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2015年考研調劑系統正式開通。作為考研成功的第二條通道,調劑一直是眾多考場失利學生的救命稻草。不過,在僧多粥少的調劑需求下,高校的調劑門檻也在“節節攀升”。過去,“985”、“211”等高校“出身”還只是“可以優先考慮”的潛規則,如今卻已成為高校某些專業的明文規定。此外,在不少高校公布的調劑信息上,“科研成果”、“專碩不可轉學碩”、“第一志愿報考單位須是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等要求也使不少考生望而卻步。
調劑到名校?
“985”、“211”考生才有戲
據了解,2015年考研調劑系統18日開通后,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的統考、管理類聯考、法碩聯考以及少數民族骨干計劃考生,均可參加網上調劑。但是,從日前廣東各高校公布的調劑信息來看,許多“出身不好”的考生還是難獲調劑機會。
“所有調劑生源,單科成績和總成績均需過華工線;對生命科學感興趣;本科畢業院校必須為‘211’或‘985’高校;校外調劑考生所報考的院校必須是 985高校。”在華南理工大學近日公布的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接收校內調劑復試辦法中,記者發現,該校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生理學專業雖然接受調劑,但調劑門檻卻非常高。與不少高校強調“原則上要求985、211高校”不同的是,華工很多生源不足的專業都要求調劑考生必須是“985”、“211”相關高校畢業。
“調劑看分數也就罷了,為什么還要限學校?這對我們二本學生來說太不公平了。”佛山科技學院的蕭同學告訴記者,本想通過考研改變高考失利的命運,但沒想到即使考研分數過了華工線,但由于不是名校畢業,他只能被迫申請B、C類地區高校的調劑指標。“其實我也知道,名校雖然歡迎調劑生,但調劑的高門檻還是讓人望而卻步。”
不過,要求調劑生須為名校畢業并非只是華工特例,中大、暨大、華師等高校也都提出了不少調劑要求。在中大去年公布的調劑要求中,記者發現,學校在選擇調劑生上就優先考慮那些畢業于“985”院校,而且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水平考試六級的考生;暨大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今年則要求校外調劑考生本科畢業院校與研究生報考院校均為“985工程”高校。
“各個學校的調劑名額很少,淘汰率也比較大,學校開出這樣的條件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加大篩選。”對于將“985”、“211”等出身門檻從潛規則變為明文規定,中大、華工等研招辦雖不愿透露具體原因,但一名招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間學校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門檻,都愿意選擇最優秀的調劑考生。“雖然這有失公平,但卻是高校選人最快速的方法。”
專碩調劑難度大
名校調劑條件多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發展專業碩士教育的大力扶持和鼓勵,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專業碩士的社會認可度正在迅速提高,專業碩士報考人數和招生點的大量增加更是推動了專碩性價比的“水漲船高”。
不過,就調劑而言,由于不少高校規定專碩只能調劑到相近專業的專碩,不能調劑到學碩,很多考生便因此錯失了不少調劑機會。而且為了搶奪優質生源,包括中大、華工在內的省內高校還鼓勵未通過學碩復試的考生可申請參加相應專業的專碩復試,專碩考生的調劑難度因此加大。“作為專碩考生,一旦進入不了目標院校的復試,再想調劑到好學校就難上加難了。”專碩考生劉同學表示,調劑雖能提高自己讀研的成功率,但隨著目標院校的專碩調劑名額逐漸被學碩替代,他索性放棄了繼續讀研的想法。
值得關注的是, “985”、“211”等“出身”已不再高校調劑的唯一門檻。事實上,隨著名校調劑市場的供不應求,“科研成果”、“志愿院校有無研究生院”、“對專業有無研究興趣”等條件也相繼寫入了不少省內高校校內外調劑復試辦法中。具體而言,華工雖然公布了物理與光電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軟件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等學院的調劑信息,但包括教育學原理在內的很多專業都要求調劑考生第一志愿的報考單位必須是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而華師光電子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更是要求調劑生本科期間需發表過相關的學術論文或科研著作。
考研調劑本是為落榜考生提供重新選擇的機會,但隨著名校調劑門檻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考生寧愿選擇就業,也不愿去一般的本科院校就讀。有業內專家表示,考研族之所以扎堆往名校擠,其實是功利思維在作祟。“事實上,很多人讀研只為拿文憑、混學歷,學校名氣越大,就業前景越好、報考學生越多,如此循環,導致一般本科院校很難招到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