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國留學到音樂的故鄉
赴德國留學到音樂的故鄉傾聽音樂之美。到柏林的當晚,我去了憲兵集市廣場上的柏林音樂廳。廣場上燈火幽暗,席勒的雕像隱沒在夜色中。音樂廳門口,幾個俄羅斯人席地而坐,一個拉手風琴,一個吹薩克斯,聽音樂會的人們都匆匆從他們身邊走過,沒有人停下來。音樂會是三個男高音同臺表演,想不到水平很一般,除了一位音色清亮,能將普契尼的《今夜無人入睡》唱得完整無缺,另外兩位實在是差強人意。在臺上,他們說話的時間比唱歌多,有時竟使我聯想起國內的相聲。而音樂廳的環境氛圍,當然無話可說,可以用金碧輝煌這樣的詞匯來形容,聽眾的涵養,也是無話可說的,他們靜靜地聽著,把熱情的掌聲獻給每一位演員。同行的指揮家滕矢初對我說,如在北京,挑剔的聽眾可能會對這樣的演唱報以噓聲。
演出結束走出音樂廳,夜空中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那三個俄羅斯人還在門口等著,其中一位個子高大的漢子在手風琴和薩克斯的伴奏下,用渾厚的'男中音大聲地唱起了俄羅斯民歌。散場出來的觀眾很少有停下腳步來的,人們翻起了大衣領,撐起黑色的雨傘,又一次匆匆地從三個街頭藝人面前走過。俄羅斯民歌在柏林雨霧蒙蒙的夜空中飄旋,顯得凄涼而迷茫,也許只有靜靜佇立的席勒,正在聽這幾位流浪異鄉的俄羅斯人歌唱
到慕尼黑后,我和葉小鋼、滕矢初兩位音樂家結伴去慕尼黑音樂廳。兩位音樂家的觀點是,來德國,不聽一場交響樂,實在說不過去。我們坐出租車到音樂廳,當晚的演出是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的交響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出自兩位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維奇。指揮也是俄羅斯人: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演出還有余票,我們花九十歐元,買了三張票,和一群群盛裝的德國男女一起進入音樂廳。在音樂廳二樓的門廳里,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圖書展,來自德國各地的出版社都將自己新出版的書籍陳列在這里,讓前來聽音樂的人隨意翻閱。可惜時間不多,無法仔細參觀這里的書展。慕尼黑音樂廳是一個多邊形結構的龐大建筑,觀眾的看臺分成很多個區域,呈階梯形輻射環列在舞臺周圍。在臺上演奏的音樂家如果抬頭觀望,看到的會是怎樣一種景象?
音樂會時間很長,指揮羅斯特洛波維奇是一位和善的俄羅斯老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我曾經在上海聽過他的大提琴獨奏音樂會,當時指揮樂隊的是小澤征爾。想不到能在德國聽到由他指揮的交響音樂會。
音樂會上半場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音樂,都是旋律優美、耳熟能詳的曲子,《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柴可夫斯基創作的這三部芭蕾舞音樂,已經成為無可替代的芭蕾音樂經典。羅斯特洛波維奇在指揮芭蕾音樂時,顯得優雅活潑,盡管已年近八十,卻依然給人風流倜儻的感覺,身體仿佛要隨著音樂起舞。
下半場的曲目是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一交響曲》。肖斯塔科維奇是羅斯特洛波維奇最欣賞的作曲家,他曾稱肖為二十世紀的貝多芬。然而,我實在不喜歡肖斯塔科維奇的這個曲子,全曲七十分鐘,冗長沉悶,旋律常常讓人感覺嘈雜煩亂,可以為身心疲憊的人催眠。有些段落很有激情,卻難以引起共鳴。肖斯塔科維奇冗長的交響曲把羅斯特洛波維奇累得夠嗆,全曲終了時,早已汗流浹背,謝幕也很吃力了。不過,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不愧是第一流的樂團,在羅斯特洛波維奇的引導下,把兩位俄羅斯作曲家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演繹得無比精妙。
以上是關于德國留學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赴德國留學到音樂的故鄉】相關文章:
申請德國留獎學金的要求10-08
赴德國留學必備的證件11-29
赴德國留學前必知的德國個人習慣11-30
赴德國自費留學的事項12-04
赴德國留學基本費用的介紹01-17
赴德國留學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12-01
赴德國留學的申請條件有哪些07-03
赴德國留學須知體檢的基本要求11-26
赴德國留學讀研需要滿足的條件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