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不變的情況下,各個學校的考試的范圍不會變化太大,也就是說你可以在不耽誤復習的情況下有充分的時間來選擇。不少考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準備考研,卻因為在擇校環節上不加重視,導致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一般來說,考生盲目擇校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所以同學們要理性擇校,從自身實際出發。
1. 實際考察,切勿跟著排名走
目前互聯網上到處流傳著各類高校的排行榜,排名方式五花八門,排名結果也各不一樣。實際上,名目眾多的排名脫離了社會認可與實際水平,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和參考作用。比如那些合并后依靠專業齊全而名次攀升的高校,其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但師資數量有限,結果一個導師帶20~30個研究生的現象比比皆是,學生入學后卻得不到充分的指導。當然,一些有著幾十甚至上百年歷史積淀的名校,并不會因為并校的行為破壞原有強勢的專業,這一點還是經得住考驗的。
2. 選擇合適專業,擺脫“名校情結”
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能夠進入名校學習是無上光榮和自豪的事情。許多考生考研也是出于“名校情結”。但是名校真的就意味著最好嗎?
在擁有眾多全球名校的美國,哈佛無疑是其中耀眼的掌上明珠。但據調查,哈佛的物理系并不強,甚至不能躋身全美前十,遠不如麻省、斯坦福等其他名校。由此可見,即使像哈佛這樣的院校,也不可能處處都強。
國內的名校也不例外。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強勢專業和劣勢專業(點擊查看教育部院校研究生學科評估排名》),而名校只是強勢專業的實力和數量上要更勝一籌。由于名校效應吸引了很多考生集中報考,導致競爭相當激烈,分數線高,錄取比例低,調劑情況頻繁。假如你報考上海交通大學的電子類等熱門專業,分數又不夠高,則很可能被調劑到與你的愿望相去甚遠的專業。相反,一些小而精的高校,如北京化工大學,有的專業在國內遙遙領先,如能有目的地報考則勝算的把握更大。
有不少人認為名校的碩士,找工作等于加上了雙保險,但不能忽視一個現實: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未能找到工作的人仍有少數,而一些大專院校的學生卻找到了令人羨慕的好工作,這一點是不是值得一心只想進名校的考生深思呢?
需要考慮的三個因素
關于擇校的經驗,考生可以就各自的要求列表,并在自身條件限制下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這樣的選擇往往是最為理性的。
1.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對于任何人來說,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學習喜歡的專業無疑是最完美的。然而在此之前,考生必須非常明白自己適合學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地隨大流三年后往往最后只能吃啞巴虧。大家應該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情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院校。
2. 選擇把握大的學校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如果要跨學?鐚I考研,一定要從自身能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
如果考生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挑戰專業強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選擇。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較大的難度,考生可以嘗試比本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這點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考本校失敗(特別是熱門專業),同時被調劑到別的你不喜歡的專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3. 選擇就業理想區域的學校
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鐘情的區域,到自己打算就業的區域去讀研,無疑為自己留在這個區域存下了一筆不少的本錢。利用讀研的時間,多結交朋友,為自己踏上社會搭建關系網,同時熟悉這個城市的文化,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最好報北京的學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慮上海的學校,要想在華東就選華東的學攻,要想在華中就選華中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后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選擇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從自己的實際能力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這才是是擇校的理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