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
尋求職業,從事職業活動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它對一個人有重要的意義:(1)職業生活是實現人生目的的重要途徑。一個人的理想只有在職業實踐中才能實現。(2)職業生活占據人生的寶貴的時間。(3)職業生活是人才發展的重要實踐環節。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生涯被錯認為“無生涯”或”沒有生涯”的職業,也因此造成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種種限制。事實上,教師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不論在專業知識、技能,或態度上的需求,或實際表現均呈現階段性的變化與發展。而且這種發展是可以預測的。然而過去教師、校長行政人員、社會人士,對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的觀念了解的并不深刻。因此,針對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和過程,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探討很有必要。
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與其他的職業的生涯發展不同。其他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相對較少,而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比較大,主要表現對學生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具有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同時教師還必須接受一定時期的繼續教育和參加各種在職進修活動,不斷增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使自己能靈活的運用最適當的教材、教法,讓學生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
(一)傅樂的教師生涯關注階段論
傅樂認為,在成為教師的過程中,教師的關注事物可分為四個階段:
1.教學前關注階段––––此階段是師資培養的時期,對于教師角色僅處于想像,因為未曾經歷教學角色,可以說無教學經驗,所以只關注自己。對于教師觀察初期,常常是不表同情的,甚至還帶有敵意的,在觀察中,持有批判的態度。
2.自我關注階段¬¬¬––––此階段是初次實際接觸教學工作,所關注的是做為教師自己的生存問題。所以,教師們關注班及管理、熟練教學內容以及上級督導者的評鑒。故在此階段,具有相當大的壓力。
3.任務關注階段––––此階段所關注的是教學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對教師們各種教學的能力與技巧要求。因此在這個階段里,教師重視自己的教學所需之知識、能力、技巧,所關注的是自己教學的表現,而不是學生的學習。
4. 學生關注階段––––許多在職前接受師范教育的教師們,在當時都表達了對學生學習、社會、品德和情緒需求的關注,但是卻沒有實際的行動,當時不是不行動,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做。一直到這些準教師擔任了真正的教師后,從實際工作的經驗中學習到如何克服困難、繁重工作的調配時,才能真正的關注到學生的一切學習。
(二)費斯勒的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階段
費斯勒依據多年的研究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成果,提出了一套動態的教師生涯循環論(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將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從新進人員到資深成熟教師的發展過程,分為下列八個主要的階段:
1.職前教育階段——這個階段是特定職業角色的準備時期,即教師的培訓養成時期。主要是學院或大學進行知識學習和專業訓練。它也包括教師從事新角色和新任務的再訓練,或者參加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習,或者在工作中進修。
2.實習導入階段——這個階段是教師最初任教的前幾年,他們要學習教師角色社會化,要適應學校系統的運作。這個時期的新教師要努力表現,希望能為學生、同事、上級及其它人員的所接納,要能穩妥地處理日常事物。
3.能力建立階段——這個階段是教師盡量改善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尋求新材料,發現和運用新方法、新策略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教師一般容易接受新觀念,樂于出席研討會、觀摩會,熱衷于研究、進修課程。這時的工作富有挑戰性,他們可望教學技能的全面提高。
4.熱心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師在能力水平建立以后,熱心而不斷成長,并能持續不斷地追求自我實現,他們積極主動,熱愛工作,不斷充實、豐富教學方法。持有較高的工作滿意度。積極支持和參與學校的各種職業教育活動。
5.生涯挫折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師可能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教學上的挫折,出現理想幻滅,工作不滿意,情緒沮喪,并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所從事職業的正確性。這個階段許多人稱之為教師的職業倦怠期,這種挫折感是生涯發展周期的中間階段經常出現的問題。
6.穩定停滯階段——這個階段是生涯發展中的平原期。有的教師出現停滯狀態,抱有“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這些教師只做分內的工作。只求無過,不求有功。還有些教師維持原狀,這個階段的教師是缺乏挑戰性的階段。
7.生涯低落階段——這個階段教師是準備離開教育職業的低潮時期。有些教師回顧過去,桃李春風,滿心喜悅;而另一些人因一事無成,則苦楚憂慮。這個時期也許是幾年,也許是幾月或幾周。
8.生涯引退階段——這個階段是教師離開教學生涯以后的時期。有些人尋找了臨時的工作,有些人享受天倫之樂,有的人選擇非教學工作,如,搞些服務或管理。
(三)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的主要階段及特點
我們把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準備期、適應期、發展期、創造期。在每個階段結束時,他們可以分雖稱為新任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專家教師。
1.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以前階段,是接受教育和學習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素質的特點:
第一,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
第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點。
第三,形成了教師所需要的一部分獨特的優勢素質。
2.適應期
職業適應期是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由沒有實踐體驗到初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具備最基本、最起碼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其他素質的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活動,是開始從事各種教育教學工作。具體包括:熟悉學校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常規,熟悉教材,熟悉學生,備課,上課,帶班當班主任,等等。
這一階段骨干教師的素質特征有:
第一,在知識上,開始形成實際的、具體的、直接的知識和經驗。
第二,在能力上,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開始初步形成,也是這一階段素質上的一個明顯變化。
第三,在素質上,水平還處于較低的層次,項目還不夠全面和平衡。
3.發展期
發展期是教師在初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后,繼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質,使之達到熟練的程度的時期。
骨干教師在這一時期的特點是:
第一,在素質的水平上,向著熟練化、深廣化發展,專業化水平提高。
第二,在素質的項目上,向全面化和整體化方向發展。
第三,在素質上的傾向性,又注重教的方面向注重學的方面轉變。
4.創造期
職業創造是教師開始由固定的常規的自動化的工作進入到開始探索和創機關報的時期,是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教學風格的時期。
第一,在素質上,發展創新性素質。
第二,在活動上,具有探索性。
第三,在成果上,注意理論總結的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教師成長的規律性:影響因素與成長機制
(一)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他們敬業精神形成并發揮作用的過程
(二)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他們的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更新結構的過程
(三)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創造的過程
(四)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利用外聞資源和條件,進行優勢積累的過程
(五)骨干教師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自由標到反饋的自我監探過程
四、教師成長的目標:專家教師的標準
(一)專家教師在問題解決方面的特征
柏林納(Berliner,1995)從課堂教學解決問題的角度總結了專家教師的特點:
第一,教學專長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學情景、時間和教學經驗。
第二,自動化水平高。
第三,關注教學情境。
第四,靈活應變能力。
第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第六,能夠對課堂教學事件進行合理的、一致的解釋。
第七,審慎的問題解決方式。
(二)專家教師在教學技能上的特征
(1)教學計劃
(2)課堂管理
(3)知識的理解與演示
(4)提問
(5)練習與家庭作業
(6)非言語行為
(7)教學評估
(三)專家教師的總體特征
第一,動力系統上,有強烈的成就動機,熱愛教育工作,對國家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角度的責任感,希望對教育事業作出較大的成就。
第二,人格特征上,他們是正直、誠實、有責任感的人,他們能夠以較高的標準要求和約束自己,反省自己,他們對學生關心、親近、和藹、公正。
第三,業務能力上,他們善于學習,勤于實踐,有比較豐富的知識,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思想,對教育的功能和規律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把握,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熟練的教學技能,能夠自如同時又有創造性地處理和解決問題,能夠取得滿意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