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事業編考試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對一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以及一些經過社會歷練現在想要一份穩定工作的人們來說,事業單位無疑是不二之選,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鐵飯碗”。事業單位考試分筆試和面試。人們為了通過考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雖然通過了筆試,卻大多都“死”在了面試,這是為什么呢?筆試那么難都通過了,怎么偏就在面試上栽了跟斗?那么下面我們就事業單位面試以及通過面試的技巧來給大家進行介紹和講解。
有些考生認為,筆試考察的主要是專業知識,那么面試考察的重點就應該是以個人素質為主的。本著這樣的想法,很自然的這些同學就放松了警惕,松開了緊緊抓住專業知識的手,結果可想而知。
那么實際上,這些學生認為的并不全錯,只是太過于絕對。確實,專業知識在筆試的時候已經考過了,但是面試時候所謂的“靠個人應變能力與工作素質”卻也大多數是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的(這里說的“大多數”意思是,也是要結合當地的考情而言)。
上面說的是面試考試失敗原因的其一,也就是完全沒有準備專業知識。那么其二,也就是最讓人郁卒的,“心有千壑,口不能說”。面試與筆試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是說,一個是寫。那么筆試通過者必然是寫的全面,那我要通過面試,就必須說的漂亮。然而,有些同學生性內向,或是由于不善言辭,亦或是由于緊張,導致在面試現場,面對圍著他一圈的主考官,硬生生說不出一句話,最后鎩羽而歸。還有一種人,我把他們也歸結為“其二”里面,這些考生知識儲備足夠,也敢于表達,卻仍然沒有通過面試,這是為什么?
這里,我又要就面試與筆試進行一下區分。首先筆試,就是把你心中所想寫出來,把你記憶中的東西平鋪在紙面上。所以,筆試要“狡猾”于面試,說白了,只要你好好學,好好背,考試的時候把你準備的東西倒在紙面上,很容易。但是,面試就不同了,面試拼的不只是記憶力,還有心理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記不住就多背幾次,或是尋求老師的幫助,找到記憶的法門;膽子小,就多練幾次,模擬考場,時間長了,“麻木了”,真正上場的時候也就不會太過于怯場。下面就說到了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我想要著重強調的。
邏輯思維能力,說白了,就是讓考生在面試的時候,能答得有條理。我們要學會,怎么在看到題之后,能夠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一個答案的雛形,能夠把答案簡單、有層次、有條理、有邏輯性的說是出來,在自己不能把自己給說亂了的基礎上,還要讓考官聽的明白。這不僅需要學生的基礎知識過硬,還要有一定的方法。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通過真題來說明一下:
拿到這道題,我們首先定位,這是一道基礎護理題。考的是最常見最基礎的無菌操作原則,那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答:
1.環境:對于環境的要求,肯定是要寬敞明亮、光線充足。操作前30分鐘開窗通風,無人打掃,無人走動,避免塵土飛揚。
2.操作者準備:說完了環境,接下來就是“人”的準備。操作者要按要求著裝,衣帽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用物的準備: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是要分開放置的。無菌物品我們可以分別再從無菌包、持物鉗、無菌溶液、無菌手套、口罩方面作答。無菌包拿到后先檢查是否消毒合格、其密封性是否良好、包裝有無破損或潮濕。未打開的無菌包可保存7~14天,打開的無菌包保存24小時。使用持物鉗的時候,手不可觸及持物鉗的鉗端,使用持物鉗夾取物品時不可將持物鉗抬起,以免污染;持物鉗不可以夾取油紗布;夾取遠處的物品時,持物鉗與放置其的無菌桶一起移動。無菌溶液在使用前要觀察其是否開封、有效期、是否出現沉淀、瓶身是否出現裂痕;傾倒無菌溶液時標簽朝向手心;傾倒時先用無菌溶液沖洗瓶口。無菌手套,沒戴手套的手只能觸碰手套的內面,戴手套的手只能觸碰手套的外面。醫用一次性口罩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
4.穿脫隔離衣:單獨把它放在這里,因為比較重要。穿隔離衣后衣領以上以及內面為清潔處,不能污染;不能進入清潔區,只能在指定位置活動;使用過的隔離衣,清潔面朝外,掛在半污染區,若掛在污染區,則污染面朝外;隔離衣每日更換,潮濕或污染時立即更換。
5.無菌區域:可以簡要答出,上不過肩,下不過腰,左右不過腋中線。
6.一人一套無菌物品,不可多人重復使用。
那么這道題,我們就答全面了。無菌操作原則,我們可以從大往小了說,先說環境,在說操作者,然后是用物,最后是大原則一人一套。我們在面試的時候,答題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想著我把教材上的關于無菌操作的指示點全背下來,一是時間不夠,二是一緊張,背的結結巴巴,考官聽的暈暈乎乎,容易適得其反。所以,面試答題,我們一定要學會分清條理,然后在這些條條框框中找重點,該簡答的簡答,該精講的精講,比如,上面無菌操作的原則一題中,我的答案對于“環境”,幾乎是一筆帶過,而在“無菌物品”上,著重講解,所以,在條例的基礎上,孰重孰輕,一看便知。我答的輕松,考官聽的明白。這就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理想的面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