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1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并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于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中外殘疾名人勵志故事大全故事。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斗,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彼麍孕拧耙魳房梢允谷祟惖木癖l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边@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2
陳燕——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
陳燕,女,漢族,1973年生,視力殘疾,一級鋼琴調律師,北京市人。現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職責公司總經理,系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調律分會會員。幼年患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22歲畢業于北京盲校鋼琴調律班。20xx年10月建立北京鋼琴調律網,20xx年出版《陳燕:耳邊的世界——中國第一位女盲人調律師的自傳》,同年12月被江蘇衛視和新浪網評為《感動20xx》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故事有點傳奇,但都是真的。3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先天性殘疾,陳燕被父母遺棄,是姥姥收養她并撫養成人。
陳燕自小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學過很多樂器。自打學調琴開始,她每一天總是十三四個小時泡在鋼琴邊,仔細摸,用心記。學調律還務必會修琴,一個盲人手拿錘子釘釘子、刨子刨木頭,受傷總是難免的,學習調律那段時光,她手上就沒有一塊好肉。
4年學習,陳燕掌握了歐美最先進的鋼琴調律技術,但信心滿懷的她立刻遭遇了殘酷的現實,當時國內的人還無法理解盲人調琴師這一行業。幾經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經理考核后同意錄用。但經理為難地說,這份工作需要上門為客戶調琴,你此刻的狀況挨家上門也太困難。再說路上車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負責的。
為了熟悉地形路況,她請家人幫忙,把圖上的地名、車站、胡同小區等一一抄寫成盲文,一一記熟。有一位用戶不期望盲人調律,她到用戶家后,憑著眼睛僅存的一點光感,跟用戶走到鋼琴前,連調帶修干了兩個小時,客戶試彈后很滿意,并說他的兩臺琴以后都請陳燕調。這時陳燕告訴他自我是個盲人,對方不好意思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陳燕給自我立了一個規矩:與客戶見面時決不告訴自我是盲人,調琴結束后,必須要告訴用戶自我是盲人。她說:“給用戶調完音后,我除了教給用戶一些保養知識外,還要給用戶彈一首優美的曲子,這時才告訴他,我是一名盲人鋼琴調律師,用戶感到十分驚訝。你是盲人,你怎樣來的?你調琴的時候,眼睛一向跟著手動呀!每當那個時候,我覺得自我是一個成功者!闭嬲谡{琴這個圈子里闖出名氣,陳燕靠的是技術。她將8000多個鋼琴零件熟記于心,并能及時發現影響音準的零件,調出正確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給上萬個家庭的鋼琴做過調音,足跡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為了幫忙更多的鋼琴用戶,陳燕開通了全國第一條鋼琴公益熱線,每一天晚上7點到10點,她都會守候在電話機旁。在鋼琴調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讓全國的人都明白,盲人完全能夠從事鋼琴調律工作。
陳燕不僅僅擁有嫻熟的調琴專業技術,她還創造了許多盲人第一的奇跡: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中國盲人中第一個寫自傳的,第一個會騎獨輪車、游泳、騎自行車、開卡丁車、滑旱冰、練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陳燕說,不管路有多漫長、有多艱辛,她都會“笑對人生”。她是該笑,因為她為自我“調”出了一派光明。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3
出生5歲就高位截癱——勵志自學完初中所有課程
1955年9月17日在濟南出生。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自學外語 從事翻譯 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督^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并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后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
她是代表著人民的政協委員 感人的話語
與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交往已四年有余,一次通話中,她笑著告訴我:“我特想看看王府井,下次去北京,你可要陪姐姐去!弊鳛榈诰、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年年到北京開會,到王府井看看,應該說不難辦到。
今年,海迪又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幫助她實現心愿成為記者的`一件心事。從3月2日至7日,六天預約了三次,海迪要么開會、忙議案,要么接受采訪,就連晚上也抽不出時間。中午,海迪突然來電,聽得出聲音十分憔悴。她抱歉地說:“弟弟,我剛剛逃出來,那么多記者朋友們采訪我,要合影,我不能拒絕,他們也是工作,我要爭取配合,可實在是太累了,我都快拼命了。”記者建議她注意身體,請半天假,抽空到王府井轉轉。
海迪一口拒絕。她說:“全國政協每年開一次大會,可不能隨便缺席。我有一些建議,要在會上給委員們說一說,姐姐代表的可不只是自己呀!”電話那頭傳來如此熟悉的笑聲。這笑聲讓我牽掛。我明白,她不想麻煩任何人,她想用笑聲告訴記者:她不累,她能頂得住。政協會期已快過半,海迪看看王府井的心愿何時能實現,依舊是記者的一件心事。
3次國外演講演講音樂會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 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并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杰出代表。
她所具備的精神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罚瑒撟髁恕断蛱炜粘ㄩ_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F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殘奧會對志愿者服務的要求非常高
2007年3月10日下午,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張海迪與其他幾位殘疾人、殘疾人工作者代表、委員,利用休會時間來到北京奧運大廈,感受奧運大廈的無障礙設施,體驗奧運會前期志愿者為他們提供的志愿服務,并為奧運會、殘奧會志愿者工作獻計獻策。張海迪表示,北京2008年殘奧會對北京市的無障礙建設要求和志愿者的服務要求是非常高的,志愿者需要用愛心、耐心去體會服務細節,才能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專業、溫馨的服務。
她自己絕對不會寫自傳
我不僅現在沒有打算,將來也不會寫自傳,因為我就是那么普通的一個人。
很早以前就有人說我的作品《輪椅上的夢》是我的“自傳體小說”,其實那是一個誤會。如果真是老了要留下回憶給后人,我認為作為口頭傳述就夠了,才四十多歲就把自己的生活抖摟出來,我不希望這樣做。這些年不知有多少人找過我,說要我寫或者他們替我寫自傳,我全都拒絕了。
為擔任社會職務的原因,我接觸到許多殘疾朋友,事實上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打開的書,他們都經歷過痛苦。我覺得自己與他們沒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我的名字被大家知道了。所以我要關注蕓蕓眾生,要用筆把這些人類共性的情感與生活寫出來。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4
像雕塑一樣活著
第一次見到尼克·胡哲,人們都難掩震驚——他就像一尊素描課上的半身雕像,沒有手和腳。面對人們訝異的表情,尼克自我介紹時常以說笑開場。
“你們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亞人,今年28歲,周游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飛行120多次,我喜歡做些好玩的事給生活添色。當我無聊時,我讓朋友把我抱起來放在飛機座位上的行李艙里,我請朋友把門關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開門,我就‘嘣’探出頭來,他當時被我嚇得跳起來。我心想,他們能把我怎么樣?難道用手銬把我的‘手’銬起來嗎?”
“我喜歡各種新挑戰,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后靠移動嘴巴來刷,有時確實很困難,也很挫敗,但我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我們很容易在第一次失敗后就決定放棄,生活中有很多我沒法改變的障礙,但我學會積極地看待,一次次嘗試,永不放棄!
尼克的生活完全能夠自理,獨立行走,上下樓梯,下床洗臉,打開電器開關,操作電腦,甚至每分鐘能擊打43個字母,他對自己“謎”一般的身體充滿感恩。“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沒有的生氣,反而要為已擁有的感恩。我沒有手腳,但我很感恩還有這只‘小雞腿’(左腳掌及相連的兩個趾頭),我家小狗曾誤以為是雞腿差點吃了它!
“我用這兩個寶貴的`趾頭做很多事,走路、打字、踢球、游泳、彈奏打擊樂……我呆在水里可以漂起來,因為我身體的80%是肺,‘小雞腿’則像是推進器;因為這兩個趾頭,我還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我都會把它翹起來!闭f著說著,他便翹起他的兩個趾頭,綻出滿臉笑容——Peace!
尼克的演講幽默且極具感染力,他回憶出生時父母和親友的悲痛、自己在學校飽受歧視的苦楚,分享家人和自己如何建立信心、經歷轉變!叭绻阒缾,選擇愛,你就知道生命的價值在哪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痹谟H友支持下,他克服了各種困境,并通過奮斗獲得會計和財務策劃雙學士學位,進而創辦了“沒有四肢的人生”(Life Without Limbs)非營利機構,用自己的生命見證激勵眾人,迄今他已走訪了24個國家,贏得全世界的尊重。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5
舞蹈是要用雙腳來跳的,一個舞蹈演員演出時是在用肢體動作向觀眾傳達自己的感情,因此,人們都認為沒有雙腿的人根本無法跳舞?墒怯幸粋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弱小的年輕女子卻做到了,她是四川綿竹的一位舞蹈教師,叫廖智。
這不是天方夜譚。在中央電視臺的《我要上春晚》節目中,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廖智"站"在了舞臺中央,跪在鼓上的她表演了一出叫《鼓舞》的舞蹈。紅綢飛舞,失去雙腿的廖智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在一面大鼓上旋轉翻滾,做出各種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現場掌聲雷動,觀眾無不滿含淚水地看完廖智這場令人難忘的舞蹈演出。幾位資深評委在點評廖智的演出時,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哽咽得話都說不下去,這就是一個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帶給人們的巨大感動。
廖智是四川綿竹市漢旺鎮人,本是一位教學生跳舞的舞蹈教師。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正在家中的廖智和自己十個月大的女兒及婆婆一齊被埋在廢墟里,被埋二十六個小時后,廖智被救出,女兒和婆婆卻不幸遇難。廖智活了下來,可膝蓋以下的小腿及雙腳都被截去,她成了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輪椅的殘疾人,這一年,她剛24歲。
一個一直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員突然間沒有了雙腿,這樣的打擊對她來說比失去生命更為殘酷?墒莾H僅在截肢后一個月,還躺在病床上的廖智為了安慰鄰床養傷的小朋友,就在病床上跳舞給小朋友看。她突然有了想法,沒有了雙腿也一定要將自己的舞蹈事業繼續下去。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廖智一直走到現在,成就了一個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在舞臺上的輝煌成就。
我們見過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演員跳舞,但很少看到失去雙腿的人能夠在舞臺上一展風采。要知道,一個沒有雙腿的人想要跳舞何其困難,實現這個目標幾乎就是在創造奇跡。然而,在眾多好心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廖智終于站在了義演晚會的舞臺上。那晚,廖智與搭檔表演的是雙人舞《走向希望》,她穿一條紅色舞裙,男舞伴穿一件白色舞衣,兩人在舞臺上精彩起舞,誰也看不出這個美麗的女孩雙腿被截去了。臺下有觀眾心生疑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嗎?此時,音樂進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舉過頭頂,她雙手抓住右腳,把一只假腿取下來扔在地上,紅色的裙褶就像鮮血一樣,垂直下搭。頓時,全場鴉雀無聲,片刻之后,所有觀眾均欷歔不已,淚水直流,他們都被廖智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
廖智的《鼓舞》更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些成就的背后,廖智為舞蹈所經歷的苦難,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廖智曾說,在經過汶川大地震這場生死劫難后,她開始明白一個詞——珍惜。如果沒有那場地震,廖智應該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是一位幸福的年輕媽媽,女兒如今也該有三歲了,她也依然在舞蹈學校里教學生跳舞。是可怕的地震讓她失去了一切,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自己用來跳舞的雙腿?闪沃菦]有就此沉淪下去,她珍惜生命,笑對生活,堅強地活下來,期待自己的又一個輝煌,這就是她的信念,她成功了。
此刻,沒有人否認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廖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撐起了一片天空,用廖智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四川在雄起,災區在雄起"。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6
We all live in this world.We maybe feel unlucky sometimes.But, as you know, in this world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people who can't talk, walk, speak, listen to and see anything.
The invalid need our concerns.If you see an invalid person,you should not just watch him all the time. You can show your respect to him. Let him feel the good of the world.
Our government should put benefits into its policy that can make the invalid happier. The invalid need our help. Please don't grudge your smile .You can keep it on you face.
If we concern more of the invaild, our societ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friendly.Violence will cease.We'll live safely.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7
44歲的他是一家殯葬用品服務公司的老板,在北京和長春都有分公司,為社會提供了幾十個工作崗位。他做事高效而果斷,人性化管理方式讓下屬欽佩不已。他叫劉喜同,是一名腦癱患者。
23歲時,為了“活下去”的信念,他撿白紙做花圈賣,歷經坎坷,終于有了現在的成就。在20xx年5月18日“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他。成為班長劉喜同出生后被診斷為腦癱,六七歲時,仍走路困難,說話不清。從醫的父母并未放棄,在家教他讀書和寫字。
由于身體殘疾,劉喜同9歲時,才被學校勉強接收,成為旁聽生。寫字沒有別人快,讀書不清楚,但并不妨礙劉喜同考出好成績。一年后,因成績優異,他被轉為正式生,并擔任了班長,還幾次跳級,只用3年就完成了小學學業。中學后,因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突出的學習成績,他一直擔任班長。但因身體殘疾,劉喜同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沮喪中,他只好到一家福利企業上班。艱難創業工作后,劉喜同發現,自己發音不清楚,表情猙獰,身體歪斜,走路不利索。他自問:怎么才能更好地活下去?發音不清楚是因為舌頭硬,為了練發音,他在舌下壓一塊糖,一有空就練習說話。此外,他還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控制臉上的肌肉。通過努力,他說的話漸漸能被聽懂了,表情也能控制了……
憑借勤奮,劉喜同從一名送貨員做到了辦公室主任。不料在劉喜同23歲那年,父親因患癌癥去世,給家人留下了不少外債。當時,劉喜同的弟弟上高三,一家人的生活負擔很重。福利廠收入不高,他感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反復考慮后,他決定辭職,打算“下!薄8赣H去世時,市面上的花圈店很少,買花圈難給劉喜同提供了創業靈感。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在建設南路蓋起一間小平房,辦起了花圈店。沒錢買原料,他便撿來紙和方便面袋子,裁剪后做成紙花,再做成花圈。為了做生意,劉喜同日夜守在店里。店里都是紙品,他冬天不敢用火爐,水杯里的水凍成了冰碴子,饅頭成了冰疙瘩……
就這樣堅持了半個月后,劉喜同終于做成了一筆“大生意”——賣出了3個大花圈,賺了300元。有了第一桶金,劉喜同有錢進貨,材料也更豐富了。他做出的花圈質量好,又24小時營業,顧客越來越多。獲得成功3年后,劉喜同已攢了10萬元。但人們卻說,他是靠賺死人錢發財的,附近的小商店連啤酒都不愿賣給他,這讓他很受刺激。于是,他將花圈店交給母親打理,自己轉行開了溜冰場。但因種種原因,當初賺的錢全賠進去了,他的人生進入低潮。就在這時,一個剛剛中專畢業的女孩子走進他的生活。雖然他一窮二白,還是殘疾人,但這個女孩卻欣賞到了劉喜同的堅韌和不屈不撓,與他組建了家庭。在妻子的支持下,劉喜同租了一間四五平方米的小屋,重新開了花圈店。妻子吃苦耐勞,并無怨無悔地相伴,這讓劉喜同堅定了奮斗的信念。他的`業務漸漸拓寬,從只經營花圈到各種殯葬服務,進而開辦了同心工藝禮儀服務公司,并將分公司開到了北京和長春。
成功不忘回饋社會,20xx年起,劉喜同向因公殉職的公安干警、武警和官兵、現役軍人和見義勇為犧牲者以及一、二級殘疾人及其直系親屬提供不同的免費服務,并先后為十幾名殘疾人提供了工作崗位。他逆境中奮斗的事跡感動了長沙民政學院負責人。20xx年,該校將他特聘為老師,每年畢業季,他為該校殯葬系的畢業生上“逆境商”課,以真實的故事感動和激勵更多人。盡管現在已取得一定成功,但劉喜同毫不懈怠,每天騎車5公里,含糖塊練發音,加強表情控制……這些都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劉喜同說,他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殘疾人并不是“廢人”,照樣能追求自己的事業和幸福!爱斒澜缦蛭覀冴P上了門,但同時,也給我們開了更多的窗!”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8
人要有一種偉大的欲望,還要有能夠實現這種欲望的技能和堅忍。
——柏拉圖
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河流的布魯克林大橋是個地地道道的機械工程奇跡。
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著手這座雄偉大橋的設計。然而橋梁專家們卻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確信大橋可以建成。
父子倆構思著建橋的方案,琢磨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設法說服銀行家投資該項目,之后他們懷著無可遏止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施工建造他們的.大橋。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嚴重受傷,無法講話也不能走路了。誰都以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為只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然而盡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閃念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密碼。
他惟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和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
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勝利與失敗這間的差距并不似人們想像的那么大,僅僅是一念而已。欲望可以將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至,也可以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礙,欲望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后顧之憂。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礙的人,常常會屢建奇功。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能力。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9
Disabled people are normal people, except that they can not see as much as we can, or they can not walk as fast as we can. Since they can not see as much, or they can not walk as fast, they need our help.
We can immediately do a long list of ways in which we can help them, for instance, Each student finds some one to help, in the neighborhood or the community. You can help them to cross the road. You can help pushing their wheel chairs. l Set up kind of organization. Collect some money. Use this money to help them, to buy them daily necessitie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finish school. As they are disabled,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earn as much as normal people do. That’s why they usually need help in physical things. As they are disabled, they feel lonely. They think they are not as good as normal people. They easily become lonely, sad, disappointed. They easily lose hope of life. They need help more in spiritual things. They need people to chat with. They need people to encourage them to continue their lives. They need people to get rid of prejudices over them. Now, I would suggest, do whatever we can to help them. We can donate our pocket money. We can walk up to help the disabled to cross the street. We can make friends with the disabled by visiting them, by calling them, by emailing them, by whatever means. However, don’t always think we are better than the disabled. As normal people, we always make normal mistakes.
W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we can see things while the blind can not. If you know the story about Helen Keller, you will understand why you are wrong. The blind can not see with their bare eyes, but they can see better with their ears. They can see better with their hands. So, help the disabled while you treat them like normal people. And they are normal people!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 篇10
陳州無腿歌手
陳州命運多舛,6歲父母離異,8歲流浪四方,13歲從火車上摔下失去雙腿,18歲學會唱歌,他以木盒為腿,從四處乞討到流浪賣唱,他用歌聲行走中國,走過全國700多個城市,娶妻生子,過上幸福小康生活,從無腿乞丐成長為中國激勵大師。
他的童年較同齡人相比極其不幸,剛滿5歲時,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 居,1991年,年僅8歲的他被法院判給了爸爸,沒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給了50多歲的爺爺后,遠離家門。由于爺爺、奶奶經濟困難,陳州從小就沒上過學,11歲時,就靠著爺爺教的一點快板和家鄉戲開始外出“闖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陽等地到處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跡。
1996年五月中旬,陳州流浪到濰坊市昌樂縣爬乘一輛火車時,不小心摔了下來,等他醒來時,他已經躺在醫院里,火車碾斷后高度截肢,從臀部往下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單的陳州趁爺爺不備,用一塊厚厚的輪胎皮綁在屁股下面,用兩手撐地一點一點向前挪動,再次離開了家門,一個月后,流落到浙江嘉興的陳州,遇到了一個街頭賣唱的無腿殘疾人
“就是這個朋友,教會了我唱歌,后來,我就用美妙的歌聲引來了身邊美麗的`鳳凰。”提及老婆和一對兒女,天生樂觀的陳州更顯得興奮和開心。
陳州: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二廟鄉瓦子埠村人,六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失去了父愛母愛,陳州的童年是不幸的,13歲的時候,跟隨爺爺去賣藝,有一次坐反了火車從車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雙腿。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陳州最終選擇了堅強面對。雖然沒有了雙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決心依靠自己的能力來養活自己。從此在外流浪,在流浪賣藝的這些年里,陳州當過乞丐,賣過 報紙,擦過皮鞋,修過電視。
陳州親手制作的兩個普通的木盒子,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重,一個輕,一個三斤半,一個四斤半,成了平時走路時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強有力的雙腿,重的右手拿,這樣保持行進中的平衡。陳州就是穿著這雙“鞋子”走南闖北,認識了讓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師傅”。到目前為止,街頭演唱達3000多場。
陳州靠自己的堅強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為止,陳州登了中國**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著登山磨練出來的意志,陳州有這么大的勇氣去堅持自己的夢想!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殘疾人勵志故事12-08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05-19
殘疾人勵志故事精選12-07
殘疾人健身勵志故事12-08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11-23
殘疾人勵志故事3則12-08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分享03-16
著名殘疾人的故事勵志12-09
殘疾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03-01
殘疾人的勵志小故事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