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大學之一。1920年,中東鐵路管理局為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創辦了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即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學校成為中國近代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成為全國學習前蘇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大學之一,此后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經過90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
學校坐落在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市,同時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別設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以樸實嚴謹的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創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學校以適應國家需要、服務國家建設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為主,拓寬通用性為準則,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形成了由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支撐學科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學科體系。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9個門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具有21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學位授權點8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8個,81個本科專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和國家微電子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1個。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愛惜人才、不拘一格培養和使用青年人才的歷史傳統,擁有一支銳意進取、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師資隊伍。學,F有教職工近59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5人(其中2人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3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獎2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近900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1600余人。同時,哈工大還廣納海內外賢才,聘請境外兼職博導、合約外國專家和海外留學人員來校工作,他們中80%的海外留學人員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很高的學術水平。
學校目前在校的全日制學生41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1500余人,博士研究生45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科學園、實驗中心、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館等各類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
多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不斷主動承接國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項目,科研實力始終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在舉世矚目的“神舟”號系列飛船研制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擬裝置、返回艙焊接的變形矯形、三軸仿真實驗轉臺、容錯數管計算機、故障診斷系統等多項技術難關。2004年,學校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衛星“試驗衛星一號”,多項技術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學校再次成功抓總研制并發射“試驗衛星三號”,創下了國內高校兩度研發小衛星、連戰連捷的紀錄。2006年,學校榮獲了體現我國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的全國唯一的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哈工大堅持個性化培養與柔性化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法,培養造就了大批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學校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個人和集體,成為全國高校中特色鮮明的一面旗幟。建校90年來,近20萬學子從這里走向各條戰線。他們中既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有共和國的將軍,既有科技領域的骨干,也有著名的企業家。他們在各行各業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和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九秩風雨,歲月如歌,回首哈工大的發展歷程,她的每一輪進步跨越、每一次騰飛奮進,無不與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今天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她將繼續與時代脈搏共振、與祖國發展同行,為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懈努力,向綜合型、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
哈爾濱工業大學院系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