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認知發展的主要理論
(1)卡特爾的智力理論(同《MJ心理大綱詳解-普心》P54)
卡特爾根據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發展趨勢以及能力與天賦和社會文化因素的關系,將能力(智力)分為液體能力和晶體能力。
液體能力: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認知、類比、歸納、演繹等
一般人20歲以后,液體能力達頂峰,30歲后開始下降
晶體能力: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以及獲得知識的能力,它決定于后天學習和社會文化
晶體能力在一生中一直發展,25歲后發展較平緩
(2)智力雙重過程理論
巴爾特斯(P.B.Baltes)等人提出的成人智力的雙重過程概念和伴隨選擇的最優補償的智力模型,這一模型是與卡特爾的關于液態智力與晶態智力的理論相對應的。這種模型認為智力發展可區分為兩種過程:
基礎過程——與思維的基本形式密切相關,主要功能在于負責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得組織,所以又叫智力技能
兒童青少年智力發展以第一過程為主。
應用過程——智力技能的情景、知識相聯系的應用,所以又叫實用智力
它主導成年智力的發展。如果有聯系的機會,它能在后半生繼續增長乃至超過成年早期。
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液態智力會逐漸下降,但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個體會選擇適當的晶態智力來補償,他將這種在成功地解決許多人問題和社會問題之后獲得的,來自于對現實豐富經驗的整合而成的成人的能力稱為智慧(wisdom),他認為,構成智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熟悉性,老年人并不存在智力降低的問題。研究還發現60歲老年人的智慧有明顯的增加。
(3)新皮亞杰主義
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研究了成人思維發展的模式,對皮亞杰的將15歲定為思維成熟期的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15歲不一定是思維發展的成熟年齡,形式運算思維也不是思維發展的最后階段。佩里把大學生的思維概括為如下三種水平:(1)二元論水平;(2)相對論水平;(3)約定性水平。
(4)智力適應理論
沙依(W.Shaie)相信成年人智力活動特點是與其對環境的適應分不開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據環境的要求發展。
根據智力適應理論,沙依巴人的一生智力發展劃分為不同階段:
、佾@取階段——兒童青少年時期智力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②實現階段——青年期主要任務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而努力工作,必須將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實際中去
、圬熑坞A段——中年期,中年人是社會中堅,社會責任重大,家庭、事業,如果有人還在當領導,就轉入下個階段
、苄姓A段——承擔領導責任,取決于如個人才能、成就、機會等多種因素
、菡想A段——老年期智力活動專項內心世界,重新整合自己一生的經驗
2.認知老化的代表性觀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晚年認知活動,尤其是感知覺記憶,總體發展趨勢是衰退的。
(1)感覺功能理論
晚年的各種感覺能力,尤其是減退嚴重的視覺和聽覺,的衰退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認知能力
(2)加工速度理論
以記憶為主的信息加工速度的降低是老年人認知老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記憶方面的衰退表現明顯。
(3)抑制理論
抑制:阻礙無關信息進入記憶或將影響作業的無關信息排除
在老年階段,抑制能力隨年齡而變弱,表現在不能有效地組織無關信息或干擾信息,從而使加工速度變慢。
(4)工作記憶理論
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廣度隨年齡老化而減少,從而影響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認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