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為了給有計劃考研的同學提供一些院校信息,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國傳媒大學概況,供17年的考生閱讀了解。
中國傳媒大學概況
中國傳媒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致力于廣播、電視、電影、網絡、出版、報刊及新媒體等高層次傳媒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中國信息傳播教育的最高學府。
學校始建于1954年9月,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文、工、藝、管、理、經、法、教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建立了博士、碩士、本科、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培養體系,以鮮明的特色和獨具的優勢屹立于全國高校之林。
學,F設電視與新聞學院、廣告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媒體管理學院、社科學院、影視藝術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動畫學院、文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理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等12個學院及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下設新聞學系、傳播學系、電視系、編輯學系、廣告學系、廣告設計系、公共關系系、國際傳播系、國際關系學系、英語語言文學系、外語系、經濟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藝系、導演表演系、廣播電視文學系、攝影系、美術系、播音系、應用語言學系、錄音藝術系、錄音技術系、動畫藝術系、動畫技術系、中國文學系、語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廣播電視工程系、科學藝術系、自動化系、應用數學系、光電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工程系等38個系。全校開設71個本科專業,擁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點,30個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點,71個學士專業。另創辦一個獨立學院南廣學院,F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本、專科生近11,5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500人。
學校校園占地708畝,校舍總面積46萬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教學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實驗教學與設備管理中心、計算中心、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校園網、有線電視數字傳輸網、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以及在國家廣播電視光纖干線網基礎上建立的現代遠程教育網。擁有一批能滿足教學科研需要、具有傳媒特點的專業實驗中心(室)。學校努力建設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現代化數字圖書館,藏書103萬冊,音像資料50萬余盒,報刊3000多種,電子報刊8000多種。學校編輯出版《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市場觀察—媒介》、《市場觀察—廣告主》、《當代電影》、《電視藝術》等學術刊物。編纂出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中國廣告作品年鑒》、《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教授、學者。專任教師84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請了100余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學校實施“382人才工程”,造就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組成的學科梯隊。
學校的科學研究在全國廣播電視學術領域居于領先地位。校內設有廣播電視研究中心、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廣播電視技術研究所、國際廣告研究所、調查統計研究所、IMI市場信息研究所等41個研究所(中心),有1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級專業研究基地、3個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建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實驗中心1個。
學校與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1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傳媒機構等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學校為國際高校影視聯合會會員。學校發展多種形式的留學生教育,每年接收不同國家和地區留學生1000余名。
學校被譽為中國廣播影視傳播人才的搖籃。50年來,為廣播影視系統及信息傳播業培養輸送畢業生近6萬人,培訓在職人員34萬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支從領導干部到專業人員的骨干隊伍,很多人已成為著名的記者、編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導演、編劇、制片人、翻譯和高級工程技術專家。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遵循“根植廣電系統,依托傳媒界,面向全社會開放辦學”的思路,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與廣播影視事業魚水相依的行業特色;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開放式的辦學特色;多學科兼容,相互交叉滲透充分體現綜合優勢的學科特色;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育人特色。學校的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
學校發展的總目標是:從現在起,爭取用20年時間,把中國傳媒大學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傳播大學,成為傳媒界的人才培養與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中心、文獻信息資源匯集與發散中心、傳媒內容創研與示范平臺、傳媒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