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勵志文章:別讓有溫度的文化冷卻
張國茹今年已經58歲,額前的皺紋在對面燈光的映照下若隱若現。張國茹的手指修長,但關節卻很突出,據說這是常年從事制筆工藝而留下的“后遺癥”。問她何時退休,她笑笑說:“還沒有接班人呀! ”
8月3日,遼寧工業展覽館大廳內聚集著如潮的人群,他們來參觀兩年一度的東北文博會。與現場的喧鬧紛雜相異,張國茹靜靜地坐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內,面對的依然是一張桌子、一盞燈和十幾個筆頭,埋首繼續著自己每日不變的工作。 30多年了,變的是頭發的顏色,不變的是手中的技藝。許多用過胡魁章毛筆的人大概并不知道,他們的一支筆要經過張國茹怎樣細致精心的琢磨。攥在手掌的筆桿和捏在指間的筆頭都存留著張國茹的體溫,這是一種帶著溫度的原始工藝,甚至凝結著工匠的情感。
在機器統治的時代,純手工制作似乎已經成為歷史傳說。而數碼產品的普及,也讓筆的使用變得越來越少,毛筆的受眾更是十分有限。張國茹所在的“胡魁章筆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30年前,張國茹或許沒有想到,“做毛筆”有一天會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自己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20多歲到年近花甲,張國茹的人生就像一支毛筆一樣,安靜從容又不失力道!澳贻p人不愿意做這行”,她笑著又有些無奈地說。
文博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傳統的技藝本來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它們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偶一現身,反倒多了許多新奇的味道。人們用瞻仰歷史陳跡的目光觀看著張國茹的每一個動作,仿佛穿越回了想象中的某個年代,然而,現實中,張國茹每天都在位于小西路上的“胡魁章筆莊”中循環自己的工作,用一種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態度堅守著本分。
把張國茹的工作上升到“文化傳承”的高度,對她來說,可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在她看來,自己只是在繼續一項已經從事了30年的勞動。她不善言辭,當提到“胡魁章筆莊”的制筆工藝時,語帶強調地說:“我們的純手工制作是獨一無二的。 ”
張國茹說,她年輕時跟隨學藝的制筆老師傅大多不在人世了,不過,她將他們的本事繼承了下來,至今,“胡魁章筆莊”中使用的所有工序和技藝都與當年并無二致。張國茹和另一位制筆師傅李世美是搭檔,兩人分別掌握著 “干活”和“水盆”的全套工藝。記者在文博會現場看到,李世美的工作大多時面對著水,而張國茹則面對著燈,兩人在一暗一明的光線下通力協作,共同完成約40道工序,方能成就一支“胡魁章毛筆”。
毛筆的結構看似簡單,但制筆的工序卻十分繁復。 “干活”要清、膠、斗、刻等,“水盆”則要尖、齊、軋、圓等。據說,普通人只能學到“干活”或“水盆”其中一樣,而唯有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完成一支毛筆的制作。當許多制造商已經采取半機械化手段時,“胡魁章筆莊”仍然在堅持純手工操作,因為,手工制筆能夠保證筆鋒不被損害,可以制出真正的最好的筆。這樣的堅持讓“胡魁章筆莊”的產量很低,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他們慢工出細活的精益求精。
難學、枯燥、辛勞,一個學徒要學滿3年才能出師,并且收入也不高,諸多元素共同 造成了制筆工藝后繼乏人的尷尬現狀。此外,傳統毛筆的應用日漸減少,也進一步限制了這個行當的發展。
【勵志文章:別讓有溫度的文化冷卻】相關文章:
勵志文章:別讓情緒毀了你03-23
勵志文章:別讓放棄成為你的遺憾11-29
勵志有哲理內涵的文章12-12
勵志文章:有了夢想就沖吧!04-02
勵志文章勵志自己的文章10-23
企業勵志文章_勵志文章02-24
有夢不覺天涯遠的勵志文章12-01
《有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勵志文章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