漓江從桂林自北而南到陽朔的83千米水程,流經這里整整10千米,河道蜿蜒曲折,兩岸奇峰林立,青山浮水,江樹映碧,十分迷人。此間尤以安吉、貓耳、冠巖3大洞穴馳名,既有洞中有水、水中有洞的共同特性,又有洞連天,天連洞的特異個性。如九曲連環的安吉巖,可容萬人,上有通透碧落的“一線天”,下有連接黃泉的地下暗河,洞景風光無限。草坪居住著4000多各族人民,回族人口約占1/3,他們的先人200多年前就移民至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唯一的回族鄉,也是個水稻之鄉,還盛產明橙和朱砂李。久居都會的游客,既依戀這里的風光綺麗,物產豐饒,更喜愛她的田園如錦,民俗淳厚,多選擇為度假地。
冠巖
在漓江東岸,草坪東南,距桂林約41千米,是冠山下一個水中洞穴。冠山海拔272.5米,相對高度142.5米,長280米,寬210米,面積5.88公頃。遠看像一頂紫金冠。山下就是冠巖,巖口臨江,南壁有李宗仁題刻“光巖”2字,巖分4洞:第1為外洞,高約10米,寬5~6米,洞南有小平臺,是觀景臺;第2洞洞門低矮,豐水時節被淹沒,夏秋可乘小筏進入,洞道彎曲,長約10米;第3洞洞口朝東,洞門低矮,屈身貼筏而入;第4洞高敞,呈方圓形,長10多米;有淺沙灘,洞頂多懸石,被譽為“地下水晶宮”。明詩人田汝成評價說,“桂林巖洞,爽朗莫如龍隱,幽邃莫如棲霞(七星巖),而寒冽寂寥,兼山水之奇,莫如甘巖(冠巖)之勝”。4洞現已鑿大,與安吉巖連通,辟為游覽的水洞。
繡山
在漓江東岸,冠山之南,距桂林約42千米處,海拔329.5米,相對高度204.5米。長310米,寬220米,山體面積68.2公頃,山崖石壁,色澤豐富,由紅、黃赭、綠等顏色繪成一幅巨大的彩圖。山腹有青衣洞和繡山巖。繡山巖口窄小,洞內乳石奇幻多姿,有金銀山、碧玉樹、蓮花臺、須彌座、催春鼓、七弦琴、大葉榕、芭蕉林等。繡山石壁下,有八仙過海、珍珠寶塔等圖案。繡山附近有漏底潭、噴雷洞、鴛鴦壁、七星橋、萬年燈等名勝。有贊“繡山碧水石作花”的詩句,繡山當之無愧。
父子巖
位于漓江與相思江匯流處。一山臨江,山下有洞,高約8米,寬約4米,深約20米,面積約100平方米。洞中有大小乳石各一,酷似人像,小的如兒童端坐南壁,大的似父親。相傳父子是造船技術能手,不愿受官府壓迫遁入山中,久而化為石。這一帶田園似錦,風光如畫。
奇峰鎮
在桂林市郊李家村,距桂林市區10千米。這里奇峰林立,山勢雄奇,層次豐富,色彩絢麗。近看山如劍戟,直刺天漢;遠看犬牙交錯、重重疊疊,深邃莫測,是峰林最為密集之處。據說這里曾在太平軍練兵之地。
大圩
在漓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市23千米水程。大圩是水路交通樞紐:東有潮田新河,與福利的馬河相接;西連相思江,可至永福;北面的漓江貫串著桂林、興安、陽朔、平樂、梧州,可上達湖南,直下廣州。大圩是著名的集市貿易集散地。遠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4大圩鎮(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之最。大圩還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始建于明的單拱石橋萬壽橋,仍雄跨鎮南;清代建筑的高祖廟、漢皇廟和廣東、湖南、江西會館等,以及長達5里的青石板路,兩旁擠滿了青磚青瓦樓房,都成為古老圩鎮的見證。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盤山。鎮西毛洲,四面環水。大圩還是盛產柑橘橙柚的大果園,風景優美,田園如畫。明代解縉的《大圩》詩,“大圩江上蘆田寺,百尺深潭萬竹圍;柳店積薪晨爨后,壯人荷葉裹鹽歸”雖隔了幾個世紀,但他細膩筆觸所白描的大圩,仍給人以古樸、優美、恬靜、繁榮的感受。
黃牛峽
在漓江西岸,磨盤山南,與碧崖隔江相峙,距桂林約30千米。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黃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轉90度大彎,水流分為二,拍擊3個洲渚,滾滾南去,民謠謂“九牛對三洲,河水兩連流;五馬攔江過,雙獅滾繡球”。徐霞客贊這里“石峰排列而起,橫障南天。上分危岫,幾埒(lie,相等)巫峽,下突轟崖,數逾匡老,于是扼江,而東之江流齒其北流,怒濤翻壁,層嵐倒影,赤壁采磯,失其壯麗矣”。這一帶江面開闊,蓮花狀峰叢綿亙數里,氣勢磅礴,以險奇勝。
畫山
在漓江東岸畫山村附近,距桂林約60千米處,海拔536.3米,相對高度416.3米,長550米,寬500米,面積27.5公頃。5峰連屬,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削壁臨江,在高寬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農淡相間,斑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九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嘶云天,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相傳天宮神馬,放牧漓江,為畫工看見,想描繪下來,馬群受驚,誤入石壁中而永留人世。由于神馬所變,形態莫測,不易確辨,自古以來就有民謠說:“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七匹中榜眼,看中九匹狀元郎!鼻宕鷮W者阮元,任兩廣總督時,五臨畫山賞畫,作《清漓石壁圖》歌,賦《觀漓江奇峰圖卷》詩,有“六年久識奇峰畫,五度來乘讀畫舟”句,題刻“清漓石壁圖”5字于畫山麓飲馬泉入江處,并表示愿棄高官留當陽朔七品縣令?梢姰嬌接卸嗝匀。
黃布灘
在畫山之南,距桂林約62千米的漓江河床中,有一塊黃色的巖石,寬數丈,像一塊黃布平鋪江底,為此,這里地名叫黃布,灘名也叫黃布。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數黃布灘最美。黃布灘兩旁,有7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宛如7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人稱“七仙下凡”。相傳天上的仙女,被秀麗漓江風光所迷戀,不愿回到天宮去而長留在這里。黃布灘這里水平如鏡,清澈澄碧,是漓江中觀看群峰倒影的最佳處。
半邊渡
在漓江兩岸距桂林市約43千米處,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頭山屹立江邊,絕壁攔截南流的江,激起洶涌的浪花。山的兩側有兩個村莊:冠巖村和桃源村,被高山阻隔,要靠渡船交通。這兩村的渡頭,不同于由此岸至彼岸的一般渡頭,而是近在咫尺的同一岸邊,故稱半邊。游人經由此境,不僅慨嘆渡頭之險,亦稱渡口之奇。
桃源
在漓江西岸鴛鴦灘下,距桂林約45千米。桃源是村莊名,這里土地肥沃,人民安居樂業。村前村后,青峰拔峙,綠竹滴翠,鳥語花香,溪流潺潺,有如世外桃源。來到桃源,還可白晝賞月。村北有座高山,山上有個圓洞,如月掛山頭,饒有鳳味。相傳伏波將軍試箭,一箭穿3山,穿山上的月巖是穿透的第1個洞,桃源是第2個洞,如果再向南行,還可以在陽朔看到最后一個箭洞,那就是高田的月亮山。
楊堤
在漓江西巖的鴛鴦灘下,距桂林約46千米處。楊堤村后有一山,它的兩個山峰像一樹倒掛的羊蹄,與楊堤諧音,用作村名。村北有金雞山,像一只啄米的雄雞。村東有白虎山,瀑布直瀉而下,銀珠灑滿一江,有“金雞啄白米”之說。江中有兩個沙洲像鴛鴦戲水,名鴛鴦灘,灘下有鑼鼓石。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以清幽、寧靜、祥和之感?菟陂g,楊堤是江游的起點,萬頭攢動,熱氣騰騰,一派動人景象。
二郎峽
在漓江楊堤至下龍灣一段,距桂林約48千米處。這里奇峰夾岸,水曲天小。江西大黃、筆架、文筆、獅諸峰錯落,牙列岸際;江東鳳凰、觀音、白兔眾山傍水,比肩而立。兩岸形成峽谷,蘋果山如一輪旭日,躍出水面,在峽谷中升起,傳為二郎神鬼斧神工所造。無論前后左右、上下遠近、晴空萬里或云霧繚繞,處處奇絕,時時入畫。1963年郭沫若過此,有詩贊曰:“神奇景物疑三峽,靉靆煙云繞萬峰”。到過此地的大多數人,會感到這兩句詩很貼切。
興坪鎮
在漓江東岸的'興坪鎮,距桂林約63千米。興坪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鎮,有1300年歷史。隋以前是熙平縣的縣城,開皇十年(590年)遷縣陽朔,仍是陽朔的重鎮。漓江流經興坪,有個河灣,叫鐮刀灣,是漓江風光薈萃之地。東有朝笏、羅漢、僧尼、獅子諸山;北有壽星、駱駝山;西有筆架、美女山;西南有螺螄、鯉魚山。自然景觀山水相依,景點密集,兼有奇、險、秀、美、趣的特點,歷來有“陽朔風景在興坪”的說法。興坪鎮福祿山麓、漓江北岸有滕蛟庵,是桂林現存最好的寺廟建筑。寺建在螺螄巖內,分正殿、倒殿,別具一格。正殿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朱楹格窗,清水磚墻。殿內原供有如來佛、觀音菩薩、十八羅漢和關公等數十尊。側樓名魁星樓,建于道光廿四年(1844年),主木結構,紅柱朱壁。
碧蓮峰
位于陽朔縣城東南的漓江邊上,亭亭玉立,分外妖嬈,山峰倒映江中,景色更加秀美。此峰原名鑒山,因其北側有一處崖壁光滑如鏡而得名,而碧蓮峰是指陽朔四周諸山的總稱,故有“碧蓮峰里住人家”之句。后來,明代廣西布政使洪珠在鑒山崖壁上題寫了“碧蓮峰”三字,人們便把鑒山專稱為碧蓮峰了。山麓的臨江處原有鑒山寺,初建于唐代,在抗日戰爭中被毀,建國后在寺址上建造了鑒山樓,登樓遠眺,陽朔的佳山秀水盡收眼底。鑒山樓南有迎江閣,建于半山上,依山面江,分上下兩層,下層通敞,上層八面開窗,在此觀景,每窗一景,窗窗景色不同,猶如八幅圖畫,故名“畫窗”。有“碧蓮翠竹”、“雙峰鎮江”、“古榕藏貓”、“東嶺朝霞”、“飛鳳朝陽”、“雄雞報曉”、“白沙漁火”、“南岸古道”八景。山上古代詩文題刻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陽朔代理知縣王元仁的草書“帶”字石刻,字徑1米余,內含“一帶山河,少年努力”之意。碧蓮峰下游不遠有白鶴山,在此觀碧蓮峰,其景更佳。
書童山
在陽朔縣城東南2公里,漓江和田家河匯流處,有一座俊秀挺拔的孤峰,山高不過百米,但石壁如削,山頂綠樹成蔭,這就是著名的書童山。由于在山腰有一塊直立的巨石從主體分離出來,從遠處看去,很像古代寬衣大袖的書童在捧書而讀,山因此得名。到這里還可以看到附近的山峰也各有姿態,人們分別以“拇指朝天”、“雄雞長鳴”、“老人牽馬上高山”等命名,是在陽朔的必游之處。
漁村
在漓江東側,鯉魚山彼岸,約距桂林市66千米。漁村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村中有大魚塘,村前有大沙洲,名魚塘洲。1950年改洲為村,名漁村。村民以漁為業,竹筏、漁網、鸕鶿鳥是他們的3寶。來到漁村,可飽二福,口福和眼福,吃到漓江的鮮魚,看到魚鷹捕魚之趣。
【到漓江旅游可以去玩的地方】相關文章:
國慶可以旅游的地方推薦12-13
到麗江旅游可以買回家的特產11-01
到陽朔旅游可以買回家的特產10-12
到廣東旅游可以去哪些海灘10-29
到菲律賓旅游可以去哪些景區10-29
到果洛州旅游可以買回家的特產10-31
到平遙旅游可以帶回家的特產10-13
到深圳旅游這些特產可以買回家10-13
到宣城旅游有哪些美食可以吃10-04
到煙臺旅游有哪些美食可以吃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