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2017-09-16 編輯:younian

          (一)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1.我國旅游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旅游業發展基本停滯,旅游產業基本沒有形成。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間,我國旅游業主要局限在為外交和民間往來活動服務的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基本是一張白紙。1978年,我國接待入境旅游人數180萬人,僅占世界的0.7%,居世界第41位;入境旅游收入2.6億美元,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旅游業才算真正起步。鄧小平非常重視旅游業,指出“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3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較快提高,我國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以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速持續發展,已經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后增長最快的居民消費領域。據有關資料,2010年,我國旅游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對經濟的直接貢獻相當于GDP的2.5%,加上帶動其他產業,旅游業對經濟的直接和間接貢獻總計相當于GDP的8.6%。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1350萬人,加上帶動其他就業,旅游業直接與間接就業總人數達7600余萬人,約占全國就業總數的9.6%。有研究表明,旅游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貢獻率超過40%,旅游消費對社會消費的貢獻超過10%。目前,我國已經躍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亞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

          2.從旅游的覆蓋面來看,大眾化特征初見端倪,已經步入“大眾旅游消費”時代。 大眾旅游,顧名思義,是指旅游活動的參加者擴展到普通居民大眾。按照國際上的一般看法,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旅游需求開始產生;突破2000美元,“大眾旅游消費”開始形成;達到3000美元,旅游需求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到2010年底,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21億人次,城鄉居民人均出游率達1.5次;入境旅游人數1.34億人次,旅游外匯收入458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5739萬人次。我國開放的出境游目的地達到110個。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消費”時代。目前,我國城鄉普通居民是旅游消費的主體,城鎮居民是旅游消費的主力。旅游人員的構成大體為兩大塊:一是在城鎮,主要包括普通工薪家庭特別是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的休閑度假旅游,以及離退休干部的療養旅游、企事業單位職工干部的獎勵性旅游、教師學生假期旅游和各種公務、商務旅游等。需要特別指出,在所有旅游活動中,公費旅游仍占有相當大的份額。二是在農村,主要是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參團或自助外出旅游。如果說30年前發展旅游業是為了國際交往和吸引外國旅游者,那么,如今發展旅游業則更多地是為了擴大內需,提升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

          3.從旅游的消費強度和消費結構看,仍然處于“低消費、低水平”階段。一是就消費強度而言,2010年我國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費約350美元,而目前全球旅游者的人均消費是850美元。即使在亞太地區,像澳大利亞的入境人均旅游已經達到2500美元,差距明顯。國內旅游方面,2010年全國人均旅游消費約600元,城鎮略高,人均約1000元;農村人均不到400元。總體看,目前我國旅游無論是入境旅游還是國內旅游,都屬于低消費,發展空間很大。二是就消費結構而言,目前我國國內旅游消費的結構中食住行的比重較大,達七成以上,游覽、購物、娛樂占不到三成。也就是說,旅游中物質消費多,精神消費少。一般游客往往乘火車、長途客車等低價位交通工具,住低檔旅館,飲食盡量簡單,有的游客自帶飲料、食品,整體消費水平低。國際上一些旅游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法國、新加坡、香港等,旅游消費中游覽購物娛樂支出通常占到六成。近年來,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旅游競爭力報告》對世界各國的旅游競爭力每年進行一次排序。據此報告,2009年在全世界133個國家中,中國旅游的綜合競爭力僅排在第47位,大體處于中游水平。

          4.從旅游市場的發育程度看,“觀光旅游”、“中短距離旅游”和“散客”仍然是主體。一是就旅游消費方式而言,在傳統的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和商務旅行三大傳統項目中,雖然近些年在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發展很快,但到目前,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仍處于主體地位,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項目比較少,像健身、修學、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色旅游就更少了。有人概括為“白天看廟,夜晚睡覺;白天疲勞,夜晚無聊。”與此連帶的一個問題是,各旅游景點苦樂不均,一些熱點景區在熱點時段往往人滿為患,游客食住行、停車等相當困難。二是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時間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相對較少;旅游時間期限較短,一般多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較少。國內旅游熱點通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完善的地區,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而像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相對處于溫冷點。三是就旅游的組織化程度而言,旅游者中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團體游較少。有研究表明,在目前我國每年1.3億入境旅游人次中,只有約15%的人次是通過旅行社完成的;出境旅游5000多萬人次中,通過旅行社的約25%;而問題最大的國內市場,只有不到6%的人次,是通過旅行社完成的旅游。旅游的組織化程度偏低,會直接影響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總體規模。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對2009年世界各國的旅游競爭力排序中,雖然中國旅游的綜合競爭力排在第47位,但有些單項排名卻具有明顯比較優勢,如“旅游資源”(包括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資源)排名第12位。同樣,也有許多指標排名靠后,如“旅游商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全球排名第59位,“旅游監管架構”(包括政策法規、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安全保障、健康和衛生、旅游的優先程度等五項)全球排名第88位。當然,這種排序本身的合理性、科學性值得商榷,但大體可以依此判斷出我國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和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全面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居民閑暇時間的增多,消費觀念的轉變,加上旅游資源豐富,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這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推力,也是我國旅游業大發展的有利條件。具體有三大有利條件:

        欄目推薦
        最新推薦
        熱門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