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留學機構≠留學中介!
這也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知道,只要大家一提留學公司,第一反應就是中介。(例如我的一個學生,做了一年的服務,拿到了比同寢其他找中介模式的三人更好的結果,明白了咨詢的特點和價值,但給學弟學妹們推薦的時候,還經常會用中介這個詞來形容我們,可見烙印之深)我不想我們被莫名其妙的黑。
這個問題,我強調了很多遍,寫了很多博文,在《你也能去美國留學》這本書中花了一章的篇幅強調這個問題。不要怪我唐僧,而是我認為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是導致很多片面觀點出來的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因為說過很多次了,所以不想再在這里多說。
我估計還是有很多人懶,那我就盡量用簡練的語言總結一下:留學中介和留學咨詢是兩種服務理念,因此無論是從工作流程設計,人員招聘,人員培訓,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適應的學生群體是不同的。
中介模式分兩種,一種傳統的代理合作院校,服務人群是那種有錢,沒能力考試,或者來不及考試,著急想馬上走,不在乎學校檔次的人。(別樂,你不是,不代表沒有這種人)
一種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進入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端學校申請的。這種模式適合有錢,圖省事的人。交完錢什么都不用管,是什么成績,就給你一個對等的結果。代理學校,不需要代理的學校,這種模式都做。
留學咨詢是從2005年才誕生的,其本質就是consulting。利用經驗,數據,指導客戶爭取更好的結果,合理分工,專人做專事。這種模式適合那種有一定實力,想在經驗的幫助下爭取盡可能好的錄取結果的學生。
第二,機構中有不好的案例≠機構沒有價值
現在輿論對機構批評的很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家沒找對適合自己的模式,并不是模式本身沒有價值。
1)中介代理模式價值
給客戶所需要的服務。別上來就說代理學校沒價值。對于那些家里有錢,在國內可能上個三本都上不了的學生,讓他們自己填網申,看學校,怎么可能?中文網站都不見得能看明白。沒有個保姆式的細致服務,他們怎么可能出去?對于那種高考英語只有幾十分的人,讓他們一邊查學校,一邊考托福,可能嗎?
有人可能說了,這種人,沒有資格出國?晌蚁胝f,人家憑什么就沒資格?人家有錢不能出去看看嗎?你們可以出國追求更美好的未來,他們憑什么就沒有資格?你去你的哈佛耶魯,他去他的xxx學校,咋了?唐駿不還是個野雞大學的嗎?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一個朋友,在國內就是個紈绔子弟,不務正事。后來送去新加坡,雖然專業知識學得并不是很多,但是他自己跟我說,留學對他的影響巨大。他現在是自己所在行業里的一個大牛級人物,專業實力超強。
如果沒有中介,你去幫他實現留學的夢想嗎?
我不否認,由于存在代理合作,返傭的關系,有些公司或者顧問會把學生送去不適合他的學校。但是中國有哪個行業沒有害群之馬?湖南體校不一樣有老鼠屎嗎?別說中國,全世界哪里不是一樣?或輕或重而已,對吧?
所以我們不應該全面否認中介代理學校這種模式的價值和意義,你不需要,不代表沒有價值!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就是有價值的。不然大家都去學雷鋒,幫這些人弄?
2)中介非代理模式的價值
首先得明確,這個模式適合那些不想參與申請的人。不是沒能力,而是不想!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公司,只要是正規的,那么就能按照流程給你定個差不多的學校,不用你挨個去看學校,選學校。只要你把問卷填的夠認真夠詳細,那么人家寫的文書,80%的情況下是比DIY的學生要好很多的。人家從幾百上千所學校中選出跟你實力匹配的學校,根據學生提供的各種素材完成一個比你自己寫得好的文書,讓你什么都不用管,這不就是價值嗎?
至于值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們跟我們一樣,見過大量DIY申請人所做的文書、選校,見過他們自己填網申時的那種狼狽之后,那我相信你們會明白為什么這么多公司敢收好幾萬而且每年大量的學生家長會主動找這些公司幫忙。從業這么多年,讓我一看覺得這孩子完全可以DIY的,我起不到任何價值的有!但是鳳毛麟角!可能大家在BBS里,比如我在寄托那個樓里見到很多大牛。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你們算算這種人在整個每年幾十萬申請人里,到底占多大比例?
至于沒資格出國的這個事情,還是我上面所說的那個觀點,人家有追求好生活的權力。我們可以苦口婆心讓他們做好準備,就像我寫博客,做答疑的時候,咨詢學生的時候,碰到不合適出國的,我會建議他們好好思考留學的根本動機,想清楚是否適合出國。至于人家怎么決定,是人家的事情。
另一個被詬病的是這種模式服務質量不好。可是我說清楚了,這種模式適合什么也不想管的人。你自己連專業也沒定,以后想干什么也不知道,還想去好學校,而且自己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讓人幫你,憑什么?就像你買車,QQ是開,勞斯萊斯也是開,你想要QQ幫你達到勞斯萊斯的效果,這不是扯嗎。。。人QQ不牛逼,但是對于需要QQ的人來說,當然就是有價值的,對吧?
3)留學咨詢的價值
這個我說過太多次了,在這里不展開簡單來說,幾個核心點就是,利用經驗和數據指導學生,和學生一起努力,實現1+1>2的效果。我不想在這里說什么理論,一大篇估計也沒人愿意看。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吧:
在官渡之戰中,許攸根據自己對曹操和袁紹情況和當時戰局的了解,建議曹操火燒袁紹的糧草基地——烏巢,這也建議對曹操贏得官渡之戰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留學咨詢就像官渡之戰中的許攸一樣,對客戶(曹操)和申請學校(袁紹),對客戶的優劣勢,不同學校的錄取流程,風格和要求(官渡之戰的戰局) 都非常了解,明白GPA、托福、GRE等硬件和實驗經歷、實習經歷、論文、各種課外活動對不同申請人的價值和意義.因此能夠在申請中給客戶最合理的建議,(袁紹輜重在烏巢,守備不嚴,輕兵破襲既可破袁紹),使客戶能夠在激烈的留學申請競爭中贏得錄取委員會的認可(贏得官渡之戰).
簡單說,咨詢的價值就是,讓你不用天天研究那些競爭激烈的學校有什么錄取風格特點,哪些卡硬件,哪些很通融;教授們有什么類型,什么特點;GRE到底重要不重要,GPA,IBT,GMAT重要不重要,多重要;PS有哪幾種風格,有什么要求,對自己這種情況,應該用什么風格;推薦信有什么習慣,什么潛規則,中國教授,外國教授,實習領導,大牛,到底怎么選;自己這種情況,時間怎么安排,做什么對申請最重要;套磁究竟是個什么玩意兒,誰該用,誰不該用,怎么用……你把這些時間節省出來,去好好學英語,好好做活動,好好做科研,好好讀paper,多好?干嘛要把時間用在這些一輩子幾乎就只用一次的地方?你想去的學校,有多少人再跟你競爭,你算算唄。。。
不說了,再說下去沒完了。不怕做功課的,可以去搜搜“水哥談留學”的視頻
第三,找機構≠沒有能力DIY
現在大家對機構的感覺就是,找機構就是丟人的事情。就像我們一個學生,在我們的幫助下拿到Stanford的錄取,然后我們偶然中發現他在自己學校的論壇跟學弟學妹說自己是DIY的,盡情的享受著大家的崇拜。因為大家認為,在別人的幫忙下,才拿到好結果,是件丟人的事情,最起碼也是有損自己光輝形象的。
那我給大家看幾個事實:我們的學生,有花一年的學費從哥大畢業,并且在一年時間里憑借杰出人才拿到綠卡的;有師從全球納米領域五大牛人之一的,導師為了留住他,給了他6年來只發給歐盟學生的獎學金;我自己這些年的學生,在美國就業形勢如此不理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都留在美國,博士全獎畢業的一大把。(我不是說留在美國就牛逼,只想說多數人想留留不下的時候,他們能做到,起碼證明他們能力絕不是大家所說的,連個留學都搞不定)
他們不是沒有能力DIY,只是他們需要時間精力去做對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學納米的,當年跟他一起面試的4個人,其他三個是清華北大的,他是武漢理工的,他需要更多的時間讀paper,做實驗。又比如那個畢業一年就憑借杰出人才身份拿到綠卡的學生,精通各種樂器,鋼琴,古箏都是頂級,只是他沒有時間精力去研究各個學校的特點,需要有人幫他定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申請策略。術業有專攻,專人做專事。這與能力無關。這是一種消費觀念,做事理念的問題。
大家覺得找人幫忙做留學,丟人?墒躯溈襄a,BCG,四大等這些公司,他們的客戶是沒能力的嗎?一般人請得起他們嗎?真正的問題在于,大家還在用中介的印象去套咨詢,在于目前咨詢處于初步階段,還沒有能力顛覆那些占統治地位的中介大佬。
第四,很多大牛都是DIY的,為啥不選你們?
這是很多人被帶歪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確,像清北為代表的學校,有一批牛人,年級排名top5%,他們學習能力夠牛逼,綜合實力也夠牛逼,更重要的是還享有最牛逼的資源(最牛逼的實驗室,最牛逼的指導教授,最牛逼的校友)。要知道,申請系統本身就是為了篩選人才的。這些人已經經過了層層篩選,到了塔尖了,因此篩選意義也就小了很多。對他們來說,申請其實只是個過場。所以他們基本沒有需求。再花個幾萬招人幫忙,那純屬有錢沒地方花。
但是這能用來否定咨詢機構的意義嗎?事實上,如果你們跟我一樣,看過這些人的申請,就會發現,如果從申請層面說,他們的申請工作往往并不專業。所以,只是他們沒需要,不代表那個東西對別人沒價值。所以,別只看論點,不看論據及論證過程。critical thinking~
不可否認,現在的留學行業,確實不夠好,做留學的,很多人并不熱愛留學這個行業。行業美譽度不高,門檻不高。優秀人才進不來,留住優秀人才更難。不少公司領導人,做公司并不是自己熱愛這個行業,只是在對的時間,做了一件對的事情。理想,抱負,都是用來給員工洗腦的,自己根本不信。(可員工們不是傻子。。。)其實,我一開始是一個想安心做職業經理人的狀態。后來出來創業,我是團隊中最沒想著自己當老板的。出來創業后,遇到各種挫折,到后來天真的被收購,希望共贏,到逐步認清一些現實,折騰了3年之后,在有人放棄的情況下,我卻變成了最堅定的創業者,(用我一個哥們的話說:“你是被創業”)就是因為我發現,要想堅持一些東西,你需要自己先來。把希望寄托于別人身上,不靠譜。
但是請諸位罵的同時,想想能做什么。給大家說個情況:我出來創業之前,一直特別特別好奇,為什么那么多專業度根本不行的機構能活著?而且活好幾十年,活得很好。等我出來接觸到大量咨詢的學生和家長之后,我明白了。這根整個天朝的學生們,和家長們自身水平,做事風格有很大關系。
舉一些實際情況:
1.很多學生家長在接觸到我們之后,甚至是在有曾經的學生推薦的情況下,仍然不敢選我們。因為我們是個小公司,人不多。
2. 一些學生做了很多功課,知道了我們,了解后也非常認可我們,甚至都簽完合同了,但是到交錢時,就麻煩了——很多學生家長,你跟他談什么服務思路,理念,感覺就是秀才遇見兵。。。只要一看規模,裝修,就基本不再愿意跟你談。
3. 我曾經以為作為從事服務的咨詢師,只要談一些專業性的問題,就完全可以征服學生和家長了。可我后來發現,你講得越專業,很多學生越迷糊。。。同樣10個學生,做服務的去談簽約,和做銷售的去談簽約,你們猜猜那個成單率高?
4.有很多學生,你跟他談什么留學動機,談什么職業發展,那就是對牛彈琴。。。讓他填個問卷,人都會覺得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