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過早職業化,就是指在校大學生過早為未來職業作準備。那么,這種“早”,到底早到何種程度呢?調查顯示,有11.9%的人認為早到大二,有5.3%的人認為早到大一。但無論大二還是大一,都早得驚人。
其實,對剛入大學的學子來說,大學生活剛剛展開,他們要做的,就是盡早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充分掌握課業知識;至于工作,日后考慮也不遲。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學子入學不久,就開始為未來的職業作準備了。比如武漢大學新聞專業大三學生姚某,剛上大二時就在一家雜志社實習。“我覺得早接觸社會比較好,盡早鍛煉可以增加就業競爭力。如果讓我去應聘,我會自信很多,因為我比其他人更有經驗優勢。”姚某如此說。
從表面上看,過早職業化益處多多——早點實習,就能早點接觸社會,就能多積累一些從業經驗,就能為未來的職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過早職業化同樣也有不小的危害。實習占據的時間多了,學習的時間必然就少了,天長日久,實習生們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再說了,實習機會日后還有,但大學學習機會,日后可能再也難得。
不用說,大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歲月,學子們理應最大限度地用好這段時光,如海綿吸水一般,拼命吮吸知識的甘露,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才是支撐事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在此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錢靜峰有著精辟的見解。錢靜峰認為,現在不少大學生存在認知誤差,他們普遍認為實習多了找工作比較容易;其實,實習多了可能剛入職做基礎工作很容易,但是一旦到達稍高的層次,就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局面。而這,恰是過早職業化帶來的困境。
既然過早職業化存在著巨大的弊端,為何還有大量學子踏上這條路呢?對此,74.4%的人表示就業形勢嚴峻,提前增加就業砝碼;63.9%的人說大學課程設置與現實需求脫節太大;63.5%的人認為大學漸失學術氛圍,大學生變得浮躁。而在筆者看來,還有一個特別重要原因,那就是學子們對自己的內心缺乏了解,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在此茫然的境況下,他們只能為了一份職業而“過早職業化”。反過來說,若是他們的人生有著明確的方向,若是他們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那么,他們就不會隨波逐流,而會向著自己的目標,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顯而易見,“過早職業化”透支了學子們的青春,讓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缺乏后勁。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學校與社會共同努力,為學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更需要學子們沉下心來,反省自己,認真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用心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然后,向著目標,不斷努力。