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
由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豐富,其情緒的表現形式也不再單一,但又不能夠像成人的情緒那樣穩定,因而表現出了半成熟、半幼稚的兩面性。青少年的這些情緒表現特點完全是由于青少年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所導致的。其典型的特點是強烈、狂暴與溫和、細膩共存,情緒的可變性與固執性共存,內向性與表現性共存。
、倏癖┡c溫和——同一個刺激,在青少年那里會贏棋很大反應,但他們掩飾后表現的情緒則比較緩和
②可變與固定——青少年情緒不夠穩定,易變,但有時卻存在偏執的特點而長時間不能擺脫某一情緒狀態
、蹆认蚺c表現——少年已失去了純真,懂得掩蔽自己的情緒,而在表露時也加入了一定程度的表演痕跡
2.常見情緒困擾
、贌⿶(少年維特之——MJ注)
a.不知如何在公眾面前表現
b.與父母關系出現裂痕
c.不知如何確立在同伴中的地位
、诠陋
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心理斷乳期”個體要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保護和對父母的依戀,成長為獨立的社會成員。然而青少年短時間內還不能獨立處理很多問題,又不愿向人求助,于是產生了一種孤獨心境。
、蹓阂
壓抑:需求、愿望不能滿足和實現時的心理體驗
隨著年齡增長,個體產生了心理與生理上多方面的需求,但大多不能得到滿足。爭強好勝的沖動和自尊易受打擊的性格使青少年常常處于壓抑的心境。
3.情緒調節的ABC理論
情緒調節的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里斯首創的又稱ABC性格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情緒的產生是一個被稱作ABC的過程:
A是指誘發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性事件后產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
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后果(Consequence)
通常觀點認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則認為A是引起C的間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說,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會引起行為和情緒的不同。因此,在受到情緒困擾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節自己認識的方式來調節情緒。
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情緒問題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非理性信念有三個特征:
、俳^對化要求:指一個人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對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這種想法通常與“必須”。“應該”、“一定”這類詞聯系起來。
、谶^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由一個人對自己的不合理評價所致。用這種思維方式評價自己,常會引起焦慮或抑郁的情緒,若用于評價他人,則會對他人持不合理評價,從而導致一味責備他人以及產生敵意、輕蔑和憤怒等情緒。
③糟糕至極:認為一件自己不愿發生的事情發生后,必定會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甚至是災難性的,致使自己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而難以自拔。這種信念會導致個體陷入嚴重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