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領土大約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余萬,在非洲屬于較大的國家。它擁有開羅、亞歷山大等集古老與現代于一體的大城市,以及開羅大學等一些一流的高等學府。
開羅大學占地面積較大,綠化很好,校園中佇立著擁有巨大圓頂的伊斯蘭風格的教學樓。
埃及因早先是英國人的殖民地,除了大城市外大多數地區經濟比較落后,二戰后雖發展較快,但大學并不普及,且數量也相對較少。正因如此,每座大學的學生數量很多、校園也很大。比如:開羅大學就有20余萬各類學生,專業也達幾百個之多。埃及也有每年類似于我國高考似的考試,其實行較寬容的“寬進嚴出”政策,即以較低的考分入學;而以較高的成績畢業,否則就要留級或不予以畢業。大學里面的在校生學費幾乎全免,食宿費用也很低。
除了大部分由國家財政補貼外,個人只需繳10%的生活費。盡管埃及并非發達國家,人均收入也只是年均5000埃鎊左右(1埃鎊等于1.2元人民幣),但國家為了培養人才,在教育方面采取高投入的原則。該國的教育理念是只有舍得投入,才能有更多的回報。“舍得”顧名思義,只有舍棄一些,才能得到的更多,這是一組因果的關系。這類似于歐美發達國家對教育的態度,也與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等同。要知道只有把教育搞好了,提升整個國民的文化素質,才能更快地使國家強盛。
埃及的大學實行“寬進嚴出”的政策,學習成績不好就會被淘汰。教育部門的官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學生畢業后才會真正對社會有用。如此可以使更多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對普及大學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更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