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名人故事(精選5篇)
其實,我們要是細心的話,可以發現現在很多名人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都要經歷足夠的苦難,最后才能成功。今天,小編特意收集整理了一篇梵高的名人故事,大家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這篇文章!
梵高的名人故事 篇1
我曾去一家畫店買扇面,和老板聊開來。我說你可以拍下店里的畫放到網站上作為宣傳。他搖搖頭說,沒用的。我詫異地問,怎么了?他說,現在繪畫市場蕭條,除非是名家的畫,不然無論怎么宣傳都沒人買的。你看我店里的這幅畫,是我那生活在北京的侄子的,花了半年時間畫了這幅油畫,一直沒有賣出去,急得要砍掉自己的右手了!現在把畫丟在我店里。我更驚訝了,精神理想和物質生存的矛盾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想起了我腦海中常常出現的畫面,那是1922年豐子愷先生在《谷訶生活》(梵高當時譯作谷訶)一書里所描述的畫面:“他背脊上負著極大的畫布,搖搖擺擺地在田野中步行……他又屢屢遺棄畫布在地上,自己完全不介意。他并不想從這等作品獲得什么利益,已經描出了,就不顧它。有的時候他畫畢了一幅畫,就把它遺留在寫生的場所,獨自回家!
梵高雖也同樣貧窮,可是他的心態和現代的這位畫師迥然不同。
梵高,一個癡狂作畫的瘋子,踽踽獨行的天才。
他畫了很多自己的自畫像,那畫筆是鏡面,自畫像是鏡子里的和藝術顏料融為一體的他。鏡里的梵高是虛幻的,這幅幻影的對角線上才是真實的梵高。
然而不理解他的世人看見的是鏡子里的梵高,是當時的人們心里猜測的,不曾觸到的梵高。
有人說梵高的耳朵是自己割掉的,有的說是在他和高更起沖突時高更割掉的,有人說他被割掉的是右耳,因為畫里的他是右耳被白布包裹著的,有人說是左耳,因為梵高是對著鏡面畫出了自己。
他在美術商品店做學徒的時候——人們看見鏡子里的他:孤傲、蔑視一切,因為他用冷眼嘲笑那些前來購買美術店里的名畫的人們,和美術店經理大吵一架后卷鋪蓋走人。鏡子外的他鮮有人懂:已經悟得真正的藝術的妙諦,在他看來那些所謂的名畫沒有達到他的藝術標準,而他苦于自己的畫作竟還沒有被賞識的機會,只有冷冷地看著那些名作被人挾了大筆的金錢前來膜拜。他也沒有心計,不會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也不肯裝出諂媚的模樣討好顧客,不愿說著和內心世界截然相反的話。
他和世人隔著一面鏡子,明明他抬起的是左手,世人看到的是右手。明明他畫的是如今價值上億的藝術品,當時的世人看到的是不值一文的糟粕。
鏡子里的他:性格是陰郁的、沉默而寡言,毫無風采。在巴黎學畫時,已經三十三歲的他坐在古代雕刻的石膏模型面前,背后一群青年同學在那里窺探,竊笑他。鏡子外的他:一旦繪畫起來就是熱情的、靈動的。他畫畫的時候好像渾身都燃燒起來了,是那些絢爛的顏料踩著他的思想脈絡跳著火舞,活躍紙上。
鏡子里的他:極端的,惡意的,狼狽的,他曾身無歸宿,寄宿當時有名的畫家、他的妹婿莫夫的家,卻又打碎莫夫的石膏模型,而后倉皇逃走。鏡子外的他:他不喜歡自命為大畫家,又拿出石膏命令他畫毫無生命的作品的莫夫的作為。在后來研究神學后的一段時間,他整日苦口宣教,身心都疲憊了才肯休息,把自己的生活費都讓給窮人使用了。梵高的父親見到兒子時,梵高穿著破舊的短衫在一間污穢的小舍的稻草堆里睡覺。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極度貧窮,他窮得只剩畫兒了。他還曾將父親寄給自己的原本就不多的生活費讓了一大半給了一個撫育五個無父的小兒孤苦伶仃的母親。
鏡子里的他:不曉得迎合俗眾的心理,完全拋卻利害得失,只顧著自己的性子作畫,農民都不肯給他做模特兒,嫌人品古怪畫風狂熱的他畫得太丑陋。鏡子外的他:他所選的題材一般是勞動者,所產的畫,大部分是勞動者的生活的深刻表現。疲勞的人,憂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離開他的腦際,他從不畫一切上流社會的人物。《食馬鈴薯的人們》便是他有著這一繪畫題材傾向的荷蘭時期的代表作品。他體察人民疾苦,他樂于救助。他看起來愚鈍,不會也不愿按照“市場價值”來繪畫,可是他一直懂得追隨真理。這就是真實的梵高。
梵高的名人故事 篇2
提到江河先生,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印象。在員工眼里,他不僅是企業領導人,更是良師益友、心靈伙伴;在客戶眼里,他不僅是財富傳奇的締造者,更是自身事業發展的支撐者;對競業伙伴而言,江河先生不僅僅是對手,更是行業的標桿、學習的楷模。
“做企業的目的有很多,有的為名,有的為利,有的為權,對我來說,這些都不重要。我希望我的企業是一個成就投資者夢想的搖籃,是一個實現員工高品位生活的家園!弊鳛闈蠌V發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江河先生志不在一己之利,帶領客戶、員工、股東、商業伙伴共同走上成功之路,這才是江河先生一直以來的追求。
20世紀90年代,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江河先生毅然走下大學講壇,開始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企業家人生。在事業旅途上,江河先生曾面對的許多困難,均屬退一步即深淵的境地,非鋼鐵意志不足以抗衡。創業初期的艱苦打拼、成像技術研究中的瓶頸、網絡不法分子的勒索、非法競爭者的惡意攻擊,無不考驗著江河先生的意志。
江河先生常說:“小成功的秘訣是:不急躁、不動搖、不放棄;大成功的秘訣是:有信仰,有使命,有毅力!闭且驗檫@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江河先生先后帶領廣發技術人員研發成功了新型奇彩LED廣告、全景奇畫立體像、酷炫禮品定制技術,引發了行業震撼,并獲得了數百名投資創業者的青睞。然而,江河先生并不滿足于此,就在最近,代表國內最新成像技術的“梵高冰晶畫”在江河先生手中問世了!
梵高冰晶畫是高科技技術應用于成像領域的絕妙結晶,將圖片或影像進行全透、高清、高度保真和色彩還原的藝術處理,制作出晶瑩剔透、流光溢彩的完美影像,畫面絢麗不失清雅,生動不失精致,集觀賞、裝飾和較高收藏價值于一體,美侖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砂凑昭b潢裝飾、婚紗影樓、個性影像禮品、商務用品、旅游紀念品等領域的'訂單需求,精工制作超凡脫俗、獨具品位的梵高冰晶畫系列產品,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有特色服務,充分詮釋“品味、品質、品德”的全方位立體化服務理念,引領時尚扮美生活。
梵高冰晶畫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業內專家與廣大投資者的熱切關注,諸多專家稱其為世界成像技術的性創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紛紛開始咨詢“梵高冰晶畫”項目的投資方案與合作方式,一個潛力無限的財富奇跡正在誕生。
梵高的名人故事 篇3
在古典主義畫派大師們的眼中,印象派畫家群體里的馬奈、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德加、塞尚等人都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不懂藝術,一群胡鬧且浪費顏料的年輕人,對他們的作品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為了能完整充分地向公眾展示基于對生存空間、物理光線和自然色彩獨特理解的藝術作品,以此展現自己的藝術主張和鮮明個性,他們猶如一群戰場上的斗士,和古典主義畫派進行了載入藝術史冊的激烈碰撞與搏殺,終于得到后人的認可與推崇。印象派一路走向視覺革命的成功,一部分因素來自于他們不滿繪畫藝術停滯不前的現實;另一部分則要歸結為他們從前輩們那里繼承而來的藝術遺產。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印象派就沒有后來的梵高。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派畫家之后,他的調色板就變明亮而豐富了。他發現,自己深愛的應該是鮮亮明媚、未經調和的純真色彩。事實上,他的色彩特征也與印象派繪者們所倡導的用色特征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了印象主義者的繪畫技法,但他對于人和自然所特有的敏感性,極為主觀的觀察能力,造就了他日后非凡的個性人生與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是色彩,就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他在人世間的嫉妒、痛苦但又熱愛的這樣一種非常真切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征后來成了區別于其他畫派的獨立存在。梵高死后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風和畫法,即為了表現個人主觀的強烈的情感,可以不對現實做出如實反映——這種創造性的實踐態度被稱作為“表現主義”,并且被后世證明是現代繪畫藝術中一種歷久不衰的藝術方向: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自我再塑造?梢钥隙,梵高是一個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是表現主義畫派的先驅人物。
在法國培訓期間,我有幸去阿爾鎮追尋大師梵高,沿著100多年前他曾經走過的小路去了解他在阿爾的傳奇人生和精彩故事,去感悟他短暫卻輝煌的藝術人生。那是法國南部一座古老的小鎮,一個舒緩壓力的好地方,土地上生長著橄欖樹和葡萄園,薰衣草隨著季風飄出淡淡清香,牛羊群則悠閑地躺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的碧綠山坡上,享受著明媚而溫暖的陽光,古樸尖頂的農莊隱匿在樹叢之中,羅納河終流不息地穿過阿爾小鎮,古典建筑與小鎮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交相輝映,不時地在你眼前呈現出一幅幅如詩的風景畫卷。
漫步在阿爾街道,我尋找到了梵高所繪《室外咖啡屋》的寫生地,那家已經營業了一百多年的咖啡屋依然保存完好,擺放著一張《室外咖啡屋》的復制品。站在梵高曾經寫生的角度,我用繪畫者的心態,仔細地揣摩他是怎樣用后印象主義的色彩表達自己對物象的感受,仿佛看到了梵高寫生時的激情和內心的澎湃。令人遺憾的是,梵高徒步幾公里去郊外寫生的吊橋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復制品不在羅納河上,而是在它支流的一條運河上。阿爾的向日葵最為有名,因為他和梵高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四四方方的庭院里,大約有一畝地的面積,但比我想象的要小,雖然是冬天,卻依然怒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在樓下有一處擺放著梵高那幅經典名畫作的復制品,從梵高畫的庭院到如今我看到的庭院,恍如隔世,時光荏苒,歲月滄桑的庭院里,小樹落盡了最后一片葉子,但陽光依舊那么燦爛如輝。
梵高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法國巴黎,結識了印象派畫家,并接觸到了中國傳統繪畫和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變得簡潔明亮、色彩強烈。此時,梵高已擺脫了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并很快愛上了那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在阿爾兩個月的時間創作了60余幅作品,“瘋狂”使他的創作進入了高峰。雖然受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但他的作品已極具個性,這源自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不滿足只是理性地“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繪畫“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立的風格”。所以梵高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梵高在小鎮廣場租下了“黃房子”想建立“畫家團社”。后來高更因約前來,不幸的是,梵高梅毒進入三期,引發精神失常,并與高更日夜爭吵,后來更是發生了著名的“割耳事件”。在阿爾居民的抗議下,梵高被迫離開,并自愿前往距離阿爾不遠的圣雷米的圣保羅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梵高在阿爾期間雖然創作出大批作品,但仍然無法依靠賣作品養活自己——《向日葵》、《收獲景象》、《夜間咖啡館——室外》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在阿爾居住的時光是梵高創作的巔峰時期,由于他在印象派畫風的基礎上更加傾注了自己對物象的再塑造,用心靈感受對象,用內心世界的真情實感傾注于筆端并和畫作完美地融為一體,從而奠定了他表現主義畫派的先鋒地位。在阿爾有人說,理性只能出畫家而出不了大師,大師只有具備火焰一樣的激情,內心強大、性格獨特,不同于常人,也就是所謂“拐點”偏執——從這個方面看,梵高這樣一位藝術大師符合以上特點。
梵高對阿爾的重要性,在于他一生最輝煌的創作盛期是在這里度過的,他留給阿爾、法國和世界的是300多幅不朽杰作!遺憾的是,梵高的精神世界也是在這里崩潰的——在阿爾的梵高紀念館,不僅有文字圖片、畫冊、影像、高仿復制品,而且還標注了梵高在阿爾所有寫生的行程線路、各種旅游文化紀念品以及世界各國藝術名家慕名前來尋找梵高的人生色彩,現在的阿爾離不開梵高,給阿爾帶來的不僅僅是旅游經濟,更是阿爾的文化形象的建立和對藝術界的影響力,這是阿爾小鎮的基本文化標志。
阿爾是一個僅有5萬人口的小城,卻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原因,就在于它有眾多的羅馬遺跡:最古老的陵園、古劇院、競技場、古地下拱廊和大浴室等。城市的靈魂是文化,而要體現出文化的燦爛豐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有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在思想文化藝術領域的杰出貢獻,對于當下社會以及后世的影響深遠而持久。法國文化底蘊深厚,歷來重視歷史和文化,酷愛“名人”,常常舉辦各種全國性、地域性的紀念活動,法國國民議會副行政官員帕斯卡爾·雷龐茨女士說:“文化是政治的硬盤,文化將國家凝聚起來,今天的世界處于道德危機中,藝術能夠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彪m然梵高原籍荷蘭,但他的藝術成就卻全部留在了法國阿爾,從而得以更廣大地傳播和發展,也體現了法國對歷史文化名人的尊重、對文化旅游的重視以及全力打造歐洲文化藝術中心的這一雄心。
梵高是法國眾多文化名人中的一個,是永恒的世界級大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和卓越的藝術成就給法國、給阿爾帶來了無限榮耀和自豪。
梵高的名人故事 篇4
文森特·梵高27歲那年,不想再當教士、給礦工們傳教了,他決心當個畫家。到他33歲,第一次進了美術學院,但一個月后就退學了。那是1886年,他處于人生低谷:開始當畫家已有六年,離他死去還有四年;此前一年,父親去世令他悲痛欲絕,此時他的畫,恰與他的心情同樣:灰暗,沉郁。那年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雙鞋子,一只翻著》,只有灰黑二色,就像是礦工所穿。
——等一等,文森特·梵高,不是應該如陽光般熾烈、讓斑斕星月漫天旋轉的半瘋子么?而事實上,到1888年,他的確已經成了那樣。那在1866年到1888年間,發生了什么,讓灰黑色的靜物畫家變成了向太陽燃燒的金色葵花?
1886年去巴黎之前,梵高是個很純粹的荷蘭畫家,秉承荷蘭黃金時代的傳統:長于描繪靜物,對物體材質表面精雕細琢,打光精確,陰影明晰,質感到位。但1886年,他去了巴黎。他那幅《吃土豆的人》被看中了——那幅畫線條粗糲,色彩陰暗,幽深莫測,但19世紀80年代的巴黎,正是對筆觸造反的時節——于是他也被召邀去了巴黎,參加了印象派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聯展。
如你所知,1886年印象派正要分崩離析。12年前首次聯展時以莫奈為首的主力們,正待各奔東西;點彩派諸位野心勃勃,正要造莫奈的反;1886年的畫展是印象派的最后斜陽,梵高趕上了。他沒來得及在這次聯展成名,但是:他看到了一些畫,比如莫奈的風景畫,比如畢沙羅的鄉村畫,比如保羅·西涅克的河流景色,比如埃米爾·伯納德的風景畫——這些畫現在掛在艾克·麥克雷恩畫廊,一如梵高當日看見它們的樣子。
他獲得了什么呢?從1887年開始,他的畫變了。他感受到了光線與色彩的重要,明白了粗重筆觸的力量。他明白了“正確的素描”在光線下多么無力,領會了塞尚高呼的“根本沒有線條,形體之間的關系靠顏色決定”這一道理,以及最重要的:他邂逅了自己最鐘愛的一個人——他在巴黎的印象派諸位大師畫里,找到了日本浮世繪大宗師歌川廣重的身影。
一個新的梵高就此出現了。他此前的33年灰黑色如畫人生,在巴黎印象派的余暉中,被盡數燒盡,此后灰燼里,站出了美術史上最鮮艷奪目的人物。
1888年2月19日,梵高離開巴黎,去了南方的阿爾勒。他在那里給高更寫信:“我永不會忘記初到阿爾勒之日的情感。對我來說,這就是日本。”6月5日,他寫道:“浮世繪的筆觸如此之快,快到像光。這就是日本人的風貌:他們的神經更纖細,情感更直接。”
是什么促使他開始燃燒生命的?還是1886年到1888年,他在巴黎的見聞。他會說出這樣的話:“看日本浮世繪的人,該像個哲學家、聰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與月亮的距離嗎?不;該學習俾斯麥的政略嗎?不。你只該學會描繪草,然后是所有植物,然后是所有風景、所有的動物,最后是人物形象。你就做著這一切,度過一生。要做這一切,一生都還太短。你應當像畫中人一樣,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樣!
他的一生最后,如他所言。
梵高的名人故事 篇5
一天,梵高經過一個農莊,看見一群農夫在地里干活,于是靈感來了,他想畫一幅農夫題材的畫。他發現,在這一群農夫里,有一個男子身強體健、姿態悠然,很符合他心目中農夫的形象。于是梵高走近農夫說:“親愛的朋友,我是梵高,我想畫一幅肖像畫,請您當我的模特,我可以付您相應的報酬,不知您能否答應?”
農夫聽說過這位傳奇畫家,但他并不感覺到吃驚,他平靜地對梵高說:“可以的,但是,現在莊稼成熟了,您必須和我們一起收割,等做完這些后,我才能答應您的要求。這就是我要的回報,您不用另外付錢。”
梵高說:“可是我沒做過農活啊!
農夫回答:“沒關系,我可以教你。”
于是,梵高加入到他們的行列。雖然很辛苦,但為了藝術,梵高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兩天后,那些工作便完成了,農夫也如約成了他畫下的模特,而且還領了自己的妻子來一起讓梵高畫,更增添了畫面的內容。后來,畫出來的藝術效果令梵高非常滿意,因為他很暢快地就能把農夫的那種內在情緒把握住。
畫完后,農夫請梵高在自己家的院里喝咖啡。農夫在閑聊時說:“梵高先生,您知道我為什不要報酬而讓您跟我們一起干農活嗎?”
梵高若有所思地說:“開始不明白,現在我知道了,你是想讓我體驗一下農夫的辛勞,獲得內在的經驗,而不流于膚淺的表面!
農夫微笑著點點頭。
梵高感嘆道:“您不愧是高手,一定也懂繪畫吧?”
農夫輕輕地搖搖頭說:“我從來沒有摸過畫筆,而且我傾心于做一個親近大自然的農夫!
“這是一位自然藝術家,也是我這幅畫的老師!焙髞龛蟾呖偸沁@樣向別人說起《農夫》這幅畫。
【梵高的名人故事(精選5篇)】相關文章:
名人故事素材:梵高12-14
精選名人的求職故事09-03
名人的故事(精選15篇)01-06
名人的故事精選15篇12-15
名人故事的12-13
貝爾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品德修養名人故事精選12-08
名人讀書的故事精選15篇01-19
名人讀書的故事(精選15篇)12-13
關于誠信的名人小故事精選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