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一個大學生返鄉創業可以做什么
夏收時節,河南新蔡縣的7億多斤麥子,一半進了張志良的工廠,變成面粉;這些面粉的一部分又進了李旭的“放心面粉店”,變成了新鮮的、有著醇厚麥芽香的花卷、饅頭。
張志良和李旭都是年輕人。金融危機下,去年,李旭小兩口從廣東返鄉;5年前,大學畢業后張志良返鄉創業,現在擁有了一個叫“麥佳制粉”的糧食加工企業。
金融危機暴發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張志良在縣工商局的支持下,在新蔡縣和周邊縣的鄉鎮開設了36個“麥佳放心面粉”直銷店,給每個店統一辦理了證照,還提供資金5萬元。經營這樣一個小店,解決了李旭一家的就業問題,在小兩口的精心打理下,小店2008年僅4個月就盈利2萬多元。生意好了,今年小李又招了兩名返鄉農民工來幫忙。
截至目前,36個直銷店有24個由返鄉農民工開設,6個由下崗職工開設,每個小店年可獲利6—12萬元。張志良說,接下來還要開50—80個直銷店,幫農民工就業,助企業成長。
今年32歲的張志良堪稱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典型人物,1996年從河南財經學院經濟管理系畢業后,在公司打工的幾年里初步掌握了一些有關糧食食品加工、銷售的經驗和技術。
前些年,全省GDP排名總是靠后的新蔡縣,是典型的產糧大縣,最大的優勢就是糧食,加上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唯獨缺少大型的小麥深加工企業。
要為家鄉做點貢獻,實現小麥的.就地轉化。有了這個想法,張志良辭掉了省城的工作,籌借資金在家鄉開辦了自己的面粉廠。為了求技術,他曾經在零下10攝氏度的大雪夜饑寒交迫地趕到鄭州,感動了鄭州糧食學院的制粉專家馬清溪教授,得到了馬教授多年積累的實用技術筆記。同時,張志良的勤奮、上進也感動了他的合作伙伴,2005年,與廣東客商簽約建立河南麥佳制粉有限公司,日加工小麥200噸;2008年,與開封的企業合作投資7000萬元建立新廠,日加工小麥700噸,儲存原糧10萬噸。新蔡縣小麥總產量的一半得到了就地轉化。
訂單農業,是農戶增收、公司發展的雙贏項目。2006年,公司發展了種植基地,免費為農戶提供優質高筋“9023”品種,為農戶測土施肥,指導種植。發展訂單農業10萬多畝,帶動1萬多農戶改變種植結構,平均每戶農民增產2000斤,增收1500元。
“做個有心人,一個大學生在家鄉還是可以做不少事情的。”在采訪中,張志良不經意地說。
大學生回鄉創業變成“雞司令”
20年前,大學生陳瓊武丟掉鐵飯碗,回到農村當了一名“豬倌”。幾經周折,他想成為“養豬大王”的夢想沒能實現。1995年,他興辦桃源縣首家民企——桃源縣三尖飼料廠。經過14年努力,三尖飼料廠現已發展成為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飼料加工、家禽養殖于一體的湖南三尖農牧有限公司。
1988年,陳瓊武從武漢糧食學院畢業后,與5名朋友一起毅然回到農村創業,當起了“豬倌”。正當他們計劃大干一場時,1991年,瘟疫襲擊養豬場,200多頭豬全部死光。陳瓊武又來到城里工作,一晃三年過去。
1994年春,陳瓊武著手第二次創業。他和伙伴創辦了三尖公司,生產銷售飼料。當時的桃源市場上,上十個飼料大品牌相互競爭,三尖飼料只能夾縫求生。陳瓊武沒有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飼料推銷中去,而是大力發展規模養殖,用產業鏈拉動飼料產業,最終,公司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1999年春,陳瓊武帶領團隊到河南、河北、浙江、福建考察現代化農業。經過考察,他立馬發現,桃源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影響了農民收入,也制約了飼料生產的發展。他隨即投入大筆資金,建起桃源第一家蛋雞規模養殖基地。自此,三尖公司走上了一條公司加農戶的良性發展之路。
陳瓊武進一步認識到,農業要健康、快速發展,只有走農村產業合作道路,于是,他牽頭組建了三江養殖合作社。合作社建成以后,陳瓊武以自己的企業為基地,建立了種苗供應中心、飼料供應中心、技術服務中心、蛋雞養殖示范基地、雞苗育雛基地。記者龍濤
大學生 返鄉 創業 智力 帶富 身邊人
【致富金點子】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轉變觀念,不再留在人才扎堆的大城市,而是選擇回到故鄉自主創業。創業之初難免艱辛,內心的矛盾,家人的反對,他人的不理解,加上資金來源和經驗缺乏,相比之下,大學生創業致富比其他人群需要更大的勇氣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然而,大學生普遍基礎知識好,接受新事物快,年輕有干勁兒又是這個群體獨有的特點。放棄高薪工作,而回鄉創業,當起“豬倌”、“兔子王”,這正是大學生智力反哺農村的一種現實表現,在為帶動城鄉一體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致富事例一
從“兔子王”到“養兔會長”
徐敏成2004年畢業于江蘇省畜牧獸醫學院,先在鹽城工作,后回家鄉漣水開設獸醫獸藥門市。去年9月,他決定發揮所長,搞獺兔養殖,當“兔子王”。
剛起步時,因交通不便,建兔舍用的磚頭、黃沙、水泥都要用獨輪車運進去;兔舍剛建好,從外地引進的良種獺兔又陸續死亡。于是風言風語紛至沓來,親戚朋友都勸他收攤子,可徐敏成沒有動搖。他騎摩托車到連云港、灌南等地學習取經,回來后對癥下藥,注意給兔舍遮風、保溫,情況很快穩定了。
徐敏成養殖的獺兔迅速增至200余只,每天吸引不少鄉親前來參觀。他便聯系20多個養殖戶成立了獺兔養殖協會,把經驗、技術和鄉親們共享。結果養兔在全鎮迅速發展開來,到去年底出售商品兔突破1萬只,凡養兔的都富了。今年,已掌握豐富經驗的徐敏成計劃好了:新上獺兔宰殺加工廠,形成養殖、加工一條龍,趁著現在市場供不應求,“讓獺兔養殖成為當地的一個新興產業”。
致富事例二
“白領”變身“超級豬倌”
2000年從揚州大學畜牧專業畢業的王加貴,先在南京一家大型企業跑銷售,并很快當上分公司副總經理,薪水可觀,可閑下來時總難免有幾分失落:如果就這樣干下去,所學專業就荒廢了!他萌生出回家鄉漣水辦養豬場的念頭,那樣既能發揮自己長處,還可帶動鄉親們致富。他回鄉辦豬場的消息迅速在家里炸開了鍋,親戚朋友跑來勸他,在他簽土地征用合同時父親還趕來“攪局”。
開弓沒有回頭箭。創業初期,凡自己做得了的,王加貴樣樣自己動手,兩個月下來,體重減輕了12斤,“當時別人都說我有35歲,手像樹皮,哪里還像個大學畢業生”!如今,一切困難都過去了。他的豬場征地8畝,建成豬舍80間,每年出欄肥豬9600頭。在他的帶動下,鎮里的生豬屠宰、有機糧食加工等配套產業也都發展起來。鄉親們說,要是王加貴當初堅持去當“白領”,如今,這里紅火景象做夢也做不出來。
今年,紅海村、紅關村的老百姓都要求跟著王加貴種甘草,王加貴就開了一個甘草服務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開發區沒有育苗基地,為解決種苗從外地拉運造成出苗率低的問題,王加貴建起了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目前,種苗長勢良好。
三年來,經王加貴帶動的甘草種植戶已達到500余戶,建立甘草示范基地3200畝,建立種子種苗繁育示范基地200畝,建立甘草科技服務部1個,使甘草種植戶畝均增收800余元。
【勵志故事:一個大學生返鄉創業可以做什么】相關文章:
返鄉創業做什么好02-08
返鄉創業做什么項目好02-09
返鄉創業做什么比較好02-08
女人創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11-10
女人創業 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10-14
返鄉創業村官的創業故事07-21
女性同樣可以創業勵志故事06-16
劉國楷返鄉創業故事10-22
大學生返鄉創業案例08-28
大學生創業做什么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