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是清華大學歷史最悠久、成就最輝煌的學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開設有中國史、西洋史等課程,1926年正式成立歷史系,著名學者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陸懋德、蔣廷黻、劉崇鋐、雷海宗、張蔭麟、吳晗、邵循正、王信忠、孫毓棠、周一良、丁則良、王永興等都先后在歷史系執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貫通的學術傳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學人才。
1952年院系調整,歷史系并入北京大學等校,其后三十多年,歷史系在清華不復存在,但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并沒有中斷。同時中國科技史、建筑史等學科在清華得到大力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清華大學逐漸恢復包括歷史學科在內的人文學科。1985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1993年,清華歷史系恢復建制。200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清華,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具有重要影響的藝術史學科也成為清華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歷史系與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歷史系,對原有力量進行了整合。
由于清華文科的特殊經歷,清華歷史學科具有以下優勢與特色:
一是起點高。清華歷史學科的重建很大程度上依靠引進人才,而清華有條件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優秀人才,因此得以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一支水平較高的史學隊伍。目前以李學勤為帶頭人的出土簡帛研究、以彭林為帶頭人的古代禮樂文明研究、以王曉毅為帶頭人的魏晉玄學研究、以葛兆光為帶頭人的宗教思想史研究、以張國剛為帶頭人的隋唐史研究、以秦暉為帶頭人的農民史研究、以李伯重為帶頭人的明清經濟史研究在國內外都處于領先地位。
二是國際化。清華史學工作者與國外學界具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多位教授有在美、英、法、德、日、澳、韓等國及港臺著名大學工作的經歷,并有多種學術專著在國外和港臺刊出。多位中青年教師擁有國外博士學位或長期留學的經歷。
三是多學科交融。在繼承發揚老清華“史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清華史學進而形成了“史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新特點。
目前,清華歷史學科依托清華大學良好的學術環境,形成了以歷史系為中心,多學科密切合作,名家匯集,梯隊合理,優勢集中,特色明顯,學術新生長點多,圖書資料積累量大,國際化的學術格局。
清華大學歷史系介紹
發布時間:2017-11-25
編輯:
上一篇: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介紹
下一篇: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