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等。
臨床醫學專業排名
學科:
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共13個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在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專業中排名第1。
在整個醫學38個本科專業中,臨床醫學專業排名第1。
就業前景:主要到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
隨著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醫學院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全國總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就業現狀
1、畢業生人數在增加,就業難度逐漸加大
近年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由供不應求變為供過于求,就業難度日趨加大。由于高等醫學院校擴大了招生規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總量明顯增加,加劇了就業競爭。目前絕大多數醫院的發展重點不在擴大規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備一定資歷的專業人才為主,大量接收畢業生的狀況將不存在。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2、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很多年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確定性比較強,就業形勢一直較好,使他們缺乏競爭意識,沒有緊迫感,多少有一點優越感。多數畢業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把擇業定位在城市、大醫院、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然而,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日趨飽和,醫學人才市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大中城市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醫療機構原則上都需要碩士,其次就是獲得英語六級、計算機二級證書。 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過高,造成了就業難現象。
3、畢業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現為:
1)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足。
2)學歷層次供需不平衡,各級醫療單位都有精簡機構和分流人員的趨勢,使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對醫學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現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層次上升。
3)地區之間供需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中心城市醫療機構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畢業生多,而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少;經濟不發達地區和農村鄉鎮醫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畢業生少。
近年來醫學技術發展迅猛,知識更新加快,在校學生不僅應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礎文化知識以及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注意在人際交往、組織管理、語言表達、動手等綜合能力上不斷提高。在應聘時,不少醫院都要求求職者具備復合型能力,不僅要對外科熟識,動過多例手術,而且還要 在內科或者是?聘蛇^幾年。而近幾年新興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傳統意義上比較小卻很實用的專業,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續增長。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民辦醫院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這會使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更為搶手。
盡管當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總的就業形勢嚴峻,但由于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現有的醫療系統還不能滿足更多病人的需要,只要每一位畢業生不斷努力、找準定位,還是能夠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