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以創辦世界知名學院為奮斗目標。通過國際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建設和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把學院發展成為師資水平高、辦學實力強、管理效益好,科學研究水平、學生培養質量和產學研綜合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整體辦學實力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化、國際化的新型學院。形成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和考核聘用體系、國際前沿水平的科研基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能力、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和評估體系以及國際化的管理體系。
簡介
1913年,伴隨著“實業救國”的教育思想,創立了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機械科。從“實業救國”到“科教興國”再到“人才強國”,在百年交大的成長過程中,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技術人才,涌現出了錢學森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實業家,為國家的繁榮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發展史上,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第一臺自動扶梯等等。更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國的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機……許多都是在學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參與下完成的。
在1999年國務院表彰的“兩彈一星”功臣中,錢學森、王希季等均畢業于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改革開放以來,交大機械動力學科以振興民族制造業為己任,以創建世界知名學院為奮斗目標,緊緊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建設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連續4年榮獲7項國家科技大獎。
歷史沿革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指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設立電氣機械科。
1937年,工業機械門改為動力機械門。
1942年,創辦航空工程系;1952年并入華東航空工程學院;2002年11月,復建航空航天工程系。
1953年,動力機械系招收解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1958年,創辦“核動力工程”專業。
1996年,設立工業工程專業,1997年,成立工業工程系。
1997年,在原機械系和動力系基礎上,分別成立機械工程學院和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
2002年1月,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合并,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蓬勃發展的今天
在這近百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從無到有,從創建時的幾十個師生、幾間教室,今天已發展到擁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動力與能源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核科學與系統工程系、航空航天工程系5個系;4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4個二級學科授權博士點、13個授權碩士點和5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426人,教授98人,副教授13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比例的78%。學院擁有振動、沖擊、噪聲國家重點實驗室、動力機械及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發電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數字化汽車制造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網絡化制造與企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及省部級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一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大獎,大批由學院培養的學生已在制造、動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擔任重要職務或技術骨干,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制造、動力、能源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爭創輝煌的未來
在“十一五”期間,按照“重點突破、形成特色、優化組合、促進交叉”的方針,在重點建設4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爭取新增二至三個重點學科,爭取建成能源轉換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爭取建成汽車電子、核電技術與成套裝備等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積極籌建制造科學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8-10個國內領先和國際知名的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17-11-25
編輯:
上一篇:上海交通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簡介
下一篇: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