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一)先進的辦學理念。湖北大學本著對中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執著探索,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提出了“創建一流本科教育”的辦學理念和目標。2011年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創建一流本科教育總體構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專門成立通識教育學院,開展通識教育。學院堅持以“人格塑造、知識學習、能力鍛煉” 為核心內容的培養理念,構建知識學習和個性修養、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在“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諸方面融合發展,力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
(二)良好的基礎設施。通識教育學院(湖北大學陽邏校區)位于武漢市新洲區陽邏經濟開發區平江東路630號。學院“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的校園建設理念,為學生創造出優雅、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學院學生公寓寬敞舒適、統一安裝空調、24小時供應熱水洗浴,圖書館藏書、計算機及語音設施、多媒體教室等設施設備人均占有率遠遠高于一般高校。學院為滿足和豐富學生課余學習生活,還建有音樂房、形體房、舞蹈房、乒乓球室、學業指導室、休閑書吧等場所。此外,為方便兩個校區之間的相互來往,學校專門開通了從陽邏校區到校本部的往返直達班車。
【教學特色管理】
(一)構建自由選課學習體系。按照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滿足學生“個性教育”與“全面教育”的四類課程(即“通識教育自由選修課、通識教育指定選修課、跨學科專業選修課、專業計劃必修課”),依托現代化網絡選課技術和開放課堂教學環境,學生能在學有余力的條件下較好地完成大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習,實現 “學科互為交叉、知識融會貫通”。
(二)堅持一流師資育人。學院按照一流本科教育建設標準,根據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內學習需要,堅持選派省、校級教學競賽獲獎教師、學校教學質量獎獲得教師及課堂教學質量優秀教師承擔課堂教學或學生課外學習指導。
(三)建立國際理解教育平臺。學院開設“International Culture”課程,邀請外籍教師為學生授課,增強學生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理解;以學生社團“楚英俱樂部”為基礎,邀請學校有海外留學經驗學者、教師與學生交流,介紹國外學習經驗;開展“我愛記單詞”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的平臺。
(四)構建多維學業指導體系。一是邀請各學科性學院主要負責人、學科專業責任教授來院開展集中性學業指導,講解各學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發展前景和學習要求。二是聘請專業領域的教師,在學業指導中心開展“問診”式學業指導。三是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困難的課程開展專題性學業指導。四是與學科性學院協商為我院相關班級設立“影子班主任”,通過面對面、QQ群等方式與學生開展交流指導。
【學生特色管理】
(一)強調人格習養。學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實行“深、實、細、嚴”的管理和培養模式。“深”就是將學生工作深入到學生內部,進入學生課堂、寢室,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與學生深入交談,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思想動態。“實”,就是學院在尊重高校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規定動作,讓學生工作和學生服務落到實處。“細”,就是量化管理和加大考查,從品行、活動、學習等方面細化為具體指標。“嚴”,就是嚴格管理,通過細化督促、檢查、考察的辦法,幫助學生自我約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標。作息上,學院要求學生每日堅持開展早操、早讀、晚自習并按時歸寢,側重學生的品行教育;實施“彈性考勤制”,周一至周五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周末對學生實現開放,培育優良學風和學習生活習慣。
(二)加強對學生思想引領,培育其自我管理能力。在思想引領方面,學院以活動為載體,實施“領導聯系習苑制度”,每月聽一次課、參加一次主題班會、走入一次寢室,開展互動式交流。在培育自我管理方面,以學生代表參與管理學院的形式,定期邀請學生參與教職工會議,聽取學生意見和建議,反饋和公開學院重大工作決議;學生會作為學生自治組織參與到學院各職能部門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學院致力于“心腦”成長工程的發展。學院設有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加強了學生心理咨詢和服務,針對心理疾患和心理困境學生及時提供專業治療幫助。學院將心理健康引入課堂,聘請專家授課,使每一位學生每學年都能接受到一次心理健康課程培訓。
【學生素質拓展】
(一)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學院開設“問津大講堂學生主講人”評選、“通識教育學院合唱節”等精品活動。學院借助志愿服務、社會考察等有效形式,結合周末或者實踐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參觀走訪各類企業、文化單位和社會其他各類組織,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學生特長發展計劃。學院結合學生專業和業余特長,依托社團,鍛造出了“沙龍文化群”。一是廣泛覆蓋,學生社團的管理規范,積極引導學生加入社團。二是按照人文、科技、藝術、體育等四個大類,結合學生發展興趣,推進了學生個性發展計劃,拓展了動手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三是學院鼓勵學生加強理論研習與科技創新發明,積極參加學校及學院各類學術科技競賽。四是學院每學年開展社團系列評優工作,著重獎勵在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方面突出的集體和個人。
(三)學生素養礪煉工程。細化明確了一年級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從量化考核入手,實施“十個一”計劃,全面實施“學生素養礪煉工程”,通過記錄和考評,推進讀書、寫作、演講、舞會、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文體競賽、文明寢室創建等活動開展。制作了“學生素養礪煉記錄手冊”,幫助學生自我督促檢查,達到學生自治、自育、自律目的。
(四)問津大講堂。學院設立了專家主講人、學生主講人平臺,以專家、學者等社會精英講學為文化引領,通過開展學生學術演講,極大地提升學生課外研習的自覺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自我設定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