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中的楷模,天之驕子里的翹楚,華科大“研究生品德模范”評選揭曉
他們是大學生中的佼佼者,既取得令人羨慕的學習成績,還具備了值得仰慕的時代精神。近日,華中科技大學舉辦第五屆研究生品德模范頒獎典禮,以“孝”“善”“義”“毅”“責”為標準,在全校范圍內評選出了10位研究生品德楷模,他們的事跡受到了廣大師生熱議。
依靠自學考取大學的博士生
小學畢業后就輟學在家,依靠自學考取重點大學,并一步步奮斗成為直博生。昨日,記者見到了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2010級直博生陳朝吉。
陳朝吉1987年出生于廣東省湛江雷州海邊的農戶家庭,家中排行第四。“1999年,小學畢業前,父親告訴我家里沒有錢,不能繼續供我讀初中了。我平靜地接受了現實,畢竟在十幾年前的廣東農村,輟學是普遍現象。”陳朝吉告訴記者,得知無法繼續上學的消息后,自己也沒有放棄過曾經希望成為一名科學家的夢想。
“輟學并不代表學習過程的終止,上課只是學習知識的一種形式而已。我打算效仿華羅庚,進行自學。”1999年到2002年,陳朝吉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白天在田里干農活,穿過大片的無人灌木林去淺海灘捕魚蝦、拾破爛,晚上就在煤油燈下堅持自習。
“勞累了一天之后,晚上在煤油燈的光線下自學數學、物理,是我每天最踏實、最自由、最開心的時候。”陳朝吉說,他的一個兒時好友總是將教材和學習資料借給自己,并與自己交流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討論學習上的難題。
2002年春天,陳朝吉的父親提出,希望當時剛滿14歲的陳朝吉跟著表姐去城里賣豬肉。聽到這個消息,陳朝吉欲哭無淚,感到連自學的機會也即將會失去。這時,他得知鎮一中即將進行初三的尖子生錄取考試。他告訴自己:要么重返校園,要么去賣豬肉。“那一個月,我每天從早上7點學習到晚上11點,連午休時都在聽英語。”陳朝吉表示,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后的考試,他最終如愿考入尖子班。
重返校園的陳朝吉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在校學習機會。他比其他同學花更多時間去自習,并取得了優異成績,2003年,他被保送到湛江市二中實驗班免費讀高中。200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2010年,他成為該校直博生進入創新研究院學習。
攻讀博士的陳朝吉生活安排得很豐富,周一到周五,堅守實驗室做科研,周末和三五好友小聚聊天,偶爾打打球,聽聽音樂。談起未來,陳朝吉信心滿滿,他打算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繼續攀沿。他說:“對科研的熱情支撐著我現在的生活,有夢可追的日子總是充實而無憾。
大學生投身公益事業六年
大一剛入校就加入學校公益社團投身支教,六年來將專業知識與公益事業結合,在該校第五屆研究生“品德模范”評選活動中,該校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2011級碩士付聰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的社會公益之路。
“用一段不長的時光,做一生難忘的事情。”2006年,大一剛進校時,付聰就加入了華中科技大學的援之緣支教協會。在援之緣支教協會三年的時間里,付聰跟隨組織在武漢周邊地區的小學、中學進行支教活動,同時還參與了各種義賣、募捐活動。“將專業知識和社會公益相結合,一直都是我為之努力的目標。” 大三下學期,付聰參與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我們的項目是‘電動型越障爬樓輪椅’,在確定項目定位時,我們將它和社會公益結合起來,使得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地提升了。項目最后獲得了湖北省的特等獎和全國的銅獎。”本科畢業之后,付聰主動申請并加入了校團委組織的支教團,來到襄陽市?悼h歇馬鎮中心學校開展支教。
“家徒四壁,房間里面除了有電,有床,其他什么都沒有。”付聰回憶起剛到歇馬鎮時的環境,至今仍覺得艱苦:住宿的地方除了兩張床沒有任何其他的家具,最近的公共衛生間也在200米之外,由于支教時恰巧碰到處理設備故障,連自來水都沒有,只有靠買瓶裝水做飯。冬天的時候經常碰到大雪封山,支教的學生只能老老實實呆在學校,哪里都不能去。
生活條件方面的艱苦并沒有影響付聰的工作熱情。“我帶的是初中部,主要教計算機和政治。計算機是我的強項,但是在上課之前還是遇到了難題。”面對學校里面還停留在Windows95系統、滿是灰塵的電腦,付聰整整研究了一個禮拜才使計算機勉強能進行正常的教學。“雖然折騰得很辛苦,但是上課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好奇的眼神還是挺開心的。雖然機房的電腦無法上網,但是對學生來說,終究是新鮮的東西。”
“作為從來沒有給學生上過課的大學畢業生,在支教時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也許等我們適應了環境,找到了門道,也是我們該離開的時候了。所以大學生支教的任務不僅是灌輸知識,而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讓學生們樹立對外面的世界憧憬。”一年多的支教經歷,讓付聰對社會公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熊貓血”男生,將無償獻血堅持到底
“只要能給更多的病患輸送延續生命的希望,我就會將無償獻血堅持到底。”華中科技大學水電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蒲桂林是一名平凡而又“特殊”的學生,來自四川南充一個普通農戶家庭的他,最大的“與眾不同”,是他身體里流淌著被稱為“熊貓血”的Rh陰性血,這種血型非常罕見,僅僅約0.3%的中國人擁有這種血型。
2010年6月2日,同濟醫院出現一名出生僅四個小時的嬰兒在進行全身體檢時發現不幸患上了罕見的溶血癥,這是一種由于母親與嬰兒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嬰兒急需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新鮮血液換血治療,但嬰兒的血型正是有“熊貓血”之稱的RH陰性血,情況非常危急。
同濟醫院隨后立即聯系了武漢市血液中心,由于蒲桂林之前曾經在武漢市血液中心進行過相關的個人信息登記,武漢市血液中心通過血庫樣本對比后得知蒲桂林的血型正是嬰兒所急需的“熊貓血”,在最短時間內就聯系了蒲桂林,隨后他毫不猶豫的趕到武漢市血液中心,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后,與其他3名同樣具有“熊貓血”的獻血者成功為該嬰兒“接力獻血”。
2011年7月的一個晚上,蒲桂林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這次是一位年紀較大的病人生命垂危,急需輸入“熊貓血”救治,接到求助電話后,正在寢室準備睡覺的蒲桂林立即套上一件T恤趕往武漢市血液中心,為病人獻血400毫升。得知病人病情轉好后,蒲桂林方才離去。
“除了為需要輸血的急癥病患獻血,我每年都會參與至少兩次無償獻血,兩年時間,我無償獻血累計超過1000毫升。”蒲桂林表示,通過兩次在武漢市血液中心緊急獻血的經歷,自己意識到“熊貓血”對于急需輸血的病患者的重要意義,決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里,盡力參與無償獻血,讓需要“熊貓血”的病人通過血庫的儲備得到更加及時的救助。
“臍橙哥”幫家鄉父老,賣橙7萬斤
白色的休閑襯衣,墨藍色的牛仔褲,鼻梁上一副無邊框眼鏡,一身平凡打扮的“臍橙哥”王立平卻有一番不平凡的事跡,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第五屆研究生“品德模范”稱號的他,去年幫助家鄉父老在武漢賣出了7萬斤臍橙,還在網上建立“好橙網”,把家鄉的贛南臍橙推向全國各地。
去年11月,從表哥打來的電話里得知,家鄉贛南的臍橙豐收但嚴重滯銷,王立平很是著急。想到村子里堆積如山的臍橙,再想到鄉親們白天黑夜勞作的身影,王立平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在走訪了學校附近多個水果攤,了解到武漢臍橙價格比老家要高時,王立平萌發了將家鄉豐產的臍橙運到武漢售賣的念頭。幾天的思索后,他決定放手一試,以學校為“據點”,在漢推銷贛南臍橙。
去年12月,王立平便開始在武漢各大高校BBS論壇上發帖,并通過QQ群四處發布消息,講述家鄉臍橙滯銷的情況。很快,就有不少老師和同學聯系上了他,表示購買的意愿。就這樣,王立平在網絡收到來自武漢各大高校的第一筆“訂單”。
接到“訂單”的王立平立即在校園內租下了一間小倉庫,并與家鄉的表哥聯系,拖了一卡車臍橙到學校里。啟明學院副院長劉玉教授從網上看到王立平賣臍橙的信息后,發動學生幫他搬運、宣傳和銷售,劉玉教授不但自己買下20箱,還在全系推銷,老師們也開始通過網絡轉發消息,幫忙“叫賣”。
臍橙運到學校倉庫后,王立平和表哥兩人將按照訂單地址,將臍橙一家一戶的“送貨上門”。一箱臍橙約10公斤,賣50元,價格低于學校附近的市場價格。與此同時,通過口口相傳,更多的訂單紛至沓來。“第一批運來的2萬斤臍橙,不到一天就賣掉了一半,學校有的院系和部門在采購了一批之后,還追加了訂單。”王立平告訴記者。
“在同學和老師們的大力幫助下,去年一共賣出3300箱近7萬斤臍橙。”銷售中,王立平發現,農產品滯銷現象相當普遍,主要原因是農村與城市信息對接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溝通橋梁,于是,今天他組成了銷售團隊,在網上建起了“好橙子”網站,并在淘寶網上開起了臍橙專賣店。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品德模范”評選結果近日已揭曉
發布時間:2017-11-26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